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粟裕50年代攻台方案曝光 50万军队渡海登陆作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17:5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人民解放军加紧解放沿海岛屿的同时,中央军委和第三野战军也在积极筹划台湾战役
的计划,并开始从各方面着手进行准备。

  中央军委最早开始筹划台湾战役,起自于1949年5月下旬上海战役结束之后。当时
,中央军委责成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组织三野部队进行攻台准备,因华东许多地区
还未解放,已占地区又需要分兵剿匪,所以只能抽出野战军主力第九兵团做攻台准备并
兼任上海地区的警备。8月至10月间,解放军第七、第十兵团进行了扫清台湾外围屏障
的浙东和福建沿海作战。虽然完成了解放沿海大陆的任务,并在攻岛作战中取得了一定
胜利,却也在金门和登步岛小受挫折,这向中央军委和华东野战军领导显示了渡海攻台
的艰巨性。中央军委根据金门和登步作战的经验教训,对台湾战役的计划进一步作了精
心的筹划,各项准备工作也更为谨慎细致。

  随着华东野战军首长对渡海作战艰巨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台湾战役的计划也一再被
修改。1949年秋天制定的台湾战役计划是投入8个军的兵力,其中以第九兵团的4个军(
第二十军、第二十三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为第一梯队。1949年末华东野战军
首长经研究决定增加投入战役的兵力,三野部队除担任剿匪和地方警备任务外,主力12
个军全部参加攻台。中央军委马上同意了这一意见。这时,因为美国公开表现出和台湾
国民党当局拉开距离的政策,所以一般估计攻台时美军不会介入。粟裕副司令员在《华
东军区一九五○年政治工作指示》中曾解释说:“直接参战在政策上、军事上都是对美
帝不利的,所以美帝只能间接参战,如动员日本的‘志愿兵’去帮助蒋匪。”基于这种
估计,华东野战军在研究台湾战役的计划时,曾设想了同日本援蒋军人作战的可能性,
并有信心消灭这些‘志愿兵’。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军委认为应在尽可能短
的时间完成台湾战役的准备,早日完成解放全中国的任务,以实现祖国统一。

  为争取尽可能先在沿海岛屿歼灭国民党军主力,人民解放军在准备对舟山、海南岛
和金门实施攻击时,都强调要集中优势兵力,确保登陆后能够有把握打歼灭战。经中央
军委同意,在第四野战军攻击海南岛的同时,华东野战军决定调集第七、第九兵团共6
个军(第二十军、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二军、第二十三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共
20万人发起舟山战役;并调第二十四军、第二十五军、第三十二军入闽,接替第10兵团(
辖第二十八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一军)的剿匪及修筑道路、机场等任务,以腾出该
兵团用以攻占金门。华东野战军还提出,准备将对舟山、金门的攻击作为攻台的实战演
习。

为了更细致地筹划台湾战役的具体事宜,1950年3月11日新任海军司令员的肖劲光同粟
裕会商了攻台的准备工作。中央军委同意华野领导和海军会商的意见,设想投入50万部
队用于渡海攻台,分两次运送。

  当时作出这一设想,是对东南沿海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进行分析后作出的估算。
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共还有50多万军队,其中在舟山、金门和海南岛的部队随时又有撤回
台湾集中力量防御的可能,再加上少量日本“志愿”人员的协助,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解放军进行的又是背水的登陆作战,按照一般的登陆作战规律,第一批登陆部队要有能
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裕力量,而最忌“添油”式的逐次增兵。所以预定第一梯队
要有足够的兵力,再待第二梯队上岸,总兵力至少应和台湾守军大致相当。当时人民解
放军各部队的战斗力明显高于同等数量的国民党军,有50万部队登陆就可以确保在短期
内不间断地发展胜利,以占领全岛。根据这一设想,华东野战军准备在舟山战役结束后
,以第七、第九兵团担任攻台的第一梯队,第十兵团和入闽的另外三个军担任第二梯队
。这样,华东野战军的12个军部队连同后勤支援人员,投入台湾战役的总兵力将达50万
人。在大陆内地,第四野战军以第十三兵团(辖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军)担任全
军的战略预备队,西北野战军抽出第十九兵团(原华北第二兵团,辖第六十三、第六十
四、第六十五军),作为中央军委可以随时调动的机动力量。

  当时,要实现这一登陆作战的设想,最大的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渡海船只
,二是海空军掩护问题还有待解决。

  解决渡海船只问题,在建国初期的条件下是一大难题。要运送50万部队渡海,连同
装备、粮弹、饮水、燃料、马匹、车辆等,所需船只甚多。而且根据金门作战的经验,
第二梯队不能依赖第一梯队的船只返航接运,而必须自备船只。因此,中央军委估计需
筹集几十万吨的船只。台湾海峡海宽浪大,渔民的小帆船难以航渡,需用轮船或较大的
机帆船。近代中国海运一直不发达,沿海地区机器动力的船只很少,国民党军从大陆撤
退时又将大多数轮船带走或加以破坏,所以要靠从沿海现有船只中筹集几十万吨位的机
动船是办不到的。

  解决海空掩护问题,也是保证渡海攻台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前提,而人民解放军当时
确实不具备这种条件。台湾距大陆最近距离也在80海里以上,平均距离则有100多海里
。解放军对金门、海南岛发起进攻时,航渡距离只有5~15海里,以帆船航行几小时即
可到达,完全可以在一夜间起航并完成登陆,从而能大大减少国民党空军的攻击和海军
拦截的威胁,向台湾航渡则完全不具备这种夜航登陆的条件。解放军当时拥有的舰船时
速大多只有七八海里,向台湾航渡需要一天一夜时间,庞大的船队一旦没有夜幕遮蔽,
在完全暴露的海面上必然会遭到国民党海空军的全力拦截攻击,没有海空军掩护的船队
将会遭到极惨重的损失,根本不可能达成登陆成功的目的。因此有了渡海的船只后,还
必须建成一支能够较敌方具有优势的海空军,才能保证台湾战役这种规模的渡海作战的
胜利。

中央军委在筹划台湾战役时,鉴于上述这两个主要困难,决定在不影响恢复国民经济的
前提下,集中财力物力筹集修造船只,并尽快建设海空军。但是在当时中国工业基础极
为薄弱、技术条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筹集修造大量船只和建设海空军都非短期所能完
成。

  沿海地区解放后,人民海军接收、征集到可用的商船、渔船仅有169艘,总吨位6.
48万吨。建国初期我国沿海的造船工业一般只能制造内河小船,修船能力也十分有限。
当时国民党空军又以沿海的造船厂和较大的船只为主要轰炸目标,如1950年1月25日对
江南造船厂的一次轰炸,就炸毁炸伤“常州”号、“万寿花”号等26艘舰船,严重影响
了修造船的进度。鉴于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在加强对港口上空防护的同时,要求沿海地
区各造船厂抓紧修复被破坏的轮船,并大量赶造投资少、工期短并有一定抗风浪能力的
机帆船。此外,中共中央利用英国已承认新中国,想建立关系的有利条件,在香港购买
到旧船48艘,总吨位2.54万吨,并向英商继续洽商购买。不过即便如此,至少还需要相
当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筹集几十万吨位船只的数量要求。

  建设海空军的工作,自1949年夏天起就一直在加速进行。自1949年4月起,人民解
放军利用国民党军起义的舰艇建立了华东军区海军,可是因无空中掩护,舰只随即大多
被国民党空军炸沉,少量剩余的舰只为躲避轰炸只好沿长江上驶武汉一带。1949年12月
,中央军委考虑到今后台湾战役和保卫海防的需要,决定立即建立海军司令部,将第四
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部改为海军司令部直属机关,任命第12兵团司令员肖劲光为海军司
令员。同时中央军委要求上海等地的造船厂抓紧抢修被国民党军破坏或炸坏的舰只,以
供新建的海军使用。1950年1月中旬肖劲光到任后马上视察疏散到武汉一带的华东海军
,并找原国民党海军一些高级军官了解台湾海军的实力,组织人员初步计算了对台登陆
作战所需的舰船数量和物资储备。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期间,缴获和接收起义的舰艇共
183艘,总吨位4.3万吨(占国民党海军军舰总吨位的1/4)。但是这些舰船大都破损不堪
,有的军舰还是清朝遗物。人民解放军又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海军主要依靠旧海军人
员作为舰船上的技术骨干,同时向舰上加派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人员和老战斗骨干。经
过紧张的组织训练和抢修舰只,长江下游的空中掩护自1950年春天又已基本解决,解放
军的华东海军很快形成了一支可以投入战斗的力量。

  1950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迎来了成立一周年这个纪念日,华东军区在南京的
长江江面举行了舰艇命名仪式,预定担负指挥渡海作战的主要指挥员粟裕、叶飞、宋时
轮、王建安、刘道生参加了仪式,共有战斗舰艇51艘、登陆舰艇52艘、辅助船30艘(共4
.3万吨)被命名。当时解放军海军进行海战的不利之处主要是国民党海军在总吨位上还
占优势(共有10万余吨位),并有少数大型军舰,解放军的舰艇因吨位小、性能差,在海
战中还难以同国民党海军的一些大型舰只匹敌,需要增添一些新舰和大舰。1950年2月
,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苏联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贷款协定签订后,正在苏
联访问的毛泽东、周恩来又两次签订了海军订货协议,将苏联对华3亿美元的贷款中的1
.5亿美元用于购买海军装备。同年4月周恩来总理又致电苏联国防部长布尔加宁,要求
苏联方面“将中国人民海军所需的这些订货,在我们所要求的时间内(1951年)运达;向
英国商人订购了2艘排水量达7000吨的巡洋舰、5艘护航驱逐舰、4艘扫雷舰(这些订货在
朝鲜战争爆发后被英国政府取消)。如果能较快取得这些装备,人民解放军海军将会对
国民党海军具有明显的优势。

建设人民空军的工作,自1949年夏天之后也在加速进行。由于同苏联签订了购买飞机的
协定,装备来源有了保证,最大的问题在于飞行员不足。为此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提出
了“一切为了办好航校”的行动口号。按照世界上训练飞行员的一般常规,一个飞行学
员从进入航校到毕业需要二三年的时间,解放军空军急需大批飞行员,因而只有在训练
中打破常规,实施突击、速成式的训练。1949年11月中央军委提出,航校应在开训后6
个月内训练出2个歼击机团和1个轰炸机团的空地勤人员。由于第一批参加训练的89名飞
行员都有在原东北老航校训练的基础,因而进行苏式飞机改装训练比较顺利,至1950年
5月毕业,构成建立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第4混成旅的飞行员基本队伍,完成了中央军
委力争在1950年夏天建成第一支能够使用的航空兵部队的要求。1949年年底入学的学员
共有2366名(其中空勤学员930名),按照一年为期毕业的要求进行突击培训。这样,预
计在1950年年末以前能培养出900名左右的飞行员,装备作战飞机400架左右。届时,解
放军的作战飞机在质量上同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将不相上下,在数量上则能略占优势。人
民解放军空军如能对国民党空军占据优势,不仅可以从空中掩护渡海的舰船,而且当时
国民党海军没有潜水艇,在台湾海峡有了制空权基本上就能掌握制海权。

  在现代进行渡海登陆作战,除了要拥有陆海空军外,还需要三军具有协同作战的能
力。解放军华东军区根据攻台作战的需要,于1950年6月间确定了新的训练大纲,决定
从同年7月至次年3月各军兵种分别进行训练,翌年4月和5月进行三军两栖作战的合练,
然后准备以三军配合的两栖登陆作战最后解决台湾问题。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在全会上毛泽东代表
中央提出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同时也提出了“解
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的当前任务。考虑到内地的土匪已大部被肃清,
解放台湾、西藏已不需要很多部队,为节省国家财政开支以恢复国民经济,1950年4月
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大幅度地减少军队,准备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将军队总数由当时的
540万人减少到400万人。在全会上,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作了关于军事工作的报告
,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也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情况。粟裕请求由中央军委
直接组织指挥台湾战役,毛泽东则决定这一战役仍由粟裕指挥。中央军委、毛泽东作出
这一决定,是由于粟裕在解放战争的多数时间里实际担负了华东战场的主要指挥责任,
1948年陈毅调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后粟裕还担任了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在华东解
放战争中显示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台湾战役由粟裕担任指挥员,在当时是最合适的人选。

  粟裕没打台湾是因为顾虑蒋介石的两万日本雇佣军吗?

  弦月如钩,河汉无声。

  中海侧畔怀仁堂的灯光刚刚熄灭,坐落在另外一个地方的一幢琉璃瓦绿顶大楼即刻
灯火通明。

  总参谋部是中国450万军队的大脑。这位身材瘦小、步履急促的四星将军则是这栋
古色古香建筑物的大脑。

  粟裕大将的座车驶出中南海,径直开到总参谋部办公楼。

  交办的第一件事:将中央军委的作战命令立即传达下去。

  然后,摊开、挂起一幅幅各种比例尺的东南沿海和太平洋、远东地区作战地图,对
福州军区拟定的炮击预案再次进行研究和审定。

  一架强大、精确的作战机器正式启动,进入点火程序。

  1949年,上海解放,粟裕受命组织攻台战役。

  40年过去,大陆方面才将一直视为绝密的攻台计划及未能遂行的情况披露于世。

  粟裕领命之初,攻台形势相当有利。此时,“蒋委员长”尚未从偌大一个大陆丢弃
殆尽的教训中清醒过来,而把他最后30几万部队分驻海南、台湾、舟山三大岛。战略构
想十分完美:以岛屿对抗大陆,三点成一线,海南扼制广东、台湾俯视福厦、舟山锁闭
沪浙,退,可互为犄角鼎足依托;攻,可全线同时展开或突出某一重点。自然,粟裕对
“委员长”的部署甚感满意,你愈是分兵把口,愈有利于我各个击破。他曾向毛泽东建
议,必要时可考虑暂不攻击较易攻取之舟山,而先攻最难打之台湾,台湾既下,统一中
国的最后一道难题必将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面对台湾的7个军14万惊弓之旅,粟裕初定以8个军20余万人发起攻击。计划尚在呈报
待批过程中,粟裕的攻台军一部已分别在胶东沿海、长江口和天目山开始了模拟越海登
陆及在台湾山区作战的训练。

  “委员长”很快便觉察到了台湾本岛的防御力量太弱且兵源有限,于是,饥不择食
、慌不择路,把求助的眼神瞥向了日本,决计以重金招募日本炮灰。不久,一支两万余
人的日本雇佣军开赴台湾。日本人再次登临台湾,虽不是重演50年前的鲸吞强占,但用
武士刀斩断宝岛与大陆的血脉却如出一辙。

  日本兵的顽强、凶悍、团队精神和战术精湛又是举世闻名的,这使得粟裕在评估他
们的战斗力时,就不能用1=l,而只能用l≈3的算式来计算:如果两万日本兵约等于6万
国民党兵,那么6+14=20,台湾拥有的国民党守军战力应以相当20万人来看待。如是,
原拟8个军参战已不够,粟裕对战役决心第一次做了较大修改,计划投入攻台的兵力增
加到12个军、50余万人。1950年5月,四野发起海南战役,歼敌3.3万,拿下全国第二大
岛。但由于是无海空军条件作战,无法封锁各港口和机场,致使薛岳率近7万人撤逃台
湾。此时此刻,“委员长”作出了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也许是最为艰难但也最为果断的决
策:三天之内,将舟山12万守军悉数秘密撤出,集中一切兵力,确保台湾基地。

  从现象上看,三岛已丧其二,辖地仅存台澎金马,但台湾兵力陡增1倍,达40万人
,成为一颗名副其实、难以一口咬碎的硬核桃。粟裕迅速向所部发出指示:敌人已集中
40万左右的陆军及其海空军全部守备台湾,未来对台作战将更加激烈与残酷,原定以4
个军为第一梯队的准备已不够强大,需增加至6个军。这是他对战役决心做第二次较大
修改。6月末,情报又侦悉台湾正加紧补充部队,估计其陆军在我未来发动攻击时可达
50万人,海空军亦得到加强。粟裕再向军委和毛泽东报告:我在数量上已无优势,但只
要能登陆成功,且能于突入纵深后站稳脚跟,仍可完成预定任务。为了更有把握起见,
如能从其他野战军中抽出3~4个军作为第二梯队或预备队则更好。至此,粟裕三度修改
战役方案,计划参战兵力达16个军以上。

  问题是,增兵较易,增船太难。粟裕掐指一算,为确保战役胜利必须在四五小时以
内有第一梯队15万人左右登陆,并有相当数量的运送第二梯队船只,而现手中所有船只
仅够装运4个加强师,为第一梯队所需的一半,征船造船买船又均需时间。别无良策,
再思三思,下决心向军委报告:攻击台湾须进一步准备,此役关系重大,我们对攻台作
战如无绝对把握,则不应轻易发起攻击,而宁愿再推迟一些时间。

  就在此时,朝鲜战争骤然爆发,粟裕绞尽脑汁几易其稿的攻台方案只好无限期束之
高阁,老将军临海嗟叹,将未能登陆台湾视为终生的憾事。

  时隔八年,粟裕的一头乌丝,已是黑白参半,他终于又等来了机会,再次编制对台
湾实施打击的作战方案。虽然八年前的那一案如今派不上一星半点的用场,但毕竟这是
对自己当年未能把胜利之旗帜插上那座岛屿的一种安慰和补偿吧。

  作战参谋逐点介绍金门敌军目标的方位、性质、防护力和我军准备打击的手段。粟
裕总是聚精会神地听,一般不插话。偶尔会突然发问,提出几个问题,如:不要讲“估
计”、“可能”,你能不能肯定回答,胡琏指挥部的确切位置就是这里?能不能再准确
一些,金门的补给被切断以后,粮、弹究竟可维持3个月还是4个月?是不是认真计算过
,我们到底集中多少火炮,才能对料罗湾实行有效封锁等等。

  炮战,炮战,双方以炮为剑,隔着大海过招格斗,自然,粟裕最关心的还是双方大
炮及炮弹的数量和质量。此时,金门拥有美式155毫米加农炮20门、155毫米榴弹炮96门
、105毫米榴弹炮192门,共计308门。我军105毫米以上榴弹炮223门、100毫米以上加农
炮73门、100毫米海岸炮4门、130毫米海岸炮19门,共计319门。我方的优势是在福建地
区库存炮弹甚多,共达89万余发,敞开打,足够打半年以上。但由于远程火炮较少,中
程火炮多,钢筋混凝土工事很少,土木结构野战工事多,在大口径火炮和永备工事方面
并不占优。粟裕沉吟良久,用铅笔尖狠狠地敲击桌子几下:下决心再调大炮去,从全国
调,立即调,火炮数量不超出金门50%,这仗宁肯推迟……

粟大将在对台、对金用兵问题上,再次表现出超常的谨慎。

  采访中,许多总参老人都说:对台慎言用兵,不似粟总风格,又恰是他的风格。

  中国共产党人在短短三年内,能够遍扫六合,靖定天下,将曾经不可摇撼的蒋“委
员长”席卷而去,请出大陆,成因多多,从纯军事角度看,毛泽东的韬略筹谋是其一,
拥有一大批顶尖拔萃的统兵将才是其二。

  解放战争,是粟裕军事才华大放光彩的时期,华东战场无数次生死鏖战,均是由他
与陈毅悉心谋划,具体组织实施的。

  军事,是粟裕的终身职业。他像许许多多的专家一样,精于本行却拙于其他。他不
善言辞,从不夸耀自己的过去,也不允许别人吹捧自己,他把在华东三野时两让司令的
美德保持了始终。因此,他在世时,是属于位尊而并不显赫的类型,直到他1984年辞世
后,人们对他的赞誉歌颂才如潮而来,悲恸哀悼缅怀的真情,感人至深。人们纪念他敬
重他,一是他的品格,二是他的指挥。他的品格高风亮节,他的指挥如诗如画。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9 19:27 , Processed in 0.0419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