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明朝杂感(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20:2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寡言

我心目中的明朝不是一个好朝代。

但从历史的角度,好坏太感情化了一点,重要的是如何?

在我心里明朝前期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时期,朱元璋时期,建文和仁宗的时期,朱棣的时期。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有自己一整套想法,也考虑到宋朝的得失。朱元璋心目中的明朝是一个很平的社会,没有大地主,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政府只有最基本职能,军队建立在自给自足基础之上,分封的皇族在社会中承担极其重要的职能等等。

朱棣通过政变登位, 朱元璋构思中最重要的王族分封随之崩溃。 朱棣无法取缔诸王分封制度,随之代以“圈养政策“。 随着皇族退出政治舞台,在朱元璋晚期被一而再再而三清洗的武人贵族集团就又登上舞台。朱元璋极力打击的太监集团也在成祖时期开始抬头。但朱棣的改革最后也无法实施下去,所以朱棣放弃最类似自己的汉王,传位于仁宗。 明仁宗登位伊始,就为建文忠臣”平反“。宣宗登位后平定汉王之乱,也意味武人集团的衰落, 文人官僚集团和太监两大集团的兴起。

明朝有个特点,明朝皇权和文人官僚之间的关系从来达不到宋朝那种”和谐“。不谈明太祖成祖两代对文人的苛政孽待,就算宣宗之后,皇权和文人官僚的对立也屡屡公开化, 明朝皇权以太监制约官僚,和东汉颇为类似, 官僚之反弹也有点东汉清流反抗的色彩。 明末东林阉党之争某种意义不过重演东汉末年党锢之乱皇权太监官僚之对立。

应该指出的是,从教育的角度看, 明朝多数皇帝都不太合格,和文人官僚精神格格不入。 明朝皇帝亲太监而远官僚除了政治原因外,也有深刻的文化和心理因素。 从这点而言, 明的确和汉比较接近,而和唐宋清朝大不一样。

如果说清朝统治者对文人官僚讲是异族统治者, 那么明朝统治者对文人官僚讲就多少带有”暴发户“的色彩。 明朝皇帝做的很多事情,就是”自甘堕落“。 宪宗如此, 武宗如此, 世宗神宗也如此。 过去治史者似乎对此重视不够。

因为这种精神上的对立,明朝官僚并不那么”忠"于皇帝。 越是正宗儒家官僚, 就越感受到这种对立,这种痛苦,越是能适应这种环境的,就越犬儒,越虚伪,越利己。 宋末明末儒者不同态度可以说是宋明士人不同国策的自然后果。 明末清初出现三大思想家等也非偶然。

现在再说明朝另外一个大矛盾。

明初朱元璋要建立的是一个高度自给自足的社会,皇权高高在上,监视着社会的运作。 从农民的层面,设计的目的是防止农民的分化。 毛很多奇思怪想,包括”对资本主义法权“的恐惧, 对自给自足经济单元的偏好,朱元璋大概都有。 黄仁宇说“1388年,他(指朱元璋)甚至想出一种补给方法,要求每个县对数拨给邻近卫所官军俸粮。税粮的缴纳根本不通过正常的官方途径,而是由纳税户直接解送军队。起初是命令南直隶应天府试行这种办法一年,金吾卫服役的5000名士兵不再由专门的人员发给配给与口粮,而是由5000多民户完成这一职能,由他们将税粮解送至军事驻地。1390年,这一方法被宣布是可行的并被要求推广到整个帝国。”

明朝里甲正役包括力役,诸如为各级部门提供仆役。里甲还要提供大量实物,包括政府所需要的笔墨,纸,油,木炭,蜡。军需用品也要从民户征集,诸如剑,弓,箭,棉服等(见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文版第37页)。

但是明朝社会在演变, 到了明朝中后期,朱元璋当年建立的很多分系统已经趋近崩溃或消失, 军队为最明显的例子。 但由于明初政府财政结构的僵化,明朝一直没有找到用货币财政和税收支持国家和政府的新途径。 这个问题太复杂,我只点出明朝朱元璋意愿和现实创造出的这个问题, 以后有机会再讨论。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5 10:17 , Processed in 0.0383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