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适应性和惰性 雪峰
以下认知只是我个人的感悟和体验,是否具有普遍性,各位以自己的认知为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生命禅院的第二家园生活过以后,对世间其他的任何形态的生活方式没有了丝毫兴趣,由此产生的惰性是,不想再创造比第二家园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了,我在人世间的生活追求被禁锢在了第二家园中,此生若能一直生活在第二家园中,那就是福大命大造化大了,人生足矣。 在哈拉雷生活了十多年,我到现在依然认为哈拉雷的气候是地球上最理想的气候环境,从来没感觉到热过,也从未感觉到寒冷过,终年阳光灿烂鸟语花香,哈拉雷的气候简直可以与千年界气候相媲美,十七年过去了,依旧留恋哈拉雷,很想再次返回哈拉雷。 在阿纳西姆湖度假胜地生活了一年多,突然对高温不适应了,昨天下午最热时气温竟然上升到了25度,这是夏季开始后第二次遭遇25度高温的一天,幸好天气预报显示从今天到7月底每天的气温在20度上下,否则若天天都是25度,有点受不了。 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记得在瓦努阿图的小岛上,感觉整天热得难受,于是几乎天天泡在溪流中或河里,最后竟然对溪流和河产生了依恋,我在瓦努阿图选择第二家园基地时就沿着河流找,我想让兄弟姐妹们也整天泡在河里避暑,最终因为地面与河流高度相差不到两米放弃了,怕暴雨河面上涨淹没到基地。 出生在黄河与大夏河交汇处的一个村庄,向往着城市生活,后来在北京、兰州、昆明生活了一段日子,很快适应了生活便利的城市生活,还觉得农村乡下就是太落后太偏僻。在第二家园生活了十多年,尤其生活在度假胜地后,每天看着天空飞翔的鸟,看着湖里游动的鱼和野鸭天鹅,又觉得生活在城市里简直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那么嘈杂,那么忙碌,每天看不到天空飞翔的鸟和流淌的河及河里游动的鱼,活个什么劲嘛!与山川河流大自然交融在一起,这才是生命本有的属性和乐趣。 人一旦享受过全然自由的生活,生活在不自由的环境中简直犹如坐牢,可一旦在不自由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后,对自由反而不适应,没人压迫、欺负、侮辱,简直太难受了,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种非常怪诞的现象,生活没保障,活着没尊严,却唱着“厉害了我的国”“遥遥领先”的歌,在泥淖中陶醉着,在牢狱中幸福着。 2025-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