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东形势,今非昔比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6 01:4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观察者网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逸语道破,今天我们聚焦中东局势。在美国B-2轰炸机对伊朗三处地下核设施实施轰炸后,过去24至48小时内,中东局势再次出现戏剧性变化。首先,美国此次出手展现出罕见的“一击脱离”特点,意图迅速收场,推动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军事冲突不再延宕。

特朗普推出和平协议,声称已达成阶段性停火协议。该协议草案的公布相对仓促,不像通常国际危机各方充分谈判后的成果,带有显著的“急就章”性质。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协议主要内容:伊朗和以色列在6至12小时内分阶段停火。

之后,双方反应耐人寻味且做法相似:第一,官方均未第一时间通过权威机构正式确认协议内容或达成。伊朗态度相对积极,媒体和官员以放话形式间接确认;以色列方面则缓慢得多。第二,双方都利用协议规定的停火最后期限前的“窗口期”发动了对对方的袭击。这令人联想到以色列在历次中东战争中的惯常做法——停火常被其用作喘息或发动非对称反击的时机。

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大规模袭击,理由据称是伊朗违反停火协议攻击以色列。但此次不同之处在于,处于微妙地位的美国表态了。美国领导人罕见地在公开采访中爆粗口,明显表达了对以色列的不满。

点击查看大图

特朗普24日登机离开白宫前,向媒体发表讲话。路透社

社交媒体甚至传出他紧急叫停以色列轰炸机群的消息,并宣称此举奏效:以色列机群起飞后不会向伊朗投弹,而是进行“友好挥动翅膀”式的力量展示,以推动停火。

截至目前,尽管经历戏剧性波折,美国推出的停火协议总体上正朝着相对平稳、即阶段性停火的方向延续。未来虽注定充满不确定性和戏剧性因素,停火过程在稍长时间内也可能面临深层因素的冲击与挑战,但我们仍获得了一个短期窗口,可对事件进行简要总结,并从中概括出中东地区在战略、安全及核不扩散问题上正出现的重要而微妙的变化。

第一,实力的重要性及其解决伊朗核问题等中东结构性战略安全问题的有限性。这次事件的起点非常清晰:以色列袭击伊朗重要目标,包括核设施、高层领导、军事设施。袭击过程中,以色列明确提出了从消除伊朗铀浓缩能力、弹道导弹发射能力,到试图通过袭击推动政权更迭等极具侵略性的目标,显示本届政府准备延续惯性,以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

美国初期的表态和行动,尤其是动用具备洲际打击能力的B-2战略轰炸机摧毁伊朗关键核设施,可视为这种实力逻辑在中东关键战略问题上的历史惯性体现,或是冷战时期形成的美西方主导的中东安全治理结构的产物。但其后果显而易见:实力固然重要,其优势也确实让美以在中东、在伊朗核问题上获得某种行动自由。然而,其实力及其运用方式已不适应时代需求。

现有信息表明,对伊朗的袭击未能实质性毁伤其核能力,未能破坏其拥有的超过60%高浓缩铀(铀-235)等战略核资源,甚至未达预期效果——即通过军事打击彻底消除伊朗寻求核武器的政治意志。包括西方分析人士在内的各方均指出,此类军事行动在避免伊朗拥核问题上,很可能起反作用。

某种意义上,若伊朗国内某些群体意图拥核,美以的打击反而可能为其提供更多证据,证明除非获得其他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否则伊朗最终可能不得不拥核以求自保。

双方将陷入深刻的不信任困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发动袭击所依据的部分情报,很可能与联合国下属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防扩散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偏袒以色列以及对伊朗信息不负责任的使用密切相关。

这种关联进一步揭示:若非像以色列内部某些政客那样,将伊朗核问题作为谋取个人政治利益的借口,而是真正关注地区安全稳定、防止核扩散,那么军事实力应被视为一种不应考虑或需避免的手段——它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

https://www.guancha.cn/ShenYi/2025_06_26_780812.shtml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04:26 , Processed in 0.0536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