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维被改造了27年,最后一批获得特赦,出来后为何十分得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5 09:0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战史看客





1975年,黄维终于迎来了特赦,时隔16年后,他终于获得了释放。早在1959年,杜聿明、王耀武和宋希濂等人已经获得了特赦,黄维的获释显得较晚。但对于黄维来说,这一切并非因为他经过深刻的改造,而是因为毛主席做出了决定。毛主席指示所有战犯都应释放,因为强迫改造不符合人道。这一特赦决定就像是对黄维的安慰奖,并非因为他做了什么值得自豪的改变。

在1975年,仍然未被特赦的战犯大多顽固,而黄维无疑是其中最为顽固的代表。回忆起淮海战役时,黄维被俘时有记者问他为何不早些投降,黄维怒拍桌子,大声吼道:“有战死的烈士,哪里有苟活的将军!我为什么要投降?”这种执着和盲目的忠诚反映了黄维的顽固性格。在功德林的改造期间,黄维与看守人员发生了多次对立,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公开反对,完全没有表现出悔改的态度。他故意留着胡须,声称这是他在国民党时期留的胡子,不能在共产党的监狱里剃掉。

后来的日子里,黄维专心研究永动机,固执地认为这种装置能够运作。显然,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黄维并非真正想要成功,而是用这种行为来抵抗改造。最终,黄维在监狱中待到最后一批被特赦的人中。他并不是唯一一个获释的人,一共有293人获得了特赦,这意味着黄维的特赦并非专门针对他。

黄维获释后,被安排在全国政协担任文史专员,享受着政协委员的待遇,每月200元的工资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尽管他的待遇不菲,但黄维的得意并非来自这些物质上的荣誉,而是源于他那位一直支持他的妻子——蔡若曙。蔡若曙在1929年与黄维结婚,彼时黄维英俊潇洒,而蔡若曙则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二人可谓天作之合。

native advertising


婚后,蔡若曙为黄维生育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家庭生活美满。然而,在1948年,黄维被俘并被宣布阵亡,蒋介石政府为其举行了追悼会。在这一事件发生后,蔡若曙带着孩子们移居到台湾,但几个月后,她偷偷返回大陆,得知黄维并没有阵亡,而是被俘了。之后,蔡若曙带着孩子们离开台湾,先去了香港,再返回大陆,最终定居上海。


作为黄维的妻子,蔡若曙不仅承担了家庭重担,还努力工作,进入上海图书馆谋生,等待黄维的特赦。1956年,蔡若曙探望黄维,并鼓励他改造自己,为了家庭,她希望黄维能做出改变。然而,黄维依旧固执不改。到了1959年,蔡若曙听说黄维有可能被特赦,她兴奋万分,满心期待。然而,当她在广播中没有听到黄维的名字时,那种失望几乎摧毁了她。她吞下安眠药自杀,所幸被及时救治。此后,几轮特赦名单中依旧没有黄维的名字,这让蔡若曙的精神逐渐崩溃。她的失眠、幻觉和幻听令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等待黄维的回归。


直到1975年,黄维终于获得了特赦,回到了家中。黄维的得意并非仅因自己的释放,而是因为他拥有一个如此无私且坚韧的妻子——蔡若曙。对于黄维来说,能够重新团聚,看到妻子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等待,显得尤为珍贵。27年的改造,蔡若曙没有放弃,而这一点在当时的战犯家属中几乎无人能及。许多战犯的妻子在丈夫被关押期间要么离婚,要么改嫁,要么彻底与丈夫断绝关系,但蔡若曙却选择了坚持,直到黄维最终获得特赦。

native advertising

然而,黄维的得意背后,实际上是蔡若曙长年累月的辛苦和牺牲。在等待丈夫回家的过程中,蔡若曙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尤其是她过度依赖药物维持生命,精神状态越来越差。黄维获得特赦后的第二年,蔡若曙因为无法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最终跳入河中自尽,结束了她饱受煎熬的生命。


其实,在特赦的第一批名单中,黄维原本是有机会与杜聿明等人一起获得释放的,但由于他认罪态度不佳,战犯管理所不同意释放他。黄维一生充满了自负和固执。如果他在早些年能够为妻子、为孩子们考虑,配合改造,早点出来,蔡若曙也许就不会因此精神崩溃,更不会最终选择自杀。可以说,蔡若曙的死与黄维的顽固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黄维的妻子确实是为他的不悔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3 21:06 , Processed in 0.0639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