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经让明朝头疼的“瓦剌”,如今成了哪个民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12 11:1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搜狐历史





前言: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率大军北征瓦剌,但是却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自己还成为了阶下囚。

这个令明朝大吃苦头的瓦剌究竟是什么来头?又历经了何种变迁呢?




native advertising




瓦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蒙古高原的西部,在蒙古帝国崛起之前,这片广阔的草原上生活着众多游牧族群,瓦剌便是其中之一。

他们最初被称为斡亦剌惕,主要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至阿尔泰山一带,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与东部的蒙古本部不同的是,瓦剌的族群包含了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的部落,构成更为复杂。

元朝建立后,瓦剌成为蒙古帝国的臣属部族接受元朝的统治。但随着元朝末年的政治动荡,蒙古帝国的中央权威逐渐瓦解,草原各部陷入分裂。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元顺帝北逃形成北元政权,而瓦剌则趁机吸纳了大量南下的蒙古部落和中亚游牧民,势力逐渐壮大。




到15世纪初,瓦剌已成为控制阿尔泰山至天山一带的强大势力,与东部的鞑靼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明朝初年,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对北方游牧民族采取了强硬的军事政策,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漠北,其中有两次直接针对瓦剌。

在忽兰忽失温之战中,明军使用火器重创瓦剌骑兵,迫使瓦剌首领马哈木向明朝进贡称臣。

但草原游牧民族的韧性远超农耕王朝的想象,瓦剌在遭受打击后并未消亡,反而退回西部草原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这时瓦剌迎来了两位关键人物。

脱欢是一位兼具武力与谋略的领袖,此时他敏锐地意识到仅凭瓦剌单一部族的力量难以对抗明朝,必须整合草原各部。





但当时的蒙古各部仍尊崇元朝皇室后裔的血统,脱欢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便拥立元室后裔脱脱不花为大汗,自己则以太师的身份掌握实权。

脱欢统一了瓦剌各部,使瓦剌成为草原霸主,他积极与明朝开展贸易,既增强了瓦剌的经济实力,又避免与明朝的长期战争。

也先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政治智慧,更具备强烈的军事野心,他先巩固了对西域的控制,随后征服哈密、沙洲等卫所,进一步打通了通往中亚的商路。

随后,他将矛头转向东部击败女真各部,势力延伸至朝鲜边境。

此时的瓦剌版图之广、实力之强,已远超当年的鞑靼,很快也先以明朝削减朝贡赏赐为借口分兵四路南下,向明朝发起攻击。





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大臣反对,仓促集结二十万大军亲征,但仓促之下,明军因后勤混乱、指挥失当,在大同前线屡遭挫败被迫撤退。

也先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骑兵突然发动袭击,明军断水已久,顿时阵脚大乱,最终明英宗被俘,随行六十余位大臣战死,史称“土木堡之变”。

这是明朝自开国以来遭遇的最惨重失败,也先的威名一时传遍天下。

后来于谦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明军凭借火器优势击退了瓦剌的进攻,也先见难以攻克北京,又担心后路被断,遂于次年释放明英宗,打算与明朝议和。

“土木堡之变”虽以瓦剌的军事胜利告终,但也成为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也先不满于太师的身份,于1453年杀死名义上的大汗脱脱不花,自立为天圣大可汗,定国号“添元”。

这一举动引发了蒙古的强烈反对,蒙古本部的鞑靼部落联合其他部落反对也先,瓦剌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益激化。

1455年,也先被部下刺杀,瓦剌汗国迅速分裂,其子阿马桑赤继承汗位,但已无法维持对草原的统一控制。

东部的鞑靼部落趁机反攻,瓦剌被迫退回到阿尔泰山以西的故地。

此后,瓦剌逐渐分为四大部落,其中准噶尔部成为最强大的一支,多次率军与清朝发生冲突,在乾隆时期最终被平定。





大部分民众或融入当地的蒙古族、哈萨克族中,少量幸存者迁至中亚,成为今天哈萨克族的一部分。

而土尔扈特部历经艰苦最终回到新疆,成为蒙古族的一部分,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与清廷保持友好臣属关系。

和硕特部融入藏族、蒙古族,杜尔伯特蒙古族现如今居住于黑龙江,保留了游牧文化传统。

经过数百年的迁徙与融合,瓦剌作为一个独立部族的称谓已逐渐消失,今天的蒙古族中,卫拉特蒙古就是瓦剌的后裔。

瓦剌从蒙古高原西部的边缘部族崛起,从而成为草原霸主,又因内部分裂和外部压力走向衰落,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由此可见,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永远的征服者,只有不断融合的文明。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3 19:09 , Processed in 0.0630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