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斯坦福突然宣布本科生扩招150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25 14:3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棕榈大道本科申请





斯坦福大学官宣扩招了!!!

4月10日,斯坦福大学校长乔纳森·莱文 (Jonathan Levin) 在教务委员会会议上正式宣布:自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斯坦福的新生和转学生人数将增加约150人。

怪不得它今年在大陆地区高中的录取人数相比去年略有增加。







Levin还宣布斯坦福将成立一个新的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扩大本科生班级规模的问题。

他指出,过去50年,斯坦福的一切都在扩张,比如师资规模、研究生人数、年度预算、校园面积、课程和专业的多样性、合格申请者的数量——唯独本科生的数量没有增长。

校方相信,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事实上,斯坦福拒绝了许多合格的学生,而我们有能力培养更多这样的学生。这一改变将使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受斯坦福的教育。”

美国顶尖大学纷纷“扩招”

留学生的春天来了吗?

过去四年来,斯坦福大学每年的的新生申请数量都超过50,000人,而录取率却徘徊在4%以下,是竞争最激烈的美国顶尖名校之一。

本次宣布本科生扩招,是半个世纪以来头一回,我们也算是见证历史了!

但老实说,它不是近两年第一所宣布扩招的顶尖名校。

今年2月,耶鲁大学宣布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本科学院每年将增加100名学生,预计每届本科新生的规模将达到1650人,本科生总数达到6600人。





耶鲁上一次扩大本科生规模是在2017年。这是自1969年以来,耶鲁历史上的第三次扩招。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24-2025申请季,耶鲁从50,228名申请人中录取了2,308名2029届新生;而上个申请季,耶鲁的录取人数是2,146人,短短两年,录取率从3.61%增长至4.6%,扩招的决心和行动力是惊人的!

芝加哥大学也有扩招的消息传出。据悉芝大2023年的浮动利率债务达到4.81亿美元,难以覆盖全部的运营支出。为了有足够健康的现金流,校方计划限制一些研究支出、停止招聘教职员工、减少清洁服务,并且有扩招学生的打算。

1.

未来会有更多名校“扩招”吗?

斯坦福宣布扩招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学术自由的重要性,批评了联邦政府削减高等教育研究经费的做法,称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正“站在癌症科学、机器人技术、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突破的悬崖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内的削减大学经费政策,可能会阻碍这些发展。

这算是很明晃晃的表态:斯坦福此次扩招的原因之一,正是与联邦研究经费的大幅削减有关。

而目前,特朗普政府已经冻结了多所大学的联邦资助。包括康奈尔大学10亿美元,西北大学7.8亿美元,布朗大学5.1亿美元以及哈佛大学10亿美元等,其它至少 60 所大学也面临资金削减的威胁。








大家的处境是类似的,一旦研究经费被削减,必然面临一些运营上的压力。

那么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安稳度过资金援助短缺带来的财政危机,如何积极开展自救,是所有美国大学要必须面对的难题。

所以棕榈君觉得耶鲁、斯坦福可能只是个开始,未来应该还会有学校通过扩招来减轻财政危机。

2.

对国际生的申请启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赶客”行为寒了很多国际生的心,此刻美国顶尖名校的扩招消息,对于走国际化路线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毕竟,国际生是构成美国大学学生群体的重要部分。

一方面,美国大学教育的核心是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学校希望各种肤色、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的学生汇聚在一起,碰撞出更多、更丰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灵感火花。

另一方面,国际生比美国学生更有可能支付全额学费,是学校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政府出台不利于留学生的政策,学校也可能会采取行动,阻碍政策落地。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美国名校的大门始终是对外敞开的!在一部分人打退堂鼓的时候,如果你目标坚定,做足准备,是有更大机会进入美国名校的。

最后,棕榈君想说,在美本申请这样一场运气、实力等多个因素博弈的事件中,及时掌握大学扩招信息,毫无疑问是利大于弊的。

建议同学们踏踏实实做准备,提升自己的实力,未来在名校“抢人”之际,得到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与梦校双向奔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14:07 , Processed in 0.0555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