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现在找工作这么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12:4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煎蛋网





企业发布虚假职位广告让求职者疲于奔命,扭曲劳动力市场信号并浪费资源。

本研究分析了一种新兴现象,即“幽灵招聘”或“幽灵职位”:雇主发布职位广告却无意填补空缺。利用Glassdoor数据及LLM-BERT技术,我发现高达21%的职位广告可能属于“幽灵职位”,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及大公司内。这种趋势可能源于发布额外广告的边际成本较低以及企业需要保持人才储备。调整年度趋势后,研究表明“幽灵职位”解释了过去15年中贝弗里奇曲线的偏离。研究结果提醒政策制定者关注此现象,因为它不仅加剧求职疲劳,还扭曲市场信号。

求职者通常认为企业发布职位就是为了填补空缺,但事实并非如此。媒体已揭露这一新现象,即企业发布职位广告却不打算招人。这种情况带来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求职者在申请时付出成本,导致疲劳,甚至延长失业期。其次,企业的虚假市场信号会误导经济资源的流向。

那么,企业发布“幽灵职位”到底有什么好处?我认为有三大原因。首先,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维持工作感和延续性。如果公司所有职位都满编,人力资源部门可能面临裁员风险,因此为了显示效率,他们会参与这种“生产力演出”。其次,长期发布招聘广告是应对专业职位招聘周期长的一种策略。人力资源部门清楚某些职位难以招满,而一旦现有员工突然离职未能及时补位,可能会被追责。第三,通过不断收集市场求职者的信息,公司可以实时了解应聘者预期薪资及其他优势信息,从而在人才市场供过于求时保持现有员工的紧张感,并掌握各技能的当前薪资水平等。


native advertising




在本文中,我将“幽灵职位”定义为那些没有明确或合理预见性需求的职位,虽包含了最终可能需要填补的岗位,如那些因市场人才缺口而保持广告的职位,但不包括因严格审核流程导致的长期招聘职位。

为了进一步说明“幽灵职位”现象,本研究揭示了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统计数据中的差异。传统的贝弗里奇曲线显示了职位空缺和其他劳动市场指标之间的关系,但在过去15年中,这一关系已变得不稳定。图1展示了过去15年贝弗里奇曲线的逐渐偏离。为了进一步强调这种偏离,BLS的《职位空缺与劳动力流动调查》并未将“幽灵职位”纳入其现有定义。根据现有调查框架,职位空缺需要符合三个标准,其中之一是该职位“可能”在30天内开始,但这一标准无法核实;另一个标准是雇主在“积极招聘”。因此,只要企业发布招聘广告,该职位就符合“职位空缺”定义。在政策层面,现有职位空缺率调查也将“幽灵职位”统计在内。

本文使用Glassdoor的职位面试数据对“幽灵职位”的存在进行研究和描述。Glassdoor是一个知名的在线平台,求职者可以在上面发布面试经历。统计数据显示,70%的失业美国人会通过互联网寻找工作。Glassdoor作为一个可信的资料来源,已被多项实证研究引用。鉴于互联网在求职过程中的普遍性,Glassdoor的数据为本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统计支持。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8 12:26 , Processed in 0.0628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