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糖值多少算过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09:0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李知识科普




血糖水平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它关乎着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究竟血糖浓度达到多少才算过高呢?一个健康的血糖水平又该是多少,以及我们又该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维持血糖的平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关于血糖管理的知识,让我们的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

01


血糖值多少算过高?血糖的正常范围

对于成年人来说,血糖标准通常分为空腹血糖和非空腹血糖两种情况。空腹血糖是指在禁食至少8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而非空腹血糖则是在餐后测量血糖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成年人的空腹血糖标准范围通常在3.9-6.1mmol/L之间,而非空腹血糖的标准范围则根据餐后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

native advertising



对于正常人群来说,空腹血糖值通常在3.9-6.1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值通常在3.9-7.8 mmol/L之间。如果空腹血糖值超过6.1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值超过7.8 mmol/L,则可能存在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标准通常比正常人群更为严格。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应控制在4.4-7.0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控制在4.4-10.0 mmol/L之间。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由于他们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血糖标准也有所不同。儿童的血糖标准通常根据年龄、性别和身高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儿童的空腹血糖标准范围在3.9-5.6mmol/L之间,而非空腹血糖的标准范围则根据餐后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

对于孕妇来说,血糖控制标准也有所不同。孕妇的空腹血糖值通常应控制在3.3-5.5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控制在3.3-8.0 mmol/L之间。

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控制标准也应适当放宽。一般来说,老年人的空腹血糖值应控制在4.4-7.0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控制在6.7-10.0 mmol/L之间。


此外,血糖标准还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重、生活习惯等因素。因此,在制定血糖控制标准时,应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02

血糖高就等于糖尿病?

然而,实际上,高血糖并不意味着必然患有糖尿病。那么,这是为何呢?

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引发。

这种状况会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持续升高。糖尿病通常分为两种类型:1型和2型。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并且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

而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病,其主要特征是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这进一步加剧了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

然而,如果我们的一次或多次血糖测试结果显示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这可能仅仅是一个暂时的现象。

短期的压力、感染、药物或饮食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临时性高血糖。在这种情况下,高血糖并不意味着患有糖尿病,很可能会在消除这些干扰因素后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为了确诊糖尿病,通常需要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血糖监测,并结合其他相关指标和临床表现来进行综合判断。

03


血糖高不仅仅只会得糖尿病,还有这3个危害你得知道!

1、肾脏损害

当血糖水平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平时,肾脏成为身体中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之一。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小球和肾小管,它们在维持身体内水、电解质和废物的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血糖状态下,这些重要的结构可能受到损害,逐渐导致肾脏功能的减退。

糖尿病肾病的形成通常经历多个阶段。首先,高血糖引发了肾小球的扩张和肾小管的增生。这种过程导致了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改变,使得蛋白质等本应被有效过滤的物质开始泄漏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害逐渐加重。慢性炎症可能出现,进一步损伤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导致肾脏的纤维化和功能减退。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尿、水肿、高血压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是肾脏病变已经较为严重的表现。

native advertising


2、神经系统损害

高血糖不仅会对肾脏造成影响,还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这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并发症,涉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包括周围神经、自主神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的受损可能导致感觉异常,如刺痛、刺痒、麻木等症状。这是因为高血糖对神经细胞的直接损害,导致它们的功能受到干扰。患者可能感觉到身体的一部分或多个部分出现异常的感觉,严重时可能导致疼痛难忍。

自主神经系统的损害也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部分。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身体的自动功能,包括心跳、血压、呼吸等。当这一系统受到损害时,患者可能出现心律不齐、低血压、呼吸困难等症状,从而影响到身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最为严重的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即大脑和脊髓。患者可能经历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这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困扰。


3、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危险的关系。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身体内的血管系统遭受到持续的损害,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问题。

在这一关系中,首要的影响对象是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位于血管壁的最内层,它们在维持血管的弹性、保持血液流动和调控血管张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这些内皮细胞造成损害。

高血糖引发的炎症和氧化应激逐渐削弱了内皮细胞的功能,使得血管壁更加易于受到伤害。这种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逐渐失去对血液中的信号物质的正常调控能力,使得血管功能失调。

其中一个主要的结果是动脉硬化的发生。硬化的动脉失去了正常的弹性,变得僵硬而脆弱。这使得血管更容易受到血流的冲击,也更容易发生损伤。在这种情况下,血管壁上容易形成沉积物,逐渐形成动脉斑块。

动脉斑块是一种由胆固醇、血小板和其他细胞组成的沉积物,它们可能在血管内形成堵塞。这种情况增加了血管狭窄的风险,使得血液流动更加受限。而当血栓形成于动脉斑块上时,有可能导致血液完全阻塞,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或中风。

04


血糖升高的症状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糖尿病是一种“静默”的疾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我们的身体对血糖水平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发生异常,它会在许多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上给我们提供预警信号。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并采取行动,甚至有可能逆转这一状况。

1)口渴,饮水量增加:

当血糖开始升高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口干舌燥,这是因为体内的高糖环境迅速吸收水分,并刺激中枢神经,导致口渴,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此时,患者会频繁饮水,却依然难以缓解口渴感。

2)容易饿,进食量增加:

高血糖状态下,身体无法有效利用糖分,甚至将其作为尿糖排出体外。这导致细胞缺乏足够的能量,从而刺激大脑产生饥饿感。患者会感到频繁饥饿,增加进食量,甚至大量摄入甜食以补充能量。但血糖越高,饥饿感越强,形成恶性循环。


3)尿量增加: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时,组织周围的水分会被大量吸收。肾脏过滤的糖分超过其正常吸收范围,导致尿量明显增加,尿液中甚至会出现糖分,称为尿糖。这一现象在夜间尤为明显,导致口渴加剧,饮水量增加。若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肾脏负担将逐渐加重,可能引发肾脏疾病。

4)体重减轻:

尽管血糖高的患者饮食和饮水量增加,但体重往往不增反减,甚至迅速减轻。这是因为高血糖状态下,机体无法有效利用所摄入的糖分。为了满足能量需求,机体开始分解体内储存的糖分和脂肪,导致体重逐渐减轻。

在我国,仅有36.5%的糖尿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二的人血糖已经升高,但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应密切关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预警信号。一旦发现自己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方式控制血糖。虽然血糖高的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如果你属于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18 05:43 , Processed in 0.0403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