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中国研究小组”成立,该小组的创始人是英国下议院外交事务专责委员会主席汤姆·图根哈特,以及英国前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的前顾问尼尔·奥布莱恩。 “中国研究小组”的名字仿效“欧洲研究小组”(European Research Group)而起,二者仅一词之差。小组在成立之后的第一条推文中转发了《金融时报》的报道,该报记者称“中国研究小组”为“ERG式”也就是“欧洲研究小组式”小组,这不仅指它们取名上的相似,更指二者在目标和行为上的相仿,这也是其他媒体和大众对这个新组织的初印象。 图根哈特之所以能够创立“中国研究小组”,同他在外委会的工作息息相关。他拥有英法双重国籍,在学生时代研习宗教学和伊斯兰教,曾在中东学习和工作,会阿拉伯语。 图根哈特对中国持有的偏见可以轻易影响英国外交部,进而“绑架”中英关系,伤害中方曾经给予的诚意和友谊。在选择创始成员时,图根哈特显然有意维持平衡,确保成员不带有明确的政治偏向,并兼顾资历深浅不一的议员。例如,前内阁大臣兼事实上的副首相达米安·格林(Damian Green)和曾担任特雷莎·梅议会私人秘书的安德鲁·鲍伊(Andrew Bowie)就是著名的温和派议员。图根哈特曾指出,小组“不是很政治化”,在被问及该小组在信息共享功能之外是否还有更精确的目标或政策立场时,他简单地回答道:“没有。”他也曾谨慎地向媒体强调:他个人对中国的看法并不代表“中国研究小组”和外委会的立场。但这些话术几乎等于谎言。 自小组成立以来,该小组一直在“一带一路”、中英合作、华为5G、中国香港和新疆等问题上挑事。约翰逊政府允许华为参与建设英国的5G网络,图根哈特说这是“养虎遗患”;TikTok考虑把总部迁往英国,奥布莱恩立刻表示其应先接受英国政府的安全审查和代码调查。这样不遗余力,大肆抹黑中国的小组,自然深受美国一些政客的欢迎。2020年7月,美国时任国务卿蓬佩奥访问英国时,就打破外交常规,在与英国首相约翰逊会晤前,先去见了“中国研究小组”的成员。果不其然,得到美国“盟友”支持的图根哈特此后更加大肆在涉疆、涉藏、涉港问题上向中国泼脏水。 早前,中方决定对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的英国9名人员和4个实体实施制裁,其中包括这位图根哈特。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他和他的直系家属入境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冻结其在华财产,禁止中国公民及机构同其交易。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基于少数反华分子炮制的谎言和虚假信息,频频发动单边制裁、肆意干涉中国内政。针对“制裁”大棒,中方的反击措施越来越及时、有效,制裁对象既包括政府官员,也针对企业及非政府组织;既有对等回应,也有“秋后算账”。制裁与反制裁不是“双赢”而是“双输”,要恢复这段被破坏的关系需要中英双方长久的努力。正视中国的崛起并不是难事,一些执着于对他国指手画脚的西方国家应该管好自己的事,把那些进行政治操弄的钱省下来花在自己的人民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