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官“开房门”再现家奴 官方辟谣自打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04:5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查无此人”到“确有其事”,网曝湖北法院院长嫖娼网帖及视频出现戏剧性一幕。9日上午官方辟谣称,湖北省高级法院院长、副院长均无此人,待到当天晚上则确认涉事人员系省高院刑三庭庭长张军。类似的“家奴”,在刘铁男被媒体人罗昌平实名举报后也曾出现过。

自12月7日起,网上开始流传一段视频《网爆湖北法院院长张军嫖娼门》,网帖称湖北又现法官嫖娼门。这段视频长约20分钟,视频上显示的日期为2013年10月14日上午11时10分左右。视频中一男子与一女子从同一辆车下车,先后进入一家宾馆。下午1时45分左右,两人从宾馆离开,坐同一辆车离开。9日晚,湖北省纪委、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证实,视频中的男子为省高院刑三庭庭长张军,并非视频中所称的湖北武汉法院的院长。

虽然网帖爆料的称谓有误,将刑三庭庭长错认为法院院长,但长达20分钟的视频内容确凿无疑。湖北官方以“查无此人”出面辟谣时,该视频已经在网络舆论场发酵了两天,仅仅依照时间来推算,还算不上是第一时间回应。两天的内部调查,范围并非锁定在法院院长或副院长层级,而应该是以视频为依据,一查到底。一句“查无此人”看似撇清了干系,与紧随其后的“确有其事”一对比,实则暴露了己方息事宁人的老一套。

类似的官方因第一时间站出来为“主子”辟谣,最后演变为自己打自己脸的“丑闻”,在已经落马的刘铁男身上有过预演。媒体人罗昌平的实名举报发出后,刘铁男所在的国家能源局发言人第一时间反驳称“纯属污蔑造谣”。历时半年之久,亦即北京时间5月12日,当刘铁男被组织调查的消息经由新华社发出后,新闻发言人的那句“纯属污蔑造谣”旋即成了最有力的嘲讽。社会各界亦步步紧逼轮番追问:发言人本是公职,怎会沦为“家奴”?

被推至舆论风口浪尖的湖北省高级法院,以“查无此人”进行辟谣,可能进行的只是一对一的调查。网帖中指向的是法院院长,指名道姓为张军。故而内部调查时即翻开名录,法院院长没有名为张军的,再向下一级,副院长也无此人,随即直叹庆幸。一道指令传布下去,理直气壮说一句“查无此人”。能得出此结论并公布于世,可以推断长达20分钟的视频并没有成为法院调查的主要证据。监控视频作为实实在在的证据已经存在,可以说抛出了引线。接下来高院要做的,不是走马观花式地对号入座,一查了之,而应该是以视频中的男子为核心,调查整个湖北高院“有无此人”。

对于将视频传至网端的爆料者来说,有了素材,识得张军,且知道其为高院官员,至于具体职位为何并不确定,出现张冠李戴的误差也是情有可原的。稍早前的上海多名法官集体嫖妓门事件,爆料人发布视频牵扯个人私利。此次爆料人意在何为,并不是核心问题,也不必过多纠结在称谓的误差上。更阴谋论点,爆料人也可能为吸引眼球有意为之,给张军扣上院长的帽子远比庭长更能受到关注。

刚刚结束不久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部分明确提到了健全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即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对于关涉政府信息透明、公开的新闻发布制度,也有所涉及。应对网络突发事件,比如实名举报和网帖爆料,相关部门的维稳理念不更新,发言人的“家奴”心态不除,类似“查无此人”、“纯属污蔑造谣”的自打脸闹剧,还会在改头换面后继续出现。



(泉野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9 07:40 , Processed in 0.0554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