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切身的体会:不要走入陪读的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18:1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鹿宝没有上小学之前,我就听说了好多家长陪读的故事,什么陪读到夜里十二点的、陪读至孩子高三的、陪读到把孩子的功课带到单位去学习的、等等,“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时至今日,当鹿宝跨入小学的校门,对陪读,我有了自己切身的体会,告诫自己切不可走入陪读的误区。


  


  
一、在小学初始阶段,需要适量的陪读。


  
    九月、十月,我在刻意培养鹿宝的独立精神,自己记作业、检查作业、收拾整理书包等等,实践证明,消极结果较多,鹿宝对知识理解和掌握得不深刻不牢固,我也频繁被老师叫家长,我和孩子都累,甚至有时不能控制地会和孩子生气,恶性循环,鹿宝对学习产生不了什么兴趣,还常有逃避念头。再三反省后,我抽出一定时间,帮助她理解知识,教她该学些什么,怎么学,告诉她掌握到什么程度是合格什么程度是优秀,并不断鼓励她,两个月后,当老师第一次给我发短信表扬鹿宝的时候,我们都很激动,约定再接再厉,鹿宝也想去学校了。


  


  
二、不要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放在陪读上。


  
    在陪读的过程中,我也逐渐体会到孩子对我的依赖。而我不是全职妈妈,还有自己的事业和学业。我发现,如果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用来陪读或者陪玩,那么我的生活则只有孩子一个人,我失去了丰富自我的时间与精力。这样分配时间甚不科学。所以,我每晚不是盯着鹿宝的学习,而是在书房,我和她一起学习,我学我的,她学她的,遇到她不会不懂的,我再出手相助。她练琴的时候,我可能会做家务,一边干活一边听她拉得如何,遇到拉得不准的音,我会及时纠正。鹿宝感到,学习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连妈妈都这么大了还需要学习,可见的确是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潜移默化地,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终身学习”的种子。


  


  
三、要变生活上的“照顾陪读”为“自理陪读”。


  
    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既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我意识到,家长是世界上最伟大也最难的职业,责任就是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会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替孩子“吃苦”。最近,我在准备给大一的新生上一节“新生研讨课”,主题就是理想信念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正确的“三观”等等,并不能依赖大学的这4年,而是一个学生在其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共同承担的教育职责。对于鹿宝,我在这些方面也给注意,把功夫放在平时,比等她长大出问题后再寻求解决方案好得多。


  


  
四、要变“监督陪读”为“信任陪读”。


  
    鹿宝有点胆子小,以前我发现后就会说这点,久而久之,她可能听多了,自己也总认为自己胆子小,许多看似平常的事,在她眼里都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之前我并没特别在意这点,但而今已经到了不容忽视和不容小觑的时候。对她有补偿心理的我对她的关爱似乎太多了,有许多事情会包办,遇到问题会帮她解决,不自觉地扮演了监督者的角色,致使错失了许多让孩子锻炼成长的机会,忽视了给孩子的自我发展留下足够空间。我一再鼓励她,并放手让她做一些事情,我则在一旁做起了观察者,然后和她一起分享某些事情,一起寻找得失,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培养,这样一来,效果不言而喻。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6 15:19 , Processed in 0.06505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