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联对于东北林彪四野的军事援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19:5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高投入兵力达134万人,轮换制300多万人。

另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发的《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卫生勤务》中记录:中国入朝参战的各种部队有240万。另外,还有东北军区60万支前军工入朝出勤。

以下是官方公布的数字:志愿军志愿军先后入朝的部队共有:步兵27个军、空军12个师、炮兵15个师、铁道兵10个师、坦克3个师、公安军2个师、工兵14个团。先后入朝部队占全军陆军的70%、空军的41%、炮兵的73%、防空军的60%、坦克兵的30%、工兵的57%、公安军的11%、铁道兵的100%。

========================

解放军进入东北后,东北军区后勤部专门成立了军事工业部,主要负责从苏军手里接收沈阳地区大东区 兵工总厂、文官屯坦克修理厂和孤家子火药厂等多家重要的兵工厂。后苏军又将这些工厂要了回去,但允许军工部拉走了30多部机器和200多吨物资。中共也先后将抚顺、本溪、延边等地的兵工厂、化学工厂数百台机器和上千吨各种原料运走。中共1946年6月向北满撤退时,仅各种军工机器和原料就运了300多车皮。(东北军工部:《三年来主要工作》,1950年10月,《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33页。)

正是有了这些工业基础,中共后来才能在北满的军工生产基地生产战争所需的大量弹药。据统计,军工部后来在珲春建立起子弹厂、手榴弹厂等6个兵工厂,1946年9月一个月就生产子弹13万发,手榴弹35000个。与此同时,军工部在牡丹江、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也建立了不 同规模的军工厂。到1947年,东北军工的年生产能力达到手榴弹300万个、子弹2000万发、各种炮弹150万发。(刘统《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武器来源探讨――兼与杨奎松先生商榷》,《党的文献》2000年第4期)

同时,处于苏军控制下的大连简直就成了解放军部队的后方基地,国民党部队不敢越雷池一步,中共部队倒是进出自由。据统计,“在解放战争3年中,中共旅大党组织在苏军的暗中帮助下,往前线输送兵员3万余人,做军鞋236万余双,做军服300万套,还提供了大批药品和医疗设备,连续分批组织医疗队上前线。仅一‘建新公司’就生产炮弹50余万发、引信80余万枚、弹体中碳钢300吨、无烟火药450吨、迫击炮1430门,以及其它军工产品。当时,旅大地区名义上是苏联海军基地,实际已成为解放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军 工生产基地、兵员基地、军事转运站和可靠的后方根据地。”(夏振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十年》,《中共党史资料》第43辑P133)

难怪当年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曾评价建新公司的军工生产说:“华东地区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陆毅主编:《韩光党史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

第三办事处   第三办事处的前身是军工部鸡西办事处。鸡西办事处筹建于1946年6月,对外称“建安公司”,所属工厂主要生产手榴弹、爆破筒、81mm迫击炮弹、50mm掷榴弹、60mm迫击炮弹、信号弹等军工产品。   1946年6月,军工部派叶林等人到鸡西筹建军工办事处。随后,乐少华、钱志道、郝希英等从延安抽调的30余人以及东北地区的80余名日籍技术人员和工人到达鸡西。1946年10月,手榴弹厂开始筹建。   为了加快手榴弹厂建设,招收了一批技术人员和工人。为了解决设备和原材料问题,第三办事处将东北人民自治军从四平、长春撤退时转移到哈尔滨的一批弹药物资、驻哈尔滨办事处的机电设备以及采购的150多车皮的物资器材运到鸡西。后又组织一批干部冒着严寒分赴牡丹江、佳木斯等中小城市和工矿区收集采购物资器材。木材、煤炭极缺,采购不到,就自己组织力量生产。在冰雪里,硬是把150多台机械设备用人力拉到工房。到1947年初,手榴弹厂基本建成。2月中旬,日产手榴弹已达2500枚。   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鸡西办事处筹备组根据中央指示,本着以地区配套为原则,在大批量生产手榴弹的同时,集中力量着手筹建炮弹装配厂、炮弹零部件机械加工厂、翻砂机械修理厂,扩大生产能力,增加弹药品种。1947年3月初,经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批准,军工部鸡西办事处成立,乐少华任主任,钱志道、汤钦训任副主任,曾杰任政治处主任。   鸡西办事处下辖4个工厂。第一厂集中力量扩大手榴弹生产,边生产、边补充工装工具和机械设备,生产出的手榴弹随时装上火车发往前线。第二厂利用随时修好的厂房突击修理、安装机械设备,制作工具、工装,做好炮弹机械加工的准备工作,接着大批量机械加工炮弹零部件。第三厂修建旧房屋,一部分作为翻砂工房,生产炮弹壳和手榴弹壳;另一部分作为熔铜工房,铸造引信体。第四厂利用在第一厂厂区的3栋工房制作雷汞,生产手榴弹用的6号雷管和50mm掷榴弹。   1947年4月初,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到鸡西检查工作并主持召开军工会议,指示要加快珲春、兴山、鸡西、哈尔滨4个军工办事处的建设,决定从珲春调拨50台机器设备给鸡西,扩大手榴弹和迫击炮弹的生产能力。   根据4月会议确定的任务,鸡西办事处一方面加快第二、三、四厂厂房修建、改建与机电设备修理安装工作;另一方面加快50mm掷榴弹和82mm迫击炮弹复装试制工作。6月份开始生产掷榴弹,当月生产出1200发。7月份开始82mm迫击炮弹的试制工作,到12月末,生产出3万发。   1947年10月军工会议后,鸡西办事处编为军工部第三办事处,在继续抓好手榴弹、50mm掷榴弹、82mm迫击炮弹以及雷管生产的同时,又重点抓了60mm迫击炮弹的设计和试制工作。60mm迫击炮弹是以缴获美制60mm迫击炮弹为基础,结合81mm、82mm迫击炮弹的结构改型设计的,到1948年4月试制成功,并开始批量生产。   辽沈战役结束后,第三办事处于1948年10月下旬奉命调一大批干部南下。1949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停止手榴弹生产。9月,第三办事处改称第23工厂,该厂的主要任务由生产前膛炮弹改为生产后膛炮弹,开始生产76.2mm野战炮榴弹,孙云龙任厂长,梁富民任副厂长,林世超任党委书记。

第四办事处   第四办事处由吉林军区军工部与辽东军区军工部合并而成。1947年4月,吉林军区军工部成立,张汉杰任部长,姜开进任政委,下辖修械厂、手榴弹厂和枪弹复装厂。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其军工部改称东北军区军工部。同时,东北军区军工部接管吉林军区军工部,将其迁往黑龙江省北安市,改编为军工部第四办事处,吴云清任主任,涂锡道任政委。4月,辽东军区军工部也划归东北军区军工部,编入第四办事处。第四办事处所属工厂主要有一厂、二厂、木材厂。一厂建在南大营,负责修械、弹体翻砂铸造、机械加工及冲压焊接等;二厂建在东大营,负责炮弹总装;木材厂负责生产枪托和炮弹包装箱。7月,第四办事处根据军工部下达的任务,开始试制和生产81mm迫击炮弹。同年10月,第四办事处撤销 ,改为北安炮弹总厂,归第五办事处管辖。

第五办事处   第五办事处的前身是新四军第3师军工部。1946年4月,新四军第3师军工部30多人在部长田汝孚的率领下随军进入齐齐哈尔市,建立嫩江军区军工部,后改称西满军区军工部。该部接收了“嫩江省修械所”(现为齐齐哈尔建华机械有限公司),成立机械厂和装配厂,生产迫击炮弹和手榴弹。同年6月,西满军区军工部奉命将这两个工厂迁至嫩江县,在齐齐哈尔市只留几十人修理枪械。迁至嫩江县后,为了扩大生产能力,将讷河县民主联军某部修械所的设备和人员并入,扩建成3个分厂:一分厂为机械加工厂,二分厂为弹药厂,三分厂为铸造厂。   西满军区军工部在嫩江期间共生产81mm迫击炮弹3300发、82mm迫击炮弹4624发、手榴弹21730枚,还修复了一部分军械。1947年4月,着手试制60mm迫击炮弹。7月,又由嫩江迁回齐齐哈尔市,接收了解放木工厂、氧气厂和汽车修理厂,组成机械加工、弹药、木工、修械、汽车修理和铸工6个分厂。9月,汽车修理厂移交给其他单位,铸工分厂并入机械加工分厂,只保留4个分厂。   1947年,西满军区军工部共生产81mm迫击炮弹150054发、85mm炮弹5160发、手榴弹62698枚、68mm炮376门、68mm炮弹13566发,爆破筒6000个。此外,还完成了各种军械的修理任务。   1948年4月,西满军区军工部划归东北军区军工部,编为第五办事处,驻齐齐哈尔市,田汝孚任主任兼政委。同年10月,接收洮南修械厂和北安炮弹总厂,此时职工达到近2000人,机器340多台,到年底共生产60mm迫击炮弹151615发。1949年3月,东北军区后勤部军工部决定将北安炮弹总厂从第五办事处划出,列为直属六厂。


=====================


何长工智借苏联缴获的日本关东军武器


想当初,苏联顾虑与美蒋相关利益协定,连缴获的日本武器都不敢明正言顺地交给东北民主联军。苏军将缴获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大部分存放在满洲里,准备拉回国内回炉炼钢制造拖拉机。中共东北局曾先后派陈云、李富春与苏军谈判,要求苏军将这批武器转交东北民主联军,但苏军负责监押这批武器的瓦加洛夫将军 执行莫斯科的命令,坚不答应。于是东北局再派何长工就此事与苏军交涉。何长工擅长外交,毛泽东在井冈山收编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就是他奉命与袁、王联系,而且他与苏联方面打交道较多,富有经验。何长工与瓦加洛夫再次进行谈判,瓦加洛夫仍然态度顽固,拒绝中共东北局的要求。何长工向瓦加洛夫坚决表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才取得胜利,这些武器理所当然应归东北民主联军所有,如果他拒绝交出,将扣留他作为人质,然后以武力劫夺这批武器。何长工的强硬态度使瓦加洛夫软了下来,又经过何长工的多方争取,瓦加洛夫最终在将这些武器转交给东北民主联军“暂时借用”的协议书上签了字。这批武器数量很大,包括步枪约40-50万支,20余辆坦克和大批重炮,可装备几十个师的部队。虽然瓦加洛夫是不情愿 地交出这批枪炮的,但无论如何这是解放战争中苏联对东北民主联军的最大一笔支援。解放战争开始时,人民解放军全军127万人的步枪总数只有约45万支。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军接收关内128万侵华日军的全部步枪也只有约70万支。东北人力丰富,工业发达,又是全国最大的粮仓,扩充部队容易,因此东北民主联军获得这批武器后,很快发展到103万人,提前实现了毛泽东要求东北人民军队在两年内建立百万大军的目标。


远东苏军援助解放军缴获的日军火炮700余门

辽沈战役前,苏联当局已经正式支持中共,当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亲赴苏联与远东苏军交涉,要求苏军将缴获的日军火炮移交我军。远东苏军在莫斯科的授意下交出日军火炮700余门,这批火炮加强了东北野战军的炮兵,到辽沈战役开始时, 东北野战军已拥有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660门,炮兵力量在当时国共双方各战略军事集团中首屈一指。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对锦州的总攻炮火,其猛烈程度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空前,敌军城防倾刻崩溃。东北野战军仅以31个小时就攻克该城。


苏联促成解放军在大连建立了大规模军工企业

苏军对东北野战军的另一项重要支援,是允许东北野战军在大连进行大规模军工生产。按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旅顺、大连由苏军租借,中国军队不得进入。事实上,大连虽是国际中立区,但从市长到警察都由中共方面人员担任。东北野战军利用大连的有利条件,在这里建立了解放军在东北最大的军工企业,大量生产炮弹支援关内解放区作战。当时,东北局特派李一氓任旅大地委副书记兼财经委员会主任,负责 对关内解放区的弹药供应。1947年9月,东北军工会议确定,由大连制造24万发炮弹,供应关内部队作战。1948年,东北局又决定大连的兵工厂扩大炮弹生产,并决定恢复扩大安东和南满的有色金属矿,以保障大连的军工原料。大连的军工生产对关内解放军的作战起了很大的作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消耗的20万炮弹,大都来自大连兵工厂。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曾经说过,他能打赢淮海战役,靠的是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炮弹。……”

=========================

搞清楚中共接收了多少武器,以中方提供的资料为基础进行估算相对更可靠些。一是因为作为受援助方,具体接收了多少武器,当时的记载相对比较可靠;二是受援助方一般不会夸大自己接收援助的武器数量;三是从60年代开始中苏进入论战甚至兵戎相见, 因此,中方之后的材料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对苏联援助数量及发挥作用基本不会夸大。

但是由于相关的材料尚未完全公开,我们只能从零星的资料中找出中方在东北接收武器数量的最小值。


2、1945-1948年中共最少得到了枪支30万,轻重机枪2万挺,各种炮1500门,弹药无数

1945年苏军占领东北时,抗联也随苏军直接进驻东北,几乎在同一时刻,毛泽东命令关内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冀热辽军区中共部队迅速奔赴东北进行接收。各个部队接收到武器的情况,有据可查的如下:

(1)据周保中介绍,跟随苏军回国的东北抗联在长春占接收了日本的一个军火库,并在各地收缴搜罗各种武器,“截止1945年10月15日,抗联人员在各地收缴和搜查日伪武器计有:步枪近6万支,轻机枪9千余挺,重机枪8百余挺, 掷弹筒5百多个,迫击炮20余门,山炮和野炮5门,弹药1200余万发。”(周保中《抗战胜利时的东北抗日联军》,《解放战争时期过度阶段军事斗争回忆》P106)

(2)冀热辽军区周家美部500余人进驻锦州,在苏军协助下解除了锦州伪满军队一个旅5000余人的武装,并从日伪军火库中获取武器,共得火炮近80门,轻重机枪690余挺,步枪13200余支,手枪350余支,炮弹100余箱,子弹1000多万发。(周家美:《关于我军进兵东北接管辽西的回忆》,《锦州党史资料》第1辑,第44页)

(3)1945年9月中旬冀热辽部队曾克林部随苏军接管沈阳,据其回忆:“苏军曾一度把日本关东军最大的苏家屯仓库交给我军看守(后来又收回)。针对当时东北人民热烈参军的情况,我组织直属队的干部战士拉炮拉武器,战士们看到有这么多 武器,各个兴奋不已。在繁忙的公务中,我也抽出时间加入拉武器的行列,干部战士不顾疲劳,先后拉了三天三夜,拉出步枪20000余支,轻重机关枪1000挺,20多万发子弹,还有155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野炮和山炮,这些武器不仅装备了出关部队,还为当时的扩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将一部分武器支援了后续部队和原抗日联军以及关内其他解放区部队。”(《曾克林将军自述》,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P101)

(4)1945年9月下旬前后,苏军为避免因公开支持中共进入东北被国民政府和美国指责为违反中苏条约,因此将已经交予中共的多数工厂、武器库和部分政权重新收回,并劝说中共武装退出城外。在此背景下,9月21日,彭真电告中央:“现在我看守下较可靠的军械库只有七五山炮11门、迫击炮70门、六五子弹500 万发。”9月30日,彭真就又电告中共中央称:“用各种方法得枪万余支。”31日他再度电告中央说:发现新的武器库,“搜得山炮80门,迫击炮100余门,子弹稍多”。(杨奎松《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兼谈治学态度并答刘统先生》)

(5)1945年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期间,基于反对美国势力进入东北的战略考虑,苏军开始受命积极支持中共占据东北。10月4日,苏方通知中共东北局……决心从军事上援助中共。之后已知中共方面所得到的武器就有三批,“其中步枪约10万支,轻重机枪约3400挺,掷弹筒约500个,大炮100余门,各种弹药将近2000万发。”不久,苏方又“把南满的大批兵工厂、武器弹药仓库,甚至一些重型武器和飞机统统交给中共。”(路文娟《对苏联给予中共东北解放战争军事援助情况的考察》 )10月25日,东北局还进一步致电中共中央:“除已交中共的飞机和有一个日本航空大队全部人员可用外,仅抚顺一处便有300万发炮弹可交我使用。苏方建议中共赶快接收,同时抓紧编练炮兵和生产大炮。而兵工厂及武器库也最好保留一部分,分散一部分,以免遭到轰炸。”(《东北局关于苏军交涉情况致中央电》,1945年10月25日)

(6)1945年11月5日、6日,东北局向中共中央报告称:“已将从苏军处得到的一批武器,大约1.2万支步枪和300挺机枪运往急需武器的热河地区,以装备那里新到的徒手部队。而在沈阳一线,连同此前已得之武器在内,共取得步枪11万支,机枪约4000挺,各种口径炮一批。阜新一带还有武器,但数目不详,沈阳苏军已同意代为接洽。另取得通信器材一大批,小型运输机6架,火车两列。在哈尔滨 ,则得到2.4万支步枪,数百机枪及部分炮。”(《东北局关于苏军交涉情况致中央电》,1945年11月5日、6日;《陈云关于哈尔滨情况致林、彭电》,1945年11月7日)

===========================

(7)1945年12月29日,彭真在致各兵团电文中又提到:“我确曾控制大批物资(机器、被服、弹药)”“根据现存不完整材料,运赴锦州方面的各种子弹一项即达八百万发,手榴弹约十五万个,皮帽、鞋子各三万,大衣两万,棉裹腿近十万,另有北面运去一万两千支步枪,机枪六百挺,十月初尚抢运去很大一批物资。”(田酉如《彭真年谱》上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P285、P292)

(8)据东北局给中共中央的电报称:1946年3月中旬苏军又从朝鲜“给枪三万(余)支”。(《东北局转报周保中处消息致中央电》,1946年3月16日。)(杨奎松《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兼谈治学态度并答刘统先生》)

(9)苏联撤军时,苏联为了帮助民主联军巩固其在东北的地位,向中共移交了 大量武器弹药。高岗1946年4月20日从哈尔滨电告东北局和中共中央:苏军已确定25日撤完,今送两辆装甲车及一部武器。“交涉送十万步枪、一万轻重机枪、一千门炮。”(《高岗关于与苏军交涉情况致东北局并中央电》,1946年4月20日)

(10)1947年10月,当时在东北担任军工部长的何长工得知苏军在中苏边境的满洲里仓库里存放着一大批日本武器,准备运回苏联去炼钢,便去与管仓库的苏军上校卡瓦洛夫谈判,后苏军同意移交这批武器。这批武器有多少呢?据林彪1947年12月28日给斯大林的信中说:“我们用你们给我们的那批武器装备了30个步兵团、2个山炮营。”(徐焰《解放战争中苏联给了中共多少武器援助》)

(11)据当年在朝鲜办事处工作的丁雪松等回忆,苏军占领的朝鲜向中共运动的军用物资有:“194 6-1948年,朝鲜方面支援了我们两千多车皮日本侵略军留下的作战物资,有的是无代价支援我们的,有的是通过物资交换取得的。在请求朝鲜政府支援的作战物资中,第一批是朱理治……要的十二个车皮物资,第二批是刘亚楼要的二十四个车皮物资,第三批是朱瑞要的一百一十个车皮物资,第四批要多达六百到八百车皮物资。这些物资都是……无偿赠与和无代价帮助我们装运的。在采购和交换的物资中,一九四六年山东指派倪振通过办事处买到三百吨炸药、三百万只雷管、一百二十万米导火线。一九四七年春,山东又指派黄友年等通过办事处买到一百二十吨炸药、二百吨硝酸、一百吨丙酮、十五万双胶鞋。这些物资在战争中都是非常宝贵的,从南浦装船经大连转运山东,对支援山东以至华东解放战争发挥了很大作用。”(丁 雪松等《回忆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局驻北朝鲜办事处》,《中共党史资料》第17辑P204)

以上是我们从已有资料中察知的中共部队在苏军直接或间接帮助下接收的较大数额的武器状况,从上述最保守的情况我们可知,扣除有可能重复统计的情况,东北解放军最少获得了枪支30万,轻重机枪2万挺,掷弹筒1000个,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山炮、野炮最少1500门。


3、1945年中共最少获得了140架飞机,完好的100架左右

除了枪支弹药和火炮之外,进入东北的中共部队还获得了多架日军留下的飞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东北老航校。那么,东北解放军获得了多少架飞机呢?

据曾克林回忆:“当时在沈阳附近的辽阳奉集堡机场,驻扎着日本航空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训练飞行大队,装备有重型轰炸机、九九 高级教练机。大队长是林弥一郎……我军共缴获林弥一郎飞行大队各式飞机46架,飞行员17人,机械师24人,机械员72人各类地面保证人员一百八十多人及各种器件和配件。”(《曾克林将军自述》,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P130)这46架飞机是不是像后来说的那样是报废的旧货呢?根本不是!据黄乃一回忆:“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下旬,我们开始从宫源向通化转移。先遣部分人员去通化准备机场和驻地,随即将能飞的飞机分批转场通化。当时,航空器材十分紧张,暂不能飞的二十多架飞机,也必须转去通化。但既没有火车,也没有汽车,我们只好把飞机的机翼卸下米,装在大板车上,机身装上轮子,把机尾绑在大板车后边,用牛、马、毛驴等牲口拉着大板车向通化转移。”(黄乃一《老航校诞生前后》)由此可见,当时至少有 20多架是完好的,剩下的20多架不能飞的也不一定是飞机本身有问题,因为一来当时只有“飞行员17人”,二来当时燃油也奇缺;三来如果真是废品,何必如此大费周章转移到通化呢?

中共获得的飞机数量远不止这些,据1945年9月21日彭真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称:“沈阳南机场确有27架双引擎日本烂飞机,及十余个大零件库,但修理不可能。沈阳西机场有单引擎完整的战斗机70架,但无点滴汽油,目前对我全无作用。”(《军委一局电报汇编》,1945年9-12月)

综上可知,中共进入东北初期仅在沈阳附近就获得了140架飞机,其中完好的有100架左右,只是由于燃油和飞行员缺乏的问题,很少使用。

===========================


4、运往关内的武器:2万支枪,2000万发子弹,4.5万发炮弹,22万斤炸药

除了直接用于东北战场的武器外,还有很多的苏援武器被运往关内直接支援华东和中原战场,这批武器有多少呢?

1946年5月,苏军劝中共在关内另辟战场以减轻东北压力,为此苏军开始向山东解放区提供武器。据5月28日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华电告,驻朝苏军已开始经过南满辽东军区向山东的中共军队发送武器弹药。第一批运送去东北的,有重机枪83挺,轻机枪32挺,子弹43万发,炸药1万箱,还包括一批电气材料、广播电台、印刷材料和摄影机等。这批物资秘密经由安东通过海路运去山东烟台,送交陈毅部队。6月,驻朝苏军又进一步接连经过山东向华北中共部队发送了两批武器弹药,其中第三批就有步枪5000支,子弹300万发 ,高射机枪20挺,重机枪30挺,并有其他资材一批。7月15日到8月7日,又运送了12145支步枪,182挺重机枪,506挺轻机枪,167个掷弹筒,7门炮,11164把刺刀,1000余万发子弹,43588发炮弹,6700发掷弹筒弹,22万斤炸药,以及500箱填装炮弹的火药等武器弹药到山东。8月下旬还进一步运送了2000发山炮炮弹和50万发七九子弹,包括100多车皮的各种弹药。到9月,朝鲜北部所存日军各种子弹、炮弹、炸药和枪炮,2000多车皮(一车皮载重约40-50吨)的物资已全部运抵安东,数量之大,已非过去海船运量所能解决。故根据辽东军区要求,中共中央明令山东胶东军区全力组织机轮船前往安东“运输物资,愈快愈好”。(《肖华致陈、黎、舒并报东北局、中央电》,1946年5月28日、6月15日、6月23日、8月9日)

1946年夏季,通过海路运向山东的 武器共有2万支枪和2000万发子弹。毛泽东专电规定一半给山东区,35%给晋冀鲁豫区,其余转交晋绥区。全面内战爆发后,刘伯承、邓小平在向中央报告战况的电文中也说明,歼敌一个旅大约需消耗子弹20万发,主要是靠东北转运而来。(徐焰《解放战争中苏联给了中共多少武器援助》)


5、苏军控制下的大连成了解放军部队的后方基地

解放军进入东北后,东北军区后勤部专门成立了军事工业部,主要负责从苏军手里接收沈阳地区大东区兵工总厂、文官屯坦克修理厂和孤家子火药厂等多家重要的兵工厂。后苏军又将这些工厂要了回去,但允许军工部拉走了30多部机器和200多吨物资。中共也先后将抚顺、本溪、延边等地的兵工厂、化学工厂数百台机器和上千吨各种原料运走。中共1946年6月向北满撤退时,仅各种军 工机器和原料就运了300多车皮。(东北军工部:《三年来主要工作》,1950年10月,《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33页。)正是有了这些工业基础,中共后来才能在北满的军工生产基地生产战争所需的大量弹药。据统计,军工部后来在珲春建立起子弹厂、手榴弹厂等6个兵工厂,1946年9月一个月就生产子弹13万发,手榴弹35000个。与此同时,军工部在牡丹江、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也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军工厂。到1947年,东北军工的年生产能力达到手榴弹300万个、子弹2000万发、各种炮弹150万发。(刘统《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武器来源探讨――兼与杨奎松先生商榷》,《党的文献》2000年第4期)

同时,处于苏军控制下的大连简直就成了解放军部队的后方基地,国民党 部队不敢越雷池一步,中共部队倒是进出自由。据统计,“在解放战争3年中,中共旅大党组织在苏军的暗中帮助下,往前线输送兵员3万余人,做军鞋236万余双,做军服300万套,还提供了大批药品和医疗设备,连续分批组织医疗队上前线。仅一‘建新公司’就生产炮弹50余万发、引信80余万枚、弹体中碳钢300吨、无烟火药450吨、迫击炮1430门,以及其它军工产品。当时,旅大地区名义上是苏联海军基地,实际已成为解放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军工生产基地、兵员基地、军事转运站和可靠的后方根据地。”(夏振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十年》,《中共党史资料》第43辑P133)

难怪当年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曾评价建新公司的军工生产说:“华东地区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 不开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陆毅主编:《韩光党史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结语

抗战胜利后,东北野战军之所以能迅猛发展和迅速强大,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打败国军,诚如杨奎松所说:“苏联的帮助是绝对不应忽视的。”

=========================

当时在东北担任军工部长的何长工回忆:1947年10月,他得知苏军在中苏边境的满洲里仓库里存放着一大批日本武器,准备运回苏联去炼钢,便去与管仓库的苏军上校卡瓦洛夫谈判,开始谈不通。何长工便强硬地说:“你们不能拉走。我们用废钢铁对换,一吨换一吨。”卡瓦洛夫还是不答应。何长工便对他吼道:“你是个保守分子,没有一点国际主义。你如果不答应,我只好来抢,我推着你走在前面,看守武器的苏军开枪,先打死你。你硬要拉走,我就跟你拼命,我给斯大林打电话,告你的状,告你没有国际主义。”卡瓦洛夫态度软下来,经过请示终于同意移交这批武器。对这个“请示”的批准者只能是斯大林,因为那时苏联内部规定涉及中国问题的决定只能由他本人拍板。

这批武器包括步枪数万 支和少量火炮。林彪1947年12月28日给斯大林的信件对此说道:“我们用你们给我们的那批武器装备了30个步兵团、2个山炮营。”接着,林彪向斯大林请求说:“设法给我们解决20万支步枪、1.5万挺轻机枪、7000挺重机枪、700门团营迫击炮、1000门连迫击炮、100门高射炮、200门山野炮以及较多数量的弹药和20个师用的通信器材(主要是无线电和电话)。这批武器望从英勇的红军所缴获的日本武器中拨出,如日本武器所存无多,则望从德国战利品中拨出。”斯大林没有满足这一要求。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30 18:19 , Processed in 0.0542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