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才能在公司里宽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2:5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ave 于 2013-8-6 12:57 编辑

橄榄树

(一)

大部分有份早九晚五工作的人,不算那七八个小时的在家的睡眠时间的话,在公司和同事打交道的时间其实比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要长。谁都愿意开开心心地上班,开开心心地下班. 任何场合任何时候在公司里”堵心”对人对己对事都没有益处. 那么怎样才能作到去上班不堵心而是宽心呢? 这个说起来容易,作起来难. 要想改造自己相对容易些,想别人改成你愿望的那样是指定要失败的。所以咱应该从相对容易的本身也即自我作起。

1.要理解人,包刮你自己 -

不同时期内,不同场合下,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在这方面,我一贯喜欢提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这也是人类做事的基本动机。可以查 Wikipedia: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或者Maslow's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马斯洛的人类五种需求是从底层开始的,只有满足了下面的需求,一个人才会继续考虑上面的需求。这些需求顺序对谁都一样,而且在每个人身上不断地循环着。在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的状态下,任何一个员工的表现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举几个小例子:

(1)家里有人生急病了或者自己要离婚了,他(她)怎么会心情好好的来上班呢?(2)城中心的少数穷人的孩子温饱安全问题都没解决,他们怎么会在学校专心学习,并考虑去上大学呢? (3)假如我被老板在我急急忙忙去盥洗间的走廊上拦住问具体问题,这个时候我就不太容易做到百分之百地尽心听他讲或能比较全面地回答具体问题。中国那句俗话“官急不如屎急”就点明了这个道理。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一天之内,一年以内,五年十年二十年一辈子,什么使你不开心,什么能使你感到满足快乐。需求还随年龄而调节的. 那个有名的SWAT市场分析其实可以用到我们自己身上. 看准了自己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才能对准下药.重要的就是争取找到自己喜欢干的事做的工作。在了解自己的同时,如果你能理解别人的需求,那么你就能比较成攻地鼓励队友或下属,建立正能量的团队。也能“对付”领导 (Manage Up),处理好关系。自己在班上的心情就会自然好起来。



2.对与自己不同的人和观点要宽容 -

这里说的不同不只是指比较明显的肤色,年龄和性别,或者稍微隐藏些的国籍,性取向,血型,文化习惯,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我说的是人的性格,一个大写的在上苍面前平等的“人”的性格。分析人类性格常用的方法有 Kiersey Four Temperaments 和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根据Kiersey的分法, 人类脾性可以分四类: (1)守护者(Guardia,感觉+判断):全面,务实、逻辑、等级、组织、注重细节、占有、过程和安全导向; 这种人比较可靠;(2)技师(Artisan,感觉+理解):现实主义、策略、操作(对像为人或物)、实用主义、冲动、行动和感觉导向;这种人比较有创造性; (3)理想主义者(Idealist,直觉+感情):想象、交际、情绪、引人注目、以人为本、关系和身份导向; 这种人比较敏感有同情心; (4)理性者(Rational,直觉+思考):创新、战略、科学/技术、瞻前顾后、结果和知识导向; 这种人比较有逻辑.

根据Myers-Briggs的分法,人可以是外向(Extraversion)或内向(Introversion ), 感觉(Sensing)或直觉(Intuition) , 思维(Thinking)或情感(Feeling), 判断(Judging)和知觉(Perceiving).

两种分析方法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点请查看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Keirsey_Temperament_Sorter

还有人将人和事分成有机(Organic)和机械(Mechanical). 前一种人比较有感情, 比较能瞻前顾后也许会较全面地看问题; 后一种人比较守规矩, 能就事论事,照章办事, 办起来干净利落.

我们与别人交流时就应该对症下药.不同的性格对同一件事会有绝然不同的看法反应. 偶尔的我们会觉得是在”鸡同鸭讲”或者是”对牛弹琴”. 已逝喜剧演员George Carlin 曾经问过观众” 你有没有注意到,任何人驾驶速度比你慢的是白痴,任何人驾驶速度比你快的是疯子(Have you ever noticed that anybody driving slower than you is an idiot, and anyone going faster than you is a maniac?)”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觉呢? 因为我们不了解不理解不容忍与自己不同的人或他们不同的思路和观点.

八十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辞退了一个非裔空姐,理由是她的千百条小辩子的发型太有”民族风味”了.当时她周围没几个人明白黑人的发质很硬,长起来也比较慢.洗了干后会成一大蓬头(Afro),很不好看也难维护. 空姐为了省时间好洗头,才出了高价梳成那样的. 这是个文化习惯的问题. 那个白人领导没有去了解这些,不分青红皂白就让她走路.空姐后来上告胜诉.虽然在一个国度里,真正跨种族成为知心朋友的又有多少? 我们与朝夕相处的同事又有多少是真正了解的? 互相不了解, 才会有隔阂, 才会有堵心事. 当我们不了解时,就应该包容宽容些. Always put yourself in other people's shoes. 在工作中如果不是原则性的差异, 没不要说绝对的反对话, 做绝对的事. 记住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and If you don't have anything nice to say, don't say anything at all. 与同事少了冲突, 你的窝火机会不就少了吗?

(二)

3. 要理解事物, 事事都有个过程 -

团队组建过程理论常听到的是 Tuckman’stages of group development: Forming,Storming, Norming,and  Performaing. 仅仅顾名思义你就知道其含义。刚开始成立(Forming)时大家刚在一起干新项目,士气高涨,目标伟大,雄心勃勃。由于对新队员的不了解,对新项目的不适应或目标定得太高太远太快,渐渐地队员开始起困惑有摩擦,加上前进路上不可避免的大小障碍,矛盾(Storming)就会多起来了。一般再经过一段磨合(Norming)时间,大障碍扫除了,目标更具体可行了,团队就能真正进入平和工作状态,大家才会达到正常发挥水平,干活效率才会有所提高(Performaing)。这个过程与男女交往有类似之处。谈恋爱时互相了解最热心,婚礼密月好开心,结婚前几年磨合开始骚痒闹心到后来渐渐平静下来,油盐酱醋孩子老人长期磨合后才能继续恩爱过平常日子。在公司里干活做项目也是如此。大家容易明白大目标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应该结束, 预算是多少。但中间怎么去具体执行不容易简单明了,刚开始时往往没人能够给你交待得一清二楚,因为领导也可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执行计划大都很概括笼统。如果再加上客户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那么要让每一个队员马上理解,全盘接受这个任务并且具体实行就不那么简单容易。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形下,如果你自己作好心理准备,清楚事物发展与团队组建一样要都有个过程,你就可能不会因为这些不明了的事而瞎猜,不开心或者怨天尤人怪领导无方。你也许反而会比较积极地出谋策划(Initiative),帮助领导和其他队员,为整个项目和团队的成功作些真贡献。所以一般不要期望无风无浪的工作或项目。你有了这个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充分理解,心里就有了准备,郁闷事情就会大大减少。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8 10:18 , Processed in 0.0631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