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年前高喊素质教育的那帮人,十年后被狠狠教育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7 00:3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桌上如山高厚厚的书本,鼻梁上度数增长的厚厚镜片,被习题和试卷堆满的抽屉,总是临时有事的美术老师和总是身体欠安的体育老师(身体欠安是怎么当上体育老师的喂!),这是中国大部分80、90后中学时期的真实写照。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这种来源于生活、体现时代特色的民间创作,将多少人扯回了多年前的记忆?  


  大约十年前,我们这批人,开始了解到国外有素质教育这么一回事儿。


  那时候十来岁的我们,对于素质教育的概念:


  是不用起早贪黑埋窗苦读,


  是不用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


  是可以下午早早放学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是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天赋来因材施教。


  那时国外的月亮是真圆呐,国外的小孩儿是真幸福呐,我们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我们也要素质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越喊越响,加上部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呼吁,在这十年中我们也的确体会到了教育上的变化。


  例如中学也加了一些看起来有点意思的选修教材(尽管并没有什么时间学选修教材),课堂上的座位可以围成几个小圆圈进行小组讨论。


  中学生涯的末尾,我们这批人就在照猫画虎的培养“发散思维”中毕业了。应试教育的本质并没有改变,素质教育的推进谈何成效呢?


  但长大后的我们,却不像十年前那样埋怨应试教育了。


  因为时代在发展,我们也在长大,曾经以为苦日子快到头,却没意识到真正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因为高喊素质教育那帮家伙,被现实狠狠教育了。


  是的,认清现实的我们,被狠狠教育了。


  在这十年间,我们了解到国外并不是人人都有权利享受到素质教育。国外普遍的情况是,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好,资源好,环境佳,观念新,发展全。


  但私立学校昂贵的学费令广大平民阶层望而却步,私立学校所培养出学生的学识和思维,普遍来说又是上不了私立学校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拥有好的教育资源的人与无法拥有的人,各自的人生也都朝着不同方向发展,拉大了阶层差距,加固了阶级壁垒。 


  在这十年间,我们感受到更深刻的变化是,不光注重素质教育的私立学校拉开了学生之间的差距,连公立幼儿园和公立小学都越来越难进了。


  那些已经为人父母、需要努力维持家庭开销的同辈人更是深有感触,如今养孩子再也不是添一双筷子的事,温饱之外,培养孩子的性格、眼界、思维,都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培养孩子身心全方位发展的素质教育,是需要厚实的经济基础去支撑的。如果没有应试教育,穷人的孩子甚至连受教育的权利都难保障。  


  在这十年间,我们明白了无论国内外、无论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的优秀人才,任何领域的精英都需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并不是早早下课后就去玩儿就去浪。


  诚然,教育资源是不公平的,但应试教育带给更多人接受教育的机会、给予更多人努力的机会却是相对公平的。


  从期待素质教育到感谢应试教育,这一课我们学得很艰难,这一程我们走得很心酸。


  寒门再难出贵子,当代社会好不容易出一个以高考707分被北大录取的农村女孩王心仪,身为寒门贵子的她写了一篇《感谢贫穷》却引得争议不断。


  我同意“我不感谢贫穷,我感谢那个努力生活、坚韧不拔的自己”,我更同意在资源分配不平衡的大环境下,“教育公平”这四个字,的确是显得越来越艰难。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07:02 , Processed in 0.0689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