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愿意嫁给你爸那样的人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7 20:4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家庭聚会上,有位父亲一时兴起,问了女儿这样一个问题。


  “长大以后,想不想嫁给爸爸这样的人?”


  这位父亲最近事业顺风顺水,本想当着亲戚的面,借孩子的口好好夸一夸自己。


  没想到女儿想也没想就用力地摇了摇头说道,“不想”。


  众人面面相觑,孩子却飞快地数落了起来。


  “爸爸每天下班回来,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比我还懒,我还会帮妈妈淘个米呢。”


  “上个月妈妈感冒了,头晕得都快站不稳了,爸爸还让她给他买菜做饭。妈妈在房间里躺着休息,爸爸只顾着玩手机,也不去看看她。”


  “我从来也没见爸爸和妈妈牵手,爸爸也不给她送礼物,明明电视里的那些爸爸妈妈都会这样做的。”


  孩子巴拉巴拉地列了一大串,最后有些难过地站到自己爸爸的面前问道,“爸爸,你是不是根本就不爱妈妈?”


  “当然不是……”当父亲的一脸尴尬地张了张嘴,却找不到更多可辩解的话,最后只能无言以对。


  这大概是许多家庭的常态。


  -02-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一种婚姻,叫为了孩子。


  他们会关上门,压低了声音再吵架;他们会演点戏,孩子不在的时候再冷战;他们苦苦经营一段貌合神离的婚姻,即使已经没有了感情,甚至只剩下厌烦和嫌恶。


  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选择在婚姻中隐忍。但是这所谓的婚姻,表面看似完整,内在却空无一物。


  虽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没有真实的情感作为支撑,只是履行义务一般地进行每天的生活,甚至充满了冷漠、嘲讽、争吵。


  而对于孩子而言,也许还未曾理解“爱”的含义,却已经能够敏锐地感觉到爱是否存在。


  父母的婚姻质量,从来逃不过孩子的眼睛。这一切,也成为了他对“爱”最初也最深的认知。


  微博上有一个这样的话题,“你从父母的婚姻中学到了什么?”


  有人统计了一下点赞和评论的数据,“不要结婚”累计13000+,“避开父亲这样的男人”累计10000+,“不要为孩子不离婚”累计10000+,“趁早离婚”累计7000+……


  从父母的婚姻中学到了什么?


  学到了千万不要结婚。


  何其讽刺?  


  纵观所有评论,除了少数几条回答,几乎所有人都在表达对婚姻的悲观、失望和冷淡。


  仔细读来,我们不难从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回答中,看出了他们童年留下的、挥之不去的阴影。


  大人们牺牲巨大、苦苦维系的“完整家庭”,却反而让孩子早早地体验到了一个无爱的家庭究竟有多么可怖,以至于开始对婚姻感到失望和绝望。


  婚姻不幸,确实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但一段强行维持、矛盾百出的婚姻,给孩子的伤害未必会少几分。


  “别每次都说为了孩子才不离婚,这么说对小孩来说有多大伤害你们知道吗?”


  你们不幸福不要让孩子买单,因为他们也同样感到很受伤害。


  -03-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大人们总是自以为孩子“懵懂无知”,总是自以为是“为他们好”。


  其实,父母是否相爱,孩子心中最是明白。


  他们或许努力变得特别懂事,想去讨好父母,想去扭转局面;或是变得叛逆不羁,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想反抗压抑的环境;直到发现一切都力所不及、于事无补,开始渐渐失望、冷漠,甚至作出过激反应。


  一个没有温度的家,一段貌合神离的婚姻,孩子一定感受得到,也一定会受到终生的影响。


  很多人始终不明白,最重要的不是一个“家”在形式上的完整,而是让孩子看到父母相爱的模样。一个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希望,全都来源于此。


  父母能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彼此相爱。但若实在没有爱了,也不必把婚姻变成三个人的牢笼。


  一个没有温度的家,一群努力假装的人,没有人能真正获得幸福。


  如果婚姻死了,就让它好聚好散。你的苦苦维持、默默隐忍可能没有想象中那样有意义,既然过不到一起去,最好就分开。


  别让两个人的错误婚姻,毁掉了三个人的生活和未来。孩子需要的,永远都是真实的爱护,而非虚假的完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7 13:33 , Processed in 0.0607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