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穷的父母,为什么撑不起孩子的未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6 17:3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 -


  2月19日,在北京张自忠路地铁站,有小伙和朋友一起进站准备乘车时,发现一男子尾随自己趁机溜了进来,随后该男子的妻子带着两个小孩子刷卡进站。


  更巧的是,出站时小伙又看到此男子,就想着拍个视频看他们如何出站,结果发现一家四口共刷一张卡,抱团逃票出站,其中的小女孩一边跑还一边哈哈大笑。


  一时间,网友纷纷留言:


  可悲,他缺的不是钱,而是教养;


  言传身教很重要;


  孩子以后素质很大程度都是父母从小影响的。


  一张地铁票起步价3元,单程最高票价9元,按最高票价4口人计36元,看起来省了一笔钱,丢掉的却是为人父母的人格与尊严。


  俞洪敏说过:“斤斤计较、爱占便宜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我们很难在一个庸俗的家庭里面发现一个孩子有着高雅和清纯。”


  很多时侯,父母贪心,表面省了钱,却给孩子种下贪婪的种子,让他过早地失去了胸怀和高度,直接影响他未来的品格形成。


  - 02 -


  “身教最可贵,行知不可分”。


  叶圣陶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无声的肢体语言往往胜过有声教育,孩子好的品质养成,与家长分不开。


  那天,老妈告诉我:邻居赵伯的小女儿今年从美国回来过年了,带回了洋女婿和一个小混血儿,可爱极了。


  提起赵伯,我对他印象深刻,那是一个气质温和的小老头。


  他数学教得特别好,作风又严谨,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转到他的班级去,但邻居都说和他教学有一拼的是他对子女的教育。


  在那个年代,父辈们的工资都不高。


  很多人省下钱尽力改善生活,但赵老师一生嗜书,买的最多的是书,从柜子到床到桌子,甚至地上,充斥各种好书。


  在那个没有网络的旧年代,晚饭后他们家往往是父亲灯下执书品读或忘我备案,孩子在另一张桌子上勤奋学习。


  他怕孩子们眼光过于狭隘,常领回有出息的学生讲讲外面的世界,暑假里带着兄妹三人在街头搭一个简单的修车铺免费给路人修车打气,他说挣钱事小,善心最大,一个没有善心的人长大后对任何事都不懂感恩。


  生活上他对爱人体贴,对老人孝敬,对邻人谦和。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自然礼貌上进、气质温和,格局不同于一般。记得他的大儿子考取名校轰动全市,后面子女的人生也像开了挂似的,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后来,地方报纸采访他,他说:


  没什么经验,只不过懂得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注重精神培养,生活上穷一些没关系,别让孩子心穷就行了。


  - 03 -


  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一定有一对优秀的父母。


  就像很多人深思杨绛是如何成为杨绛的,总绕不过她的父亲杨荫杭。杨荫杭是一位正直的读书人,不仅淡泊名利、更爱家人与对子女的教育。


  杨先生说,父亲的为人就像武侠小说的男主人公,一身侠气,虽是书生却一生都在为法治梦想而奋斗。


  父亲从不训示我们如何做,而是通过他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富不淫,贫不移,威不屈的意义。


  杨荫杭曾在《申报》上写过很多掷地有声的评论,杨绛深受影响主动请教,他说: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在面对人生一些选择时,杨荫杭告诉她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与最相宜的。他给了她自由和包容,同样也要求她自立,这样才能为自己人生负责,拥有说不的权利。


  他说:“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他们能够自立。”


  岁月轮回,深水静流,不得不说这些可贵的品质成全了杨先生的处世智慧,无论在多么困苦的时期,她都无所畏惧,优雅一生。


  - 04 -


  前段时间,网络被一篇《为什么穷人家的富二代特别多》的文章刷屏。


  作家写道: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的确,现在一些中低层家庭的父母,往往自己还挣扎在贫困线,却极端物质溺爱孩子。


  却不知比穷人富二代更可怕的是家长极度精神Low,情感匮乏,灵魂饥荒,又不注重自我成长与提升,让下一代在自我狭窄的圈子里一味穷下去。


  过去有钱人的代名词大多是纨绔、不求上进,而现在品行端正、高素质的有钱人倍出。


  比如前段时间被刷屏的何猷君,高颜值高智商,努力上进。他说离不开爸妈的言传身教、爱护、引导。


  还有那个软萌的小小春,在节目里因为单手递钞票而被父亲斥责双手交给老爷爷才行,小细节看出陈小春的教育很严厉,所以才有性子温和又懂礼貌的小小春。


  我们来到世界,每个人如同白纸,父母在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永远无人可替。


  新年后两位好友在聚会时谈及各自孩子收了红包后,一个孩子跑到网吧至深夜,另一个孩子则去书店买了很多书。


  细细思来,倒也有迹可循,这两人平时就一个爱赌贪玩,另一个则特别自律,很注重孩子素质教育,帮助他人,做义工,车上主动让位,尊老爱幼,他说品质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培养出来的。


  孩子会怎样,都在父母平日的言行里。


  斤斤计较的父母,注定养不出有高度的孩子;脾气暴躁的父母,小孩子大多不懂温柔谦和;而不自律的父母,孩子注定懒散平庸;爱讲是非的父母,孩子必定喜欢争长短对错……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对人品教育以及应对挫折的能力。


  聪明的父母都知道除了钱,还能留下爱和一颗充满热情、乐观、坚强与求知的心。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21:17 , Processed in 0.0592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