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失去政治赢得历史 胡耀邦忌日被盛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04: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失去政治赢得历史 胡耀邦忌日被盛赞
大中小2013-04-16 02:04:40转发TwitterFacebook打印投稿电子报
【多维新闻】2013年4月15日是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逝世24周年。中国党媒、官媒及众多民间媒体与民间一道争相高调追忆胡耀邦,其声势之大几乎使胡耀邦成为中共已故领导人中最受现今人民群众爱戴和推崇的政治人物。与这一幕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胡耀邦由于笃志推动中国的改革事业,而因之成为改革的牺牲品,在死后十数年间一直是中共宣传系统和社会舆论的禁忌。有观察人士认为,中共当局此番对胡耀邦态度的转变,似乎预示着本届政府将有望顺应民意和历史潮游为胡耀邦平反和正名。而不论是胡耀邦的人格、性格、风格,还是其矢志不渝的全方位改革和国家建设,都契合中共的自身建设和对外领导。
胡耀邦成最受爱戴领导人
今年4月15日是已故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的忌日。中国各界媒体包括中共党媒和官媒纷纷公开高调地进行宣传报道。参与报道者不仅有市场化媒体如网易、搜狐、新浪、东方网、深圳新闻网等,更有中共党媒或官媒如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解放日报》、中新网、中青网等,均从各种角度对胡耀邦作了大量追忆、纪念、分析性报道。一时间盛况空前,几乎将胡耀邦塑造成中共已故领导人中最受人民爱戴和欢迎的人物。即使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也从未曾获得过如此广泛的、官民同心的追忆和评价。
中共党媒人民网在3月29日曾发表胡耀邦之子胡德平的文章《胡耀邦如何面对被拆迁群众:我应向人民检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4月8日即发表《胡耀邦的“粗口诗”是对不良作风的当头棒喝》继续推进改作风;《解放日报》在15日刊文《正直无私•坦荡胸怀•光明磊落——怀念胡耀邦》推崇胡耀邦的道德品格;中国青年网在15日发布《胡耀邦逝世24周年:求真者胡耀邦》进行图片报道。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门户网站本来就有每年此时转发和报道胡耀邦的传统,今年在依例报道时数量明显更多。一向大胆的《南方周末》更是刊文《胡耀邦:让中国回归“常识”》,在体制内对胡耀邦进行政治解读。
民间一向不乏对胡耀邦的悼念活动,而且这些活动都是人民群众个人自发的举动。这其实是胡耀邦死后20多年来的惯常现象。中国互联网中经常会不时提及胡耀邦。在此之前数天,中国民间以及网络舆论场一些对胡耀邦的回忆性、纪念性的文字或图片逐渐增多。据胡耀邦陵园的讲解员称,多年来,陵园每年都会接待近30万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瞻仰、凭吊。其频率和数量在胡耀邦忌日和清明等日期会格外增加。
在这场全民追忆胡耀邦的大合唱中,中共宣传部门担任了主唱的角色。在中共党媒与官媒刊发和转发的众多报道中,尤以《解放军报》的《正直无私•坦荡胸怀•光明磊落——怀念胡耀邦》最为引人注目。文章不仅总结了胡耀邦的历史功绩:平反大量中共党员、推动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而且给予其极高的政治评价和道德评价。文中甚至写道“没有胡耀邦冒着风险锐意发动真理标准讨论,并在关键时刻得到邓小平支持,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个深远历史影响是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的。”在结尾处,文章还将胡耀邦写作一个“真人、好人、善人,正直无私、坦荡胸怀、光明磊落的人”。也有一些个人如中共体制内学者周瑞金甚至直接称胡耀邦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改革开放总工程师”。
分析人士认为,胡耀邦在逝世后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如此高的评价和荣誉,不仅是因为他的平反和改革的成就,或是清廉朴实的工作作风和道德品质,更主要是因为像他这样的合乎人民期待的官员在中共体制内极其少见。人们在面临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时,自然更容易想念这样一位已经盖棺定论的好官。另外,人们在怀念胡耀邦时,也有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或是借他表达改革意愿。
失去政治 赢得历史
胡耀邦生于1915年,在18岁即1933年即成为中共党员。胡耀邦历经两次国共内战及抗日战争,虽然未曾独当一面,战争经历却十分丰富并曾经在作战中负伤。胡耀邦在中共历史中三次成为被整理、被教育的对象。早在1933年未入党时就被列入AB团(反对布尔什维克组织)嫌疑人名单中;在文革初期1966年,胡耀邦与胡克实、胡启立等在团中央工作的“三胡”被毛泽东严厉批评为“犯了错误”,直至1975年才恢复工作;第三次则是被中共反对改革的顽固派拉下马,直至去世。
毛泽东死后,邓小平上位,文革结束,中国百废待兴。胡耀邦获当时中共权威领导核心邓小平的信任和提拔,升任中共总书记,成为邓小平的左膀右臂和前线指控官。《解放日报》的报道相对比较客观。胡耀邦在成为中国国家领导人后主要做的两件事一是平反,一是改革。胡耀邦是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魄力系统而全面地对中共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甚至批驳“两个凡是”,指出毛泽东和中共本身也犯有错误。胡耀邦平反了数百万人,不仅使中共各级组织工作逐渐恢复正常,而且为中国国家建设储备了大量人才。
胡耀邦被认为是中共80年代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在拨乱反正的同时,他又积极推动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首先着手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在此之后,又在赵紫阳的协助下一步步冲破陈云、邓力群、薄一波、姚依林等反对改革的顽固派的阻力,艰难地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一定程度的政治体制改革。胡耀邦等中共领导人同时启动了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人民等的发展。虽然在此过程中邓小平一直扮演着坐阵中央、统领大局、运筹帷幄的角色,但是正如周瑞金所说,胡耀邦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这位工程师身处前线、冲锋陷阵,却也为邓小平承担风险,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据悉,1987年,曾被胡耀邦平反的薄熙来之父薄一波主持的一次“党内生活会”上,一些退休的中共元老和一些年轻些的领导人如薄一波、邓力群等轮流批评胡耀邦,并以“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为名逼迫胡耀邦辞去中共总书记一职。据多位历史学者记述,胡耀邦离开会场后一度失声痛哭。
胡耀邦或被“平反”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中共一向强调集体领导与集体意志,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共高层对于改革内容、方式、程度、速度等各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斗争。这种斗争以时任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在一次“党内生活会”上被批判辞职作为典型案例展示给外界。虽然胡耀邦输给了政治,却赢得了民众和历史。如今,他所亲手推动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的经济腾飞,他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清廉、朴实、为民的工作作风都成为当代中共的遗产,中国民众也已经通过追忆的方式认可和尊崇这位已逝世的中共领导人。可以想见,胡耀邦被平反未必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事实上,现在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转变的契机。
当前中国社会分化严重、矛盾极其尖锐,中共再次面临类似文革后的执政危机,除了改革已经别无他法。甚至正如邓小平所说,“不改革死路一条”。而自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前往广东进行南巡2.0后,改革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界和舆论共识。虽然中共一直在强调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但是作为改革的先锋大将,胡耀邦比邓小平抱有更强烈的改革开放的思想意识,而且胡耀邦的改革思想更是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开放。这显然是当下中共亟需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而习近平之父习仲勋与胡耀邦也被认为具有患难相助的友谊。胡耀邦在1977年主持为习仲勋平反,安排其赴广东工作,并多次表态支持习仲勋的工作。而习仲勋也在广东大力推动改革配合胡耀邦,在胡耀邦被批判下台时,更是拍案而起力挺胡耀邦。据悉,习近平在正式上位前曾会见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当时即有猜测认为习近平有望推动为胡耀邦的平反工作。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中共为胡耀邦平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平反胡耀邦对于中共当下执政、改革、建设都是一件利大于弊的好事。而此番中共宣传系统声势浩大地追忆胡耀邦,已经表露了一些迹象,也可以看作是为进一步的平反做准备。事实上,以中共党媒与官媒的宣传口吻来看,平反已经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甚至有可能在中共党建或执政中发挥更大作用。如此次《解放日报》就将胡耀邦称为一个“真人、好人、善人、正直无私、坦荡胸怀、光明雷落的人”。而从中国政治界、思想界和社会舆论来看,不论是胡耀邦的人格、性格、风格,还是其矢志不渝的全方位改革和国家建设经验,都极为契合中共的自身建设和对外领导,对于中共当下重建合法性和持续执政、对中国的国家改革和建设发展都有莫大的好处。


(麦垛 撰稿)
【多维新闻】本文网址: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3-04-16/59164842-all.html#page1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7 10:27 , Processed in 0.0550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