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遒真言实:政治正确,还是出现了偏差?(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06:0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遒真言实:从追求种族平等到产生新的种族不平等
——政治正确,还是出现了偏差?(六)
前面谈了自由民主世界福利过度与财税过重,是政治偏差的第一个大问题。下面谈第二个大问题:在处理种族关系上的失误。
一、首先厘清两个概念

(一)殖民主义

指大国强国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掠夺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的侵略政策和行径。

(二)种族主义

指认为种族之间有天然的优劣之分。以本种族为中心,歧视、虐待、奴役、屠杀其他种族的思想和罪行。

二、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简史
广义而言,殖民主义与国际间侵略战争相伴而生。种族主义史亦然。

狭义而论,近代殖民主义时代开始于1500年左右。15世纪末叶发现新大陆以后,航海贸易在欧洲蓬勃兴起,商业和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出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殖民国家,它们的殖民扩张活动遍及世界各地。

随之,产生了血腥屠杀(如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黑奴贸易(欧洲殖民者掠卖非洲黑人做奴隶)。

从1763年起——工业革命时代到来后,欧洲殖民扩张进入第二个阶段。

工业国家对棉花、羊毛、燃料、铁、铜、锡、煤炭等工业原料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迫切需要对外开辟市场,以推销本国的工业制成品。例如:印度一直向英国出口棉布,可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棉布出口的四分之一倾销到印度。同时,欧洲向殖民地大量移民,灭绝或赶走土著民族以取得白种人的更大发展空间,或是征服和改造土著民族的社会以适应殖民地国家的需要。从1763年到1875年这100多年中,英国拥有无与匹敌的海上力量,殖民活动遍及北美洲、南太平洋、远东、南大西洋和非洲沿岸。

1776年北美独立战争,殖民地人民取得了战胜殖民主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北美十三州独立后,英国的殖民事业受到很大打击,遂将殖民经略重点由北美洲转至资源更丰富市场更庞大的印度。此外,英国还占领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的黄金海岸、冈比亚、开普,亚洲的缅甸、香港等地。从而建立了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日不落帝国”。

由于法国大革命宣扬的天赋人权观念影响,加上宗教、人道等方面的原因,英国于1807年宣布奴隶贸易为非法,此后荷兰、法国、瑞典、丹麦等国也宣布禁止奴隶贸易。

1833年,英国的海外领地的奴隶最后解放。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活动从19世纪中叶开始走向衰落,拿破仑战争又加速了这一过程,民族运动高涨起来。1825年,西班牙失去南美洲的殖民地,英国则乘机渗透,到19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已成为英国纺织品的最大市场。移民潮随之而来,在1820年以后的100年中,离开欧洲的移民达到5500万。

从1875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殖民国家竞争加剧,除了老牌殖民国家(包括俄国)又出现了德国、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和日本等新兴殖民主义国家。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

在19世纪的头75年里,西方国家平均每年占领21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在后25年里,平均每年占领62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在被称为“最后的大陆”的非洲占领的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公里,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在非洲占领了2569万平方公里土地。

至20世纪初,殖民国家及殖民地已占全世界85%的陆地面积。几个主要强国完全控制了世界的政治和经济。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后残存的各主要殖民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在战争中都被削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解放运动迅猛发展,殖民地纷纷独立,至1975年,殖民主义终于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整个殖民主义史,始终存在着种族主义。

三、种族主义的主要罪恶

(一)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是指根据种族将世人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从而加以区别对待的行为。种族隔离政策使歧视普遍化。麻省理工学院与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在2003年的调查中发现当地的工作单位在招聘时存在广泛的种族歧视。名字“像黑人”的应聘者得到面试的机会比名字“像白人”的应聘者少50%。

政府、企业、教育机构或者其他大型组织都存在种族歧视行为。

(二)种族隔离

种族隔离,指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不同种族将人群分割开来,使得各种族不能同时使用公共空间或者服务。是一种公开的种族歧视行为。

历史上最著名的种族隔离发生在南非和美国。另外,澳大利亚、罗得西亚、德国、印尼等国家也均发生过种族隔离行为。斐济、马来西亚等国如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种族隔离现象。

(三)种族迫害

种族迫害,指远远甚于歧视、隔离的政治经济压迫奴役。

种族迫害的典型是纳粹德国。

希特勒,青年时代就是一个狂热的反犹太主义——种族主义分子、他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同于一般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或夺取殖民地势力范围的扩张战争,而是带有鲜明种族主义色彩的战争。消灭犹太、布尔什维克政权、驱逐劣等斯拉夫人,是其发动战争的核心意图。正如希特勒所言:“我一切的作为都是针对俄国而来。”。这场种族主义战争开始后,尤其是进攻苏联后,纳粹在占领区建立起种族主义新秩序——波兰、苏联地区的斯拉夫人最受迫害。

战争初期,不少苏联人欢迎德国侵苏。如果希特勒先打苏联,不采取种族主义政策,德苏战争的胜负很难预料。

(四)种族大屠杀

种族大屠杀的典型也是纳粹德国。

在战前和战争初期,纳粹对犹太人的政策主要是迫害和驱赶(甚至考虑将犹太人迁往马达加斯加)。战争开始后对犹太人进行强迫集中居住和集体抢杀,战争后期则对犹太人实行了最终解决——死亡营中的系统化屠杀。

纳粹德国一共屠杀了600百万犹太人。

四、反种族主义斗争史——世界史可喜的伟大进步

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最辉煌的成就是——

(一)美国宪法
1787年美国制定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公开宣布:每个美利坚合众国公民均享有自由、平等与追求幸福之权利。这是人类社会破天荒的伟大变革。
但实现辉煌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历经风霜雨雪自所难免。

(二)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年9月22日,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是国家政府发布的第一份反种族主义文告。

(三)美国1950年代—1960年代中期的反种族主义斗争

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决定了反种族主义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以后,这场运动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直到20世纪中期——人类进入文明新纪元以后,终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批黑人流入城市,使黑人地位问题成为一个全国性突出矛盾。

1954 年5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就布朗控诉托布卡教育委员会一案作出判决:公立学校所实行的种族隔离教育是不平等的,违反《宪法第14条修正案》。

1955 年12月1日,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黑人R.帕克斯夫人在公共汽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被捕入狱。黑人青年牧师马丁·路德·金立即组织了蒙哥马利罢车运动,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法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

从此马丁·路德·金成为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

1957年,金牧师及其支持者组成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民权运动在美国南部广泛展开。

1958年美国南方21个主要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

1960年2月1日,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城 4个黑人大学生进入一餐馆,白人服务员命令他们走开,他们静坐不动。这一英勇行为立刻得到南部广大黑人学生响应,发展为大规模静坐运动 ,迫使近 200 个城市的餐馆取消隔离制。

1961 年 5 月初,种族平等大会开展自由乘客运动。得到许多白人支持,逐渐发展遍及全美国,迫使南部诸州取消州际公共汽车上的种族隔离制。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举行大游行,这是民权运动的一个顶点和高峰。当日,林肯纪念馆前广场聚集了25万名群众,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轰动美国和世界。

1964年,马丁·路德·金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当年,美国国会通过《公民权利法案》,1965年通过《选举权利法》,种族问题在美国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

地球上终于出现了种族平等的喜人新景象。这是人类社会又一伟大进步。

由此,黑人在美国的地位和待遇空前提高。在教育、就业、住房、产业运营等多方面,美国政府(联邦、州、地方)都做出了许多种族平等的规定。

五、美国民权运动中的过激现象

人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全面观察和分析,切忌片面性。

1964 年,民权运动领导层出现了矛盾。马尔科姆·艾克斯的黑人民族主义理念引起了北方的共鸣,城市黑人的作用力超过了金的非暴力号召影响。
还需要指出的是,民权运动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包括马丁·路德·金在内的民权领袖们远非道德完美主义者,在他们争取种族平等的光环后,还有互相倾轧、争权夺利、排斥白人、歧视女性的一些阴暗面。

**

黑人民权运动得到了许许多多善良白人的支持。可以说,没有大量白人支持和赞助,黑人民权运动难以迅速发展壮大。——毕竟,黑人是少数族群

当时,各民权组织的资金大部分都来自于白人捐赠。如民权运动中非常关键的选举教育活动,就是由泰克尼克基金会和斯特恩家族基金(白人)出资87万美元支持的。此外,在政治上、道义上许多白人都是黑人民权运动的最大奥援。1963年在“华盛顿进军”游行中,四分之一的示威群众是白人

可是,民权组织领导层中,没有一个白人;在游行等民权运动中,黑人民权领袖们也刻意排斥白人。

拿马丁·路德·金本人说,尽管在演讲中他大声疾呼:“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尽管他的理想是建设一个种族融合的公正社会,但他实际缔造的却是一个标准的以肤色划分亲疏的组织。

马丁·路德·金刻意将其组织局限于黑人和南方,有他切实的考虑:避免南方的白人认为他被北方的“坏白人”所操纵,也避开联邦调查局对存在共产党渗透的怀疑。他这种功利上的考虑实际上造就了另一种“种族隔离”。其他的民权组织也有类似情况,尤其是大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日后竟然驱逐了所有白人工作人员。

**

在对待妇女问题上,黑人民权组织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妇女在民权运动中的地位不可小觑。有学者做过统计,在1964年以前的民权运动中,黑人女性参与要比男性多。在30到50岁的年龄段,黑人女性的参与数是男性的三到四倍。

但是,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集会唯一上台发言的妇女却只是一名来站台的歌星。

2010年4月20日去世的美国“民权教母”多萝西·海特,当时是全国黑人妇女协会(NCNW)主席,她在一开始就是CUCRL七位主要领袖中的唯一女性,被称为美国“国家宝藏”。当她要求在游行中体现出女性的参与和女性的诉求之时,游行的实际组织者柏雅德·罗斯廷回答说:“女性已经被包括在内了,每个组织都有女性在里面,工会、教会里面都有。”然后就是推托:“我们有太多的演讲者了,时间会拖得太长,发言者里面已经有了马哈丽雅·杰克逊(灵歌女歌手)”。多萝西·海特愤怒地反驳道:“但是她不会发言,她不会代表妇女发言,也不会代表民权发言,她只是来唱歌的而已。”

事情提交到马丁·路德·金那里,他也只是推诿。因为马丁·路德·金领导的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本身就是一个男子沙文主义气息特别浓的组织,有女性回忆说:“我还很清楚地意识到运动中存在的男性沙文主义。历来,只要有女性在座,她就要被支使着去端茶倒水、作记录。”

一名女权活动家在一次演讲中怒火朝天地说道:“在过去的几个月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倾向,那就是把女性看作是二等公民、花瓶角色、荣誉嘉宾,而不是把她们看成是民权活动的参与者。”

六、法律制造不公平

事物的发展常常出现矫枉过正的偏颇现象。

1961年肯尼迪总统签署了一个反对种族歧视的行政命令,后来几经修改,成了美国一个重要法案:《平权法案》。集中在教育与就业问题上,对少数种族,土著美国人,妇女等历史上被排斥的群体给予关照。

《平权法案》明显不公平。

《平权法案》施行后,政府照顾房(房价远低于市场价)很多都是黑人获得。在就业和入学上,即使考分或程度相同,黑人却被优先录取和雇用。如密歇根大学,新生的入学总体评分,必要的毕业考试SAT成绩,满分占18点,而少数族裔种族优惠分就占20点。形成了对白人和亚洲裔的“逆向歧视”。因此2005年密歇根大学两个白人学生状告学校当局歧视白人学生。几经周折,这个案子最后上诉到了联邦最高法院。由于明显的不合理,一些重要大学先后废除平权法案中若干“歧视”多数裔学生的条款。其中加州通过公投一举废除了平权法案在该州的实施;密苏里州和华盛顿州等一些州也加入了加州的“同盟军”。

七、由反种族主义反向发展,转为种族特权

法律不公平,缘于大量左派媒体舆论宣传的偏差。

同时,左派政治家,也制造了新的政治不公平。

及至21世纪奥巴马总统执政后,更兴起了“黑人的命重要”运动,种族“逆向歧视”进一步发展。奥巴马在电视讲话中强调,黑人被警察拘捕、枪击致死的数量多于白人,“黑人遇难人数是白人的二点五倍”,但他回避了一个基本事实:黑人的犯罪率是白人的七倍!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报告,在美国的强奸和性侵犯罪分子中,黑人是亚裔的32倍!

结果,2009—2016八年成了1960年代以来黑白对立最严重、冲突最激烈的时期。

一个简单的逻辑:难道白人的命、亚裔的命、其他族裔的命不重要吗?——显然,这是制造了新的种族不平等。
请回顾鲍威尔大法官2006年在其判词中的一段话:“最高法院一贯反对公民与公民之间有什么不同,不能仅仅因为一个民族的祖先对信奉自由的人们做了一些可憎的事情就使他们的后代去承担责任。但上诉人还是希望法院仔细斟酌平等的意义,认为基于善意目的的对白人多数民族的歧视不能被怀疑为种族歧视。然而,时间不能倒回到1868年,已经不是那个需要对一个特殊的种族(例如黑人)进行保护的时代了,平等保护的对象应该是所有公民。仔细分析这个案件,加州大学错在过度夸大优先录取的因素所占权重比,甚至将肤色作为优先录取的唯一标准,这种做法的确构成歧视,失于偏颇。”

自由民主世界不能不理性地反思这个问题。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3 23:34 , Processed in 0.0660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