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趣談文字與民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04:1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國有種方士能測字。寫個字出來﹐他能據之判斷生死吉凶﹐說得頭頭是道。如果要用外文來測字的話﹐不知他會如何測法。譬如用字母A來測一個人。此人必定獐頭鼠目﹐因為A的頭是尖的。他的性格是專門想削尖腦袋往上鑽的。此人多心計﹐做事胸有成竹。有個故事說﹐有位翻譯人員﹐在翻譯“胸有成竹”這句成語時﹐說胸中有根棒頭。A字中間有一橫﹐像根棒頭。

拉丁語系裡的字寫起來都是連在一起帶圓的。據我外婆的外婆的外婆傳下來說﹕中國的字是孔夫子造的。外國人聽說了﹐就到中國來﹐請孔夫子也為他們造字。孔夫子就在地上撒了泡尿﹐彎彎曲曲連在一起﹐就像一個頑皮的男孩一樣。所以現在的外國字﹐主要指拉丁語系的字﹐是彎彎曲曲連在一起的。因為這些歐洲文字是帶圓的﹐所以看出歐洲人較圓滑。而中國人用的是方塊字﹐所謂君子可欺以其方。中國古人行為端方﹐且許多人有棱有角﹐故而冤死者也多。自歐洲人來華後﹐傳來了他們的文字﹐因而中國也有些人變得滑頭起來。到了現代﹐中國像日本一樣﹐產生了第二種文字形式﹐即所謂的漢語拼音﹐都是拉丁字母﹐於是舉國上下﹐全民皆滑頭了。

歐洲的好些拉丁語系文字都有繁複的格和名詞的性﹐即名詞有中性陰性和陽性的不同﹐連無生命的物體名詞也帶上性的區別﹐而跟意義的表達實際上毫無關聯。這可算是文字落後的標誌。德文中有一個表示“女孩”意義的字﹐按理說應屬陰性﹐卻是中性。顯然有點可笑。古代英文也有名詞性的不同﹐後來隨著語言的發展﹐不合理的名詞性都消失了﹐說明文字有了進步﹐說明英國人少保守思想﹐所以有了瓦特和產業革命﹐出現了科學方面的先行者牛頓。而其他歐洲國家只產生畫家和音樂家。不管這些畫家音樂家是多麼的偉大﹐他們的成就只是豐富人們的生活﹐並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

現在不論在中國或美國﹐不論自上而下或由下面自發地﹐出現了文字的簡化。這表明人們變得懶惰了﹐連多寫幾筆都不願意。中國的簡化字大家都已知道﹐但民間自行簡化的字連國定簡化字表上都沒有。當然我的軟件上也沒有。我不能舉例了。而美國簡化字也不少﹐譬如用vet來代替veterinarian(獸醫)﹐用mil來代替million(百萬)﹐等等。而懶惰是一個國家的致命傷之一。有人說文字越簡化越能普及教育。這是瞎說。教育不普及跟窮有關。真要學的人﹐還怕多寫幾筆嗎﹖美國這種簡化都是民間自發的。政府吃飽飯也不會去提倡這種事。但是這種簡化也只在懶惰人中流行。正規場合還是不行的。所以美國還沒有到全民懶惰的時候﹐還有救。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28 03:05 , Processed in 0.0568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