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民工一家两代人打拼35年 终圆武汉买房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04: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北日报讯 图为:鲍国华一家在小区楼下眺望新家,满脸喜悦(从左到右为鲍国华夫妇、鲍家衡与女友)。(记者 倪娜 摄)记者 杨麟 胡蔓 通讯员 张芬 吴忌武汉市汉阳区四新南路上,一套总价近80万元的96平方米商品房,承载着鲍国华一家的梦想。6日中午,鲍国华一家特意邀上记者,一起去看他们的新居。进了屋,摩挲着雪白的墙壁,惬意写在鲍国华的脸上:“房子虽不大,但毕竟在武汉有窝了。”今年51岁的鲍国华是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人,16岁就外出打工,凭借着聪明勤劳,练就一手木工好手艺,现在中建三局武汉塔子湖城中村改造项目工地上担任木工组长,儿子鲍家衡在工地上任现场管理员。望着窗外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回头环顾自家的新房,鲍国华的眼神里透露着满足:“我在武汉打拼35年,两代人的努力,终于圆了买房梦。”35年的“木工生涯”,鲍国华不仅一步步积累起财富,也见证着技术的进步。“我在工地上主要负责做浇灌混凝土的模具,刚从业时,模具全部用实木打造,不仅浪费自然资源,而且木质模具很沉,影响工作效率。随着技术革新,木质的模具变成了九夹板、铝板,不仅规避了实木易变形的缺点,同时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现在一天忙下来,再也不腰酸背痛了,收入也节节升高!一个月有6000多元呢!”鲍国华自豪地说。10年前,哥哥的一句玩笑话,深深触动了鲍国华心底的酸楚:“你在武汉打工多年,亲手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可在这个城市里却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武汉买房。为了早日实现买房梦,鲍国华带动一家人外出务工。2011年,鲍家衡从武汉市建设学校毕业后,在同一工地从事现场管理,每月收入近5000元;妻子则在工地负责清场,每月收入也有近3000元。不但一家人能团聚,还有1万多元的家庭收入。2014年,他们又将买房提上日程。去年10月,鲍国华拿出打工多年积攒的23万元付了首付,每月2700元的月供则由儿子鲍家衡偿还。鲍国华说:“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我们也可以在城里买房,成了城市人。”24岁的鲍家衡身上早已不见农民工的影子,微信、微博等运用娴熟,相比父辈,他更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城里人。如今,鲍家衡已在这座城市收获了爱情,女友刘玉玲在一家劳务公司工作。鲍家衡说:“买房让我的生活更有奔头,感觉与这座城市更亲近。新的一年,我打算考个建造师证,努力提升自己,更好地融入城市。”鲍国华说,自己年纪大了,多亏工地机械化程度高,还能再干些年。现在,老家那边也盖起了小楼房,城际铁路的开通把“孝感家”和“武汉家”拉近了,“退休后,我就在两头换着住,享清福!”(湖北日报)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2 10:06 , Processed in 0.0615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