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清照水平最高的一首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31 11:4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心词韵





雨后,天空如洗,一抹淡蓝轻抚过云层的边缘,细雨初歇,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交织的清新,每一口呼吸都如同饮下了春天的甘露。

雨珠沿着屋檐缓缓滑落,滴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那是大自然最纯粹的乐章,悠扬而悠长。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道尽了花开花落的无奈与时光的流转;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借花寄情,抒发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对春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无限感慨。

李清照,这位宋代才女的名字,她的词作,不仅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对英雄豪杰的颂扬,更是她自身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写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相思之苦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以其生动活泼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那份纯真与欢乐。





native advertising




然而,若要论及李清照水平最高、被“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非《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莫属。

尤其是最后四字“绿肥红瘦”,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尽显词人之才情与匠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开篇两句,便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凄清的雨夜图景。

巧妙地通过“浓睡”与“残酒”的对比,揭示了词人内心的愁绪与不安。

她试图通过沉睡来忘却烦恼,但那份淡淡的酒意,却如同心中的愁绪一般,久久不散。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两句,通过问答的形式,将词人的关切与侍女的漠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词人醒来后,第一时间便想到了窗外的海棠,她急切地询问侍女海棠的状况,却得到了“海棠依旧”的回答。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这里的“依旧”,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变化。


native advertising




词人害怕得到海棠经受风雨后残红狼藉,落花满眼的消息,但侍女的回答“却”让她感到疑惑不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也是最为人称道之处。

词人连用两个“知否”,不仅加强了语气,更表达了她对侍女回答的质疑与不满。

在她看来,“雨疏风骤”后的“海棠”怎么可能“依旧”?

在她看来,昨夜的风雨定会让海棠受损,绿叶会在雨水的滋润下更加茂盛(“绿肥”),而花朵则会在风雨中凋零(“红瘦”)。

宋代陈郁《藏一话腴》内篇卷下:李易安工造语,《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花开花落终有时,莫负春光莫负己,在每一个清晨与黄昏,都能捕捉到生命中的美好与感动。

不要害怕失去,因为每一次的失去,都是为了更好的拥有;不要畏惧挑战,因为每一次的挑战,都是生命对我们的考验与锤炼。

我未曾辜负过这大好春光,也未曾辜负过自己。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3 21:08 , Processed in 0.0616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