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世代 左右大陆未来十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7:2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月15日起,中共将为长达23年的「技术官僚治国」画下休止符。以习李体制为主的领导人,多是在中共建政后出生的一代。他们历经文革洗礼,当过红卫兵、上过山、下过乡,体验过基层农民问题。这批穿越过「巨风巨浪」的「知青世代」领导人,即将左右中国大陆未来十年的发展。  领导人 都是知青出身
          十八大,有资格进入中共中央常委会的,将有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李源潮、张德江、张高丽、刘云山、汪洋、俞正声和刘延东等人。
          这10个候选资格名单中,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李源潮、张德江等人全是当年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一员;部级官员方面,如台湾熟悉的国台办主任王毅、中国人行行长周小川、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监察部部长马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都是知青出身。
          不只中央领导阶层,目前大陆31省市区100位省级正职领导中,超过叁分之一的正职官员有过知青经历,部分省分的现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长、省政协主席四套班子正职全有下乡插队的经历。例如:辽宁省委书记王王民、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广西省委书记郭声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广东省长姜大明、江苏省长李学勇等都是案例。
          这批上山下乡的知青中,最历经风霜的,非「老叁届」莫属(1966年至1968年的初、高中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业尚未完成,他们就在时代洪流下,穿上红卫兵制服,并在上山下乡运动中,下乡插队、入兵团或农场磨练。
  红色青春 向贫农学习
          在人生最青涩、亟需知识养分的时光中,1800万名知青被指派到中国社会最底层。无论家庭背景高或低,全部得向贫下中农学习,迎接他们的「红色青春」。
          1969年1月,16岁的习近平就前往陕北插队;当年,父亲习仲勛是被批斗官员干部的其中一个。时至今日,习近平都难忘那段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度过的岁月。他们住的,可不是瓦房农舍,而是200多名生产队社员挤在土窑洞里;平时吃最多的是就是玉米面窝头,生活条件极为贫乏。
          曾在陕北下乡插队10年的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方竞告诉《旺报》,当年,北京市是和陕西省、尤其是延安市对口。无论知青的家庭背景为何,下乡后都一视同仁;不因为是家长是高层干部,而有区别对待。
  习:陕西根,延安魂
          习近平曾多次提及下乡插队对他生命的影响:「这段时期就成为人生的转折,可以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很多事都历历在目,现在有很多思维行动都和那时候有关联,就像贺敬之那句诗『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同样在延安插队的,还有王岐山。1969年初,从北京35中学毕业的王岐山,随同2万名北京学生前往陕西,在延安冯庄公社插队落户。回忆起当年,他对生活物质困顿最感印象深刻:「在黑龙江插队的人,干活累了至少还吃得饱;但我累了却吃不饱,终于瞭解飢饿是什么滋味。
          方竞也回忆:「当年,陕北的物质环境确实不太好,连猪和高粱都长得比隔壁山西省的还瘦、还矮」。可见当年,习近平和王岐山所受的磨难应该不小。
          和习近平一样,出身干部家庭的李克强也得接受下乡磨练。1974年3月,李克强跟着一群知青在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中,下到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跟着贫下农民在田间劳动。凤阳,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但因水土不服,李克强还曾一度全身皮肤溃烂。
          与其他曾经插队知青的政治局委员不同,李源潮是农场知青。位于江苏大丰境内的海丰农场最早是上海农场的一个分场。如今在上海知青纪念馆展览室,馆藏资料中就有当年李源潮所在知青点的考核记录等。当年,他塬名叫「李援朝」,革命味儿十足。
 根正苗红 知青跃枝头
          现任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则是当年东北知青的一员。1968年11月,刚自高中毕业的他被下放到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在生产队中,铲地、割庄稼、上山冬采,赶车拉烧柴,耙犁等笨重粗活,张德江都干过。因表现出色,他成为那批100多名下乡知青中第一个入党的人,完全的「根正苗红」。
          40年后,这批曾和贫下中农并肩作战的知青已跃上枝头,成为中共高层领导人。这段背景,对他们究竟有什么影响?
  方竞说,当年,大城市的知青大多透过宣传,了解农村的面貌。不过一旦下到农村,却和官方宣传的内容截然不同。由于下乡体验过中下阶层的生活,又在生产队、公社等环节历练过,知青确实能了解中国社会真实面貌。
          老叁届 纯粹中共世代
          「当年我们有一句话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近期,把知青岁月的真实故事汇集成《随记光阴》一书的前「凤凰网」副总裁乔海燕告诉《旺报》,「老叁届」的知青是中国共产党完全用自己价值观培养起来的一个世代。
          他认为,知青的背景是和中国社会底层直接联系起来的。尤其是「老叁届」,受当年意识形态的催化,让他们的血液里相对充满理想性、信仰感和道德感。但也更务实、较为关注基层社会问题。乔海燕说,正因当年艰辛的境遇,逼得这群知青去思考未来、思考社会,也认清现实面。

                          中国时报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08:36 , Processed in 0.0546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