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克强:假的不一定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1:5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日报

  李克强4日出席政协经济及农业分组会议,主动说到食品安全问题,无意中说了一句「假冒食品不一定伪劣」,立即引起网民巨大回响,反映出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据报导,李克强的食品安全讲话不长,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食品出现问题,未必是商人存心害人,那是因为有关食品不符合国家要求,例如营养条件不达标。第二,出现问题的食品,「部分可能是假冒,但不一定伪劣」。第三,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民众生活水准是否提高的指标,所以国家发展和城镇化发展都必须保障民众在这方面的福祉。

  第三点应是李克强出席会议的重点,他显然希望藉着讲话宣示政府的政策,但是他估不到的是,第二点却引起了激烈回响。


  基本上,大陆食品的问题,主要是食品是否有毒的问题;人们最担心的是,吃下去的食品,是否含有毒品质,就算短期健康不出问题,也不知道长期会否因有毒物质积聚而引发健康问题。多年来层出不穷的毒食品事件,已经令人对大陆食品彻底失去信心;人们早就被迫过「减式生活」,即能减则减,能不吃就不吃,最后被迫减至「零大陆食品」。


  但是,奸商只以赚钱发财为目的,对于食品是否安全和是否含毒,可以完全置诸不顾(毒奶粉是例子);他们可能并非存心害人,但是害人却是事实(毒奶粉造成极大祸害)。目的既是发财,生产成本就一定降至最低,品质也就没有保证;如果成本不能降低,不能赚钱发财,他们又何须假冒。


  还有,假不假冒,对民众的信心来说,分别不大,因为真货也可能有问题,也可能含有毒物质,因为食品可能还没有验出问题,也可能是商人明知含毒,却无法改正。


  除了食品制作时加进的成分,还有环境污染严重问题。中国的三分二水源(包括湖泊河溪地下水)都受到污染,那么这种水源种植出来的农作物还能确保不受污染?酿制出来的茅台五粮液还能确保不受污染?(刘开平兄日前那篇「还要买中国进口的食品吗」已指出三分二水源被污染的严重情况。)


  中国食品的问题,已上升为信心危机;多年来,作为基本食物的蔬果鱼肉,米油盐酱醋茶,都无不出现问题,假冒已司空见惯,被发现含有毒物质,也不再令人意外。所以人人都敬而远之,这是为什么陆客非要到香港抢购奶粉不可的原因,也是「假冒食品不一定伪劣」的逻辑完全无效的原因。


  吃饭是天天的民生大事,李克强是国务院食安委主任,如果这个委员会不能领导各级地方政府将食品安全提升至一个可接受的合理水平,老百姓就真的吃无宁日。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7 11:58 , Processed in 0.0554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