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应改变派系后台身份 破除“放话”迷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5:5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香港政界再度盛传中央部署撤换特首梁振英,而北京方面再套用建制人士“传话”回应。被指回归15年来中央未直面全体港人,仍习惯作某些派系的后台。结果可能将把统一战线的法宝给了对方,而孤立了自己。

只因香港政治评论员林和立日前在报章撰文指,中央正启动“Plan B”撤换香港特首梁振英方案。此时,恰逢香港渔农界访京。为此,港澳办主任王光亚主动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约见该访京团,明确否认香港换特首传言,还要求与会者代为“传话”信息,强调没有“Play B”这回事。这是梁振英从2012年7月上任不足一年以来,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第二度开腔否认换特首传言。不过,这两次均是以代为“传话”的方式澄清的。

中央授意亲中人士代为“传话”的方式由来已久。香港回归前,中央因在港毕竟没有话语权,借助亲中人士“发话”不失为传达自己精神的方法。但大概用惯了,从香港九七回归祖国至今,除非涉及一国两制的大是大非议题,否则中央极少直接公开向港人表达立场,还是愿意透过传统爱国爱港阵营或亲建制派人士“传话”,阐释立场。不过,“传话”效果不尽如人意,大部分的“传话”经过“传话人”或“代言人”私相解读传达到香港,已经变了味,更多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两地关系紧张,使港人心里惶惶不安,甚至走上街头表达不满情绪,造成社会动荡,这些值得中央认真反思。

最好的例子就如:中国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于3月底会见香港立法会建制派议员时,重申中央对2017年香港普选行政长官的立场,不过,在建制派的“传话”下,将乔晓阳所说的“民主程序” 私意解读为“少数服从多数”传达给港人,直接激发了香港民主派及部分民众负面情绪,认为中央说话不算数,有意收紧或根本没有双普选。

虽然之后身为中央智囊、曾管治香港智库专家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表示,他在中联办官方网站下载谈话内容,认真看过三遍乔晓阳讲话全文后,指乔从头至尾并未说过基本法第45条所指的“民主程序”就是“少数服从多数”,这样的事后诸葛效果甚微,未能得到泛民及港人的一致认同,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中央的不信任感,从某些方面来讲,这阻碍了香港政改的谈判进程。

多维之前就曾提过,中央的“传话”机制,常常直接使香港政坛建制人士的论调以阴谋论去猜度北京的“上意”。各式各样的政坛人士特别喜欢出来为中央代言,站在自己立场估算,就敢大言不惭地代表中央说话,把自己的阴暗心理强加在中央身上。这使中央本意得到曲解与妖化,加深两地矛盾与隔阂。

分析人士认为,理解中央因为一直同建制人士打交道,会就香港问题发表看法。但应该想到这些人士的传话效果。香港回归了,北京是全香港人的宗主而非某一派的后台。靠“传话”与建制派或其他亲中人士,而“冷冻”泛民,将自己放在了泛民的对立面,无疑让中央与泛民之间的关系更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也将大多数港人置于“红线”之外,划入对方阵营,这其实是孤立了自己,把统一战线的法宝给了对方。香港回归15年来,北京在港人中威信和亲和力没有大提升,同这种做法不无关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上任后就曾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至理名言,而在“一国两制”的香港也应加以学用,要将所谓“传话人”的权力关进笼子里,这对无论是港人还是泛民主派或建制派,都达到一视同仁,不在予人亲疏有别的感觉。

其实,中央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完全没必要用“传话”方式表达意见,完全可以在香港建立自己的发言机构,比如直接以发布新闻记者会等具权威官方性的公开发言,以正视听,明明白白的将中港问题摆上台面来理性商讨解决。亦如俞正声之前与建制派会谈,所谈内容资料全部上载于中联办官方网站,供港人阅读浏览,不至于听他人所“传言”、“代言人代言”来胡乱猜测臆断,从而消除因“传话”引发对中央的误解。这将有助增进港人了解中央的想法,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宛然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7 20:57 , Processed in 0.0545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