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英文版”中,除了“富强”,其他所有“核心价值观”基本都是直译的,只要有一定的英文基础都能想到,例如“民主”就是democracy,法治就是rule of law,敬业就是dedication。但“富强”却译为“prosperity”,这是让人有些意外的。
“prosperity”在中文里的意思是“繁荣丰裕”,只包含“富强”中的“富”,而不包括“强”。在习惯用法中,“富强”的直译应该是“wealth and power”(名词),或者“rich and powerful”(形容词)。这样的翻译,我想有一定英文程度的人恐怕都会同意的。或者说,在没有特定语境的情况下,这两个英文词组就是中文“富强”最对应的译法。
为什么不用一般常见的英文对应词,而是腰斩,只翻译出“富”而略去“强”呢?我猜想,很可能是因为翻译者也知道,无论是“wealth and power”还是“rich and powerful”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误解和困惑。别人可以理解你追求富强的国策,这无可非议,但却很难理解你不但把富强作为价值观,而且是排在其他价值观之前的价值观。以这样一个价值观作为底色的中国形象,恐怕难以让别人期待你给国际社会带来正能量。
“那么西方人为什么会这样解读“韬光养晦”这个词呢?其实,这是从中国人自己的翻译那里抄袭来的。(着重号为程加)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辞典》,就将“韬光养晦”翻译为“hide one's capabilities and bide one's time”,这与美国《中国军力报告》中的译法几乎一样。外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英对照《生活中的中国智慧》一书,将“韬光养晦”解释为“一种为人的策略”,“在时机尚未成熟时,最好先隐藏自己的才能,等待合适的机会”。其对应的英文表述是“to conceal one's fame and ability”;“temporary retirement to bide one's time before going on the offensive”。这些译法都为西方人“误读”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