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层的频频表态和严厉措辞预示着,化解产能过剩这个老大难问题要在今年“动真格”了。3月5日,李克强在任总理以来的首份施政报告中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喊话“真正压下来决不能反弹。”此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四次批示产能过剩,认为“决不能采取不作为、把问题往后拖的办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扬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拖下去的结果可能是总爆发、大爆发、‘硬着陆’。”这句话可以视作本届政府对化解产能过剩表达的决心。
李克强在报告中说,“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2013年中国环保部给出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是:2015年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平板玻璃2,000万重量箱。被点名的这三大行业正是近年来产能过剩的重灾区,而且已经调控了很多年,却收效甚微。此次调控任务的加码和时间的提前,似乎说明中共对过剩产能的容忍度已经大大降低。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横亘于中国经济面前的一道关隘,但是,一轮又一轮地试图根治这一毛病的努力过后,现在看来效果并不能令各方满意。针对产能过剩的调控,似乎正进入一个越调越严重的怪圈。除去久远的1996年的那轮针对钢铁投资的限制,自2003年开始的调控算起,如今落后产能名单的上的名字,已从最初的钢铁、水泥、电解铝三个行业,大幅增加到了目前的19个行业。
今年年初,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开禄留下数十亿债务“外逃”传闻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尽管1月4日倪开禄回国打破其“跑路”传言,但超日太阳资金链紧张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在光伏行业整体困境面前,超日太阳显然只是“冰山一角”。数据显示,中国最大10家光伏企业累计债务已高达1,100亿元,此外还有数目庞大的应收账款,光伏企业的财务危机更显严峻。造成光伏企业高应收账款运营、资金链紧张的罪魁祸首在于产能严重过剩,而非行业本身问题——毕竟巴菲特还出手25亿美元投资美国的太阳能产业。
产能过剩的坏影响不言而喻。就企业来讲,会导致净利率降低,负债增加,从而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最终把银行业也拉进泥潭。更为严重的是,产能过剩的发展使企业的投资预期下降,而解决的出路无疑会需要合并关闭一些工厂,但这将导致大量失业。显然,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
一般意义上,新增产能的速度远快于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是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十多年前,中国也曾出现过产能过剩,但更多是周期性原因,在周期谷底时确实会呈现产能利用率偏低的问题,但由于中长期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并未下行甚至更高,产能利用率很容易随着经济复苏而强劲回升。但是,中国当 前产能过剩现象的成因却更为复杂。既非简 单市场经 济条件下供大于求的情况,亦非经济危机期间的暂时性的产生严重产能过剩,而是伴随中国制造业恶性扩张导致的产能泡沫,一定程度上,是经济方针和政策失误所导致的经济结构畸形。
有专家指出,中国之所以陷入产能过剩怪圈,就是因为政府对企业经济行为的过度干预,部分产业政策脱离实际,影响了企业正常的投资决策。有例为证,FT中文网在2013年6月的一份报道中指出,对产能过剩的诸多行业,来自中国各级政府的补贴,就贡献了30%的工业产出。
在去年9月份召开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指出:“中国的产能过剩,除了市场经济盲目性的原因外,还有政府干预的原因。这恐怕是我国特有的现象。一些地方采取税收减免、土地优惠、财政补贴、降低能源资源价格甚至不惜放宽环境、社保标准等招商引资。土地不仅是零地价,甚至倒贴;不仅争外资,还要争内资;不仅沿海争,中西部的偏远地区也争。全国几十个省、几百个市、上千个县都这么干,产能过剩是必然的。”而他认为,地方这么做,既与“帽子”即政绩观有关,也与“钱袋子”即财政收入有关,是干部任用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不到位带来的结果。
而这已经是习近平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第四次批示产能过剩问题。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此后,在2013年4月、7月,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习近平在上述会议上提出要从政绩观上解决问题,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说明高层已经在做出改变。习近平“不再以GDP论英雄”的表态,可能就是在颠覆各级官员久已养成的政绩观,而产能过剩这一多年难 能否最终根治,则将会成为他们是否真正领悟到高层意图的那面镜子。
化解产能过剩也可能成为撬动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的那个支点。在经济发展初期,一定的产能过剩有利于应对经济周期的剧烈波动,但严重的产能过剩则反映出政府规划不利、调控不当以及市场内需不足等问题。去产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政府重新给自己定位,并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区域规划的过程。产能过剩做支点,市场机制做杠杆,撬动整体经济结构调整可能是习李这对搭档最期望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