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下一届领导人浮现?——浅析中共十九大接班梯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2:2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镜

需要明确,在日渐制度化的中共领导人选拔中,有几项不见于书面的“潜规则”在短期内将难以被撼动。一是“七上八下”的年龄原则,即领导人进入政治局常委的上限是67,一旦到了68岁就必须退休。二是十年一代,党政一把手提前一届入常进行培养。三是“论资排辈”,讲究资历。四是非特殊情况女性不入常委。五是政治局委员晋升常委,非特殊情况不出现越级入常情况。当然习和李在十七大之时都是作为“接班人”从中央委员越级直接入常,但这个只能说是特例,对非党政一把手的中共高官来说不具有普遍性。

在这五个原则之下,对十九届常委进行比照可以看出,现在的七名常委中,不出意外届时除习、李外,将有5人退休。而这5个空缺,将会在现有的18名政治局非常委委员中产生。其中还要再减去两名“雷打不动”的军方代表许其亮(中央军委副主席)和范长龙(中央军委副主席)。再排除因为年龄原因在十九大上必然出局的5人,分别是1945年出生的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1947出生的政法委书记孟建柱,1946年出生的国务院副总理马凯,1946年出生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建国和1947年出生的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也就是说,剩下的11人中将会产生5名十九届政治局常委。

经过年龄比对分析,在非常委的18名政治局委员中,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有11人,50年代出生的有12人,60年代出生的仅有现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和现任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2人,平均年龄61.16岁。在这其中,胡、孙都已经是坐镇一方的诸侯,俨然是下一代接班人气象,成色十足,料势必在十九大时提前入京,进入常委圈被作为接班人培养。也就是说,年龄未超线的其余9名政治局委员将争夺剩余3席常委席位。

李源潮入常十有八九,孙春兰难破旧例

在这9人中,现任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现任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皆是1950年出生,十九大之时恰值67岁,刚刚卡线,可上可下。如果年龄不成为李、孙二人的绊脚石,那就将进行资历、政绩的比对。已经担任过两届政治局委员的源潮,在十八大之时就已经是入常大热人选。虽最终名落孙山,但其国家副主席身份依然为其在十九大上入常提供了可能性。而且源潮在民间名声不错,其主政江苏之时的政绩直至今天依然被坊间津津乐道,再加上其鲜明的团派色彩,甚至被认为是在锦涛卸任之后,与克强一道担起了团派大哥的角色。因此源潮十九大入常也被认为是十有八九、众望所归。

而孙春兰,虽然她主政福建、天津的经历也足以让她担当起“地方实力派”的称号,但是仅担任过一届政治局委员的她在资历方面就显得略有不足。最为重要的是,自中共建政以来,从来没有一名女性担任常委职务,即使是之前的江青,抑或后来的颖超、吴仪,直至今天的延东,至多是担任政治局委员之后仕途便遇到了“天花板”。在今天国际政坛女性领导人不断增多的情况之下,中国政治的特殊性再次体现。从今天的情况观测,春兰能够“破局”成为中共第一位女性常委的可能性显然并不是很大。

王沪宁难脱学者特质,韩正地方特色过浓

除了孙春兰之外,现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有“中南海第一智囊”之称的王沪宁和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也被认为“再进一步”的可能性较低。沪宁被排除在外的原因在于直至今天,虽然他已经荣至政治局委员,但是所有的外界观感仍认为沪宁乃是一个学者型的领导。这位曾经主笔“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两大理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依然被认为是一个智囊、幕僚、笔杆子,而不是一个政治家或者领导者。更何况他本人也没有任何主掌地方甚至重要部门的经验,而在当下的中国政治中,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没有管理经验的人能够进入仅有7人的常委圈主导中国发展方向。虽然有家宝的前例(温亦没有地方主政经验),但是温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进入中央,摸爬滚打三十余年,这也弥补了他没有管理经验的弱点。

对于韩正来说,他之所以不被看好,除了1954年出生的他只担任过上海市委书记,履历太单薄之外,更关键的是他地方特色太浓。在中国政坛,官员异地调任、升迁已是惯例,更遑论近几届的政治局常委。韩正从出仕直至进入政治局,都是在上海一地,再加上上海这个地方在中国政治中的特殊地位,更何况韩被“扶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正声进入中央后,实在是无人能够掌控上海政坛。因此如果韩正入常,势必会引起很多持不同政见官员的反弹。

9人中,除去李、孙、王、韩四人,剩余5人中最被看好的就是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与李源潮一样,汪亦是地方执政经验丰富、两届政治局委员,资历深厚、派系色彩明显、民间声望不菲,十八大时曾是热门人选却意外失“常”,而且相较于李源潮,汪洋显然更为年轻。现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不仅意味着未来汪洋的出镜频率更为频繁,而且相较于职位较虚的国家副主席也更容易做出政绩。因此汪洋如果能够十九大入常,也是意料之中。

栗张刘赵四天王卡位,赵乐际或成最大黑马

这就意味着,在十九大之上,最有看点的就是现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中组部部长赵乐际、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如何争夺最后一席常委席位。

这四人,无论是在年龄、政坛资历还是执政政绩、派系人脉方面,都互有优劣,如栗战书沉稳、张春贤新派、赵乐际年轻、刘奇葆任重,彼此之间也很难通过现有公开资料进行比对、筛选。

对此四人再进行深层次的比较可以发现,也许最后一个可能在十九大之上“跃入龙门”的人选呼之欲出。

虽然栗战书曾执掌贵州,现任中办主任后更是习身前第一红人,但是他和李源潮、孙春兰同年,皆是1950年出生,十九大之时67岁恰踩红线。而且“中办主任”一职通常被认为是扮演一个中共中央“秘书”的角色,虽有温家宝前例在先,但一个是当时少年有为,一个是今天的老成持重,相较之下,战书不占优势。

而今天治理新疆的张春贤,虽然作风新派,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为其加分不少,继乐泉后所推出的“柔性治疆”深入人心,但是不可否认,直至今天,张依然未能有效地处理好新疆的民族矛盾,从而恶性案件频发,无疑为他的入常之路增添了不少阻力。

至于刘奇葆,有过主政广西、四川的履历,并曾是共青团“黄金一代”的成员,曾与德福、延东、克强、源潮5人并称当时团派的“五大干将”,在今天共青团官员纷纷主政地方的情况之下,刘奇葆或将拥有更多的党内支持。而且在“熙来事件”中,奇葆的处理也被认为是他能在十八大上进入中央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过,今天之四川官场如2012年之重庆,并不平静,刘之仕途,当观后效。

在这种情况之下,赵乐际就隐隐显出了“黑马”之相。赵的仕途起于青海,并在2003年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年仅46岁。2007年赵前往习近平的故乡陕西担任省委书记,当时正是习近平进入中央,被作为储君培养之时。虽然我们目前尚无法断定赵担任陕西省委书记之时与习近平有过怎样的交流,但是从曾与习近平有过共事的***仕途可以看出,习近平对如栗、赵这样自己信任而且行事低调的官员很有好感。更何况赵今天所执掌的中组部是中共党内重中之重的部门,其前任曾庆红、贺国强、李源潮不是曾经进入常委,就是今天的大热人选。当然赵乐际的最大优势还是在于其年龄,作为现任政治局中仅大过胡春华、孙政才的委员,他更符合中共在干部梯队建设上的需要。而且上述4人中,只有赵乐际一人符合在二十大上留任政治局委员,并在留任政治局委员的基础上升任政治局常委的年龄标准,其他3人在二十大上都会与十八大上的良玉一样,虽然已经连任了两届政治局委员,但因为年龄原因退休。因此可以说,即使乐际不在十九大上入常,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之下也势必会在二十大、其65岁之时进入常委层。

根据十六大和十八大新华社所分别发表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纪实》文中可以看出,中共在选拔政治局委员和常委时还有重要的一项流程就是进行民主投票。中央根据民主推荐的结果、组织考察的情况和班子结构的需要,就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的组成方案反复进行酝酿,多次听取意见,提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建议名单。

有理由相信,十九大之前的这次党内高级干部的票选中,无论是战书、春贤、奇葆还是乐际,都会得到不同数量的推荐票。但是这种票选更多是一种民主推荐,而不是投票选举。只是在参考推荐结果的前提下,从党国大局出发统筹考虑,经过层层组织考察、反复酝酿、多次讨论,中央再凝定一份等额候选人的名单。而这期间,就要在前文所说的“七上八下”、“十年一代”、“论资排辈”、“非特殊情况女性不入常委”和“非特殊情况不出现越级入常”五个原则下进行筛选,最终决出顺应党心的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

当然,前文所说的中共选局入常和十九大常委人事分析的内容只是通过对中共行事惯例进行总结、预测基础上作出的,是在非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可能。并不排除出现各种变局,如孙春兰意外破局女性入常、中共按照国家领导70岁退休规定而非“七上八下”的潜规则以及某位政治局大员如此前的希同、良宇、熙来一样意外落马,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人事盘出现变动。

另有分析指出:

大陆自改革开放后,党政领导人产生方式,逐步形成全新变革。从政治强人的「钦点」、「隔代指定」,到目前由党内派系与政治元老磋商,并从省部级历练完备,执政绩效显著,综合素质较佳的干部选任,形成具「中国特色」的人才培育及权力接班模式。

以大陆第一把手的养成为例,1990年代初期,因邓小平及党政元老还健在,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临危奉命,被邓小平等元老指定为接班人,属「政治强人」主导时代。

到了第四代接班人胡锦涛,则由邓小平「隔代指定」,胡锦涛92年先成为政治局常委,直到2002年才成为总书记,「沉潜」学习了10年。习近平模式类似胡锦涛,习近平2007年中共十七大时先进政治局常委,经5年历练,2012年中共十八大接总书记;相信第六代接班人也将如此。

但在领导人接班养成部分,具备地方及中央资历都是必要条件。如胡锦涛待过共青团中央、随后到地方历练,贵州、西藏,之后再到中央;习近平在中央待过中央军委会,随后赴地方历练,历经福建、浙江、上海第一把手。

目前被视为中共下一「预备接班梯队」者,包括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副总理汪洋、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等,他们的共同历练,都是拥有两至三个省部级首长经历,目前则皆跻身政治局委员。

地方人才培育也相当有计划。地方人才养成主要是靠中共中央组织部,方式则包括公务员考试、科处局级升级考试、轮岗及考评等。以轮岗为例,政府部门副处长任职一段时间后,先调地方省市历练一至二年,或到中央党校学习数月到半年,再返回岗位时,职务通常会往上调整。

此外,中共中组部也会制定「梯队接班」计划,让每个年龄层优秀人才多所磨练,经历轮岗,再经地方考评,便能层层拔擢;并建立严格「年龄画线」退休制度,如正部级官员退休年龄65岁,副部级以下为60岁,届龄便退休。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8-15 18:47:45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茅塞顿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9 15:22 , Processed in 0.05357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