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虎”打出干部荒 王岐山把官员分成4类 大多数留用(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2:20: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ce 于 2015-9-27 13:28 编辑

多维

这个中秋节,中共的领导人们都很忙。习近平在美国访问,李克强到河南下乡,俞正声带团祝贺新疆大庆,王岐山则是前往福建,给即将出台的新版党纪处分条例定了调。

北京时间9月24日到26日,王岐山在福建调研并主持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党员和群众代表对修订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的意见建议。他强调,要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王岐山说,全面从严治党不能等同于反腐败。

在座谈中,王岐山提出了在官场上意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四种形态”,更重要的是,此几种形态为的是改变目前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



王岐山为重建官场支新招

“四种状态”分别为: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官员们非好即坏的评判标准,高压之下官员不敢作为正成为官场中新兴的糟糕现象,这是高压反腐必然会带来的影响,而今反腐进入“新常态”,中共正是时机来直面诸多反腐后遗症,让官场从鲜血淋漓的反腐手术中尽快恢复过来。

事实上,真正要扭转官场局面,不仅要靠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更要树立深入人心的官场文化。在改变台上好同志,落马阶下囚的局面,绝非朝夕之功可以成就,很多官员在腐败的氛围和官官相护的心理中已经安然很久,他们对这样的生活习惯了,麻木了,他们更多时候把落马官员看成是不走好运的倒霉蛋儿,而不是将他们视为反面教材,面对落马官员,他们在意的是量刑和贪腐的细节,而不是实实在在反躬自省,检点自己的不足。

一些基层官员看到高官落马,关注的是他们有多少情妇和姘头,有的甚至攀比起来,人家有多少多少个情妇,自己包养的这几个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样的心态,在中国官场绝不是少数,他们没有从头黑到脚,他们有取舍的贪,懂得利害,知道投机,他们互相包庇,互相勾连,他们心存侥幸,不断观望。

今年5月初,王岐山在浙江调研时说,“党纪”和“国法”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同。党纪严于国法。党是政治组织,党规党纪保证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底线。而7月初在陕西调研是也曾强调要“实现纪法分开,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要去除现行党纪处分条例中与刑法等法律重复的内容。”

中共已经看到了当今官场的尴尬局面,纪律不够硬,没有发挥到应尽的作用。许多官员小心翼翼的躲在法律的红线后头,虽然不敢违法,却肆无忌惮的破坏者纪律和规矩。

另一方面,官方语言中的官员形象长期面具化、模式化。官员只有两个典型可当,要么是歌功颂德的优良官员,要么就是贪赃枉法的黑心贪官。但现实中的官场岂是如此泾渭分明的呢,有不少官员昨天还是学习模范,明天就成了阶下囚徒,这样使人贻笑大方的例子还少吗?

联系到不久前中共推行的“能上能下”以及大谈政治规矩,中共对于官场正在从严格整肃走向逐步重建。

多维新闻曾经有文章表示,在急剧的反腐大潮中,官场上难免会滋生动辄得咎的情绪,部分官员产生“怕事”的心理,怕一着不慎就会“没事变有事,有事就是大事”,心中已然畏缩,自然丧失行动力,甚至有官员完全隔绝和商人等社会人士的一切交往,这就落入矫枉过正了。

仿佛的好处之多自不必说,但无差别的打击也会让一些“轻度患者”的政治生命直接面临完结,但“怕”字成为官员的普遍心态时,各项工作的开展均会陷入不利境地。

而中共重申纪律和规矩的重要作用以及具体实施办法,以来是可以让意图瞒天过海者无路可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消除官场上朝不保夕的恐慌感,逐步让官场走向秩序运行和良循环。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9-27 16:38:35 | 只看该作者
bmw 发表于 2015-9-27 16:26
用这么些贪官庸才干什么???越少越好,宁缺勿滥!

那可不行!刁民谁来管?红二代的利益谁来照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 02:23 , Processed in 0.0677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