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憲:民主是政治制度而非價值信仰——我對《民憲論》的回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08: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主是政治制度而非價值信仰
——我對《民憲論》的回應
修憲
(2016年11月19日)

德先生(民主)自1919年五四運動提出來至今一個世紀了,中國人前赴後繼地去爭取它在中國落地而不成,為什麼?因為人們並未認識到我們完全忽視了自由必須是我們首要的價值信念而不是民主,因為民主只是一個政治制度而不是價值信仰。民主不一定能帶來自由,但是自由不能離開民主的護佑。

當今中國民運最大的問題是以為反共和民主就是最終目標,死抱住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同時拒絕自由主義。可能大家不知三民主義翻譯成英文就是nationalism;國民黨的英文翻譯名是nationalist party,也就是:國民黨與中華民國的核心價值是民族主義,臺灣的官方中華百科針對三民主義有明確的定義就是民族主義。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理解為何當年國民黨得不到自由社會的認同?

今天的民運,你去瞭解任何一個人,都會發現,他們均排斥自由,或者說根本不知自由為何物。天天搞傳統天天捧三民主義天天以為反共就是追求自由天天以為民主就是自由。其實所謂的反共,在價值體系上卻仍與共產黨不謀而合。以前聽說過一個故事,民運說的:奧巴馬不支持中國民運。這是否能使我们反思:西方政府不支持中國民運,為何卻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

法輪還拼命宣傳"愛國不等於愛黨",實際上就是宣傳愛國主義,而愛國主義是極端的民族主義。現在法輪搞傳統文化民運搞三民主義,差不多齊全了。然而,至少我知道美國的情況,民族主義是被排斥的。美國因為秉持自由主義價值體系,而自由主義堅持的是個人的權利和個人主義,民族主義堅持的是國家主義和集體主義,是排斥個人權利更排斥個人主義的,所以,美國是反對民族主義的,歐洲一些自由主義國家也反對。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居然就可以得到美國支持,為何中國民運不行?因為你若堅持民族主義(三民主義、愛國主義),對於西方來說,是對自由主義的威脅。不要以為堅持反共,那麼國際上就应当有很多自由國家的政府支持你。至今中國的民運,國內外,僅僅有少量的國際NGO組織針對少數個別案例表示關注和聲援,任何國家政府哪怕是秘密的支持都不會給,因為除了反共之外,你缺乏獨立的價值信仰。

異議人士們從1976年到今天仍處於冷戰思維時代,認為全世界理所應當地反共,所以,只要自己聲明反共就覺得全世界自由國家都應該支持。其實冷戰過後,僅剩的幾個共產國家根本不會成為自由國家的目標,因為共產殘餘势力已經不可能摧毀自由國家了。冷戰時期,西方國家在共產國際的進攻威脅下聯合起來對付共產陣營,所以反共就是获得他們支持的充分條件;但是當蘇東瓦解後,共產主義不再是自由价值的威脅,所以若還覺得他們有義務幫中國反共,根本就是老幼稚。今天許多異議人士叫嚷西方綏靖主義,其實綏靖主義是指面對戰爭威脅而不敢站出來對抗的策略,它是英國在一戰後為了換取和平而對德國採取政治軍事上的讓步或旁觀的態度;而中國雖然對內極權卻沒有對外擴張的實力,在可預見的未來的很長時間,中國不會強大到如當年共產陣營那樣威脅西方的自由价值和安全,這種翻不起浪的小勢力,西方自然不會消耗資源去做過度反應:誰有義務管中國啊?都是納稅人的錢,他們管非納稅人非主權內的事,有病啊?又不會威脅到他們自己國家。

自由國家的政府只會關心自己國家的安全,而不會在自己國家安全不受威脅時去攻打它國。關於美國有一段非常讓人吃驚的歷史:法國幫美國打敗了英國,美國獨立了。兩年後法國民主了,卻遭到英國帶領的各國聯合部隊的進攻,結果華盛頓作為美國第一任總統,決定不參與雙方的戰爭,保持中立。羅斯福總統參與二戰的目的不是別的,是因為飛機可以越過大西洋轟炸美國本土,這對美國構成了威脅。這是羅斯福總統的一次著名演說中明確表達的。二戰後,羅斯福總統之所以建立目前這樣一個國際秩序,最终目的不是為了保護所有其他國家,而是為了確保戰爭不要打到美國本土,所以任何軍事衝突和威懾都首先讓他們只局限在所發生的地區;同時聯合歐洲等西方國家對決共產主義的威脅,这是因為共產陣營叫囂解放全人類,試圖武力消滅自由國家,所以美國必須要保護自己國家的自由和保持最大範圍內的世界其他地區的盟国的自由,也就是捍衛自由的存在。尼克松1972年開始連共是為了抗蘇和分化共产阵营。

而信仰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中國民運和反共陣營在根本上和中共無分別,人家美國和西方幹嘛支持民運呢?他們站在局外人角度才看得清楚,就是反共人士自身就是一群具有專制獨裁傾向的不理解自由价值的人,他們的各種表現讓人看到他們沒有樹立獨立的價值信仰,只不過是對中共表示反對,但中共就將民族主義(强制性的愛國主義)和傳統文化(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當作強制性的國民信仰,那麼反共究竟反的是什麼?不要以為聲稱反共人家就看不出你对自由的不解和你的個人傾向。多數人甚至不知道民主不代表自由,只有自由主義民主才是自由的保護者,但是民運卻不知道民主還分自由主義民主和非自由主義民主。

國外關注中國的人權受到極端侵害的現象,那都是百萬分之一不到的概率,而且他們的非政治性的定位也决定了他们不會幫助中國人要求中共修改法律和制度,而中國人跟著少數的個案維權的國際組織呼籲一些個案,也不基于个案具体提出法律和制度問題,所以我們看到的就是各種啦啦隊——個案維權者,其他什麼也沒有。天天做夢一分錢不花就能靠上街推翻中共,這已經在1989年嘗試過了,當時就是缺乏獨立的明確的新價值觀,當年就是將民主與自由混為一談了,可悲的是,我們今天仍在原地踏步。

或許有人仍然不相信西方會排斥民族主義,因為在中國,人们即使不支持也不會認為它有多麼邪惡,更何況三民主義其實就是民族主義。那麼,看看美聯社的文章的标题与开头(https://apnews.com/9e57335b2b5d4 ... r&utm_medium=AP
https://apnews.com/9e57335b2b5d4 ... r&utm_medium=AP),就應該能體會到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立場了。该文发表于2016年11月17日,奥巴马访问德国之后。文章标题是:
《川普获胜使维护自由主义的领导责任落到了默克尔肩上》,文章开头说:“一个国家由过去的军事主义和民族主义大本营变成今天的自由主义灯塔,这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居然都能看到,原本是不可想象的,但随着政治素人川普入主白宫的到来和欧洲右翼势力的抬头,默克尔成了最后一个能捍卫自由价值的西方领袖。”这段话分明指出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巨大矛盾。

——————————————
附件
修憲對二段文字的簡評及一短文
——兼略談自由主義

(1)修憲簡評:「民主有兩種,自由主義的民主不是"少數服從多數",而是任何時候,少數人均有與任何其他人一樣的權利,也就是說,少數可以反對多數,而不是必須服從多數。這個如何理解?就是當任何法律獲得通過後,少數仍然可以不斷努力,使得自己能夠聯合到更多的人贊成自己,從而推翻他們反對的當前的法律;少數也可以不斷發表反對意見,而不是以沈默表示服從。而多數人暴政的民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也就是說,不服從者死。這是一種不保障個人權利的民主,也是18世紀以前希臘的民主。」

「自由更不是"想怎麽掙錢就怎麽掙錢,沒有任何人來管我",這是一種為所欲為,而不是在捍衛個人的自由權利,個人的自由權利指"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得到政府的保障,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和其他個人均不得侵犯。但是這樣的自由權利絕對不意味著為所欲為,不是"想怎麽掙錢就怎麽掙錢沒有任何人來管我"。自由主義認為,個人的天然的權利要靠合法政府制定各種法律來保障,以防止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個人為所欲為,侵害個人的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也就是個人權利)。
經濟運作問題,尤其是稅制問題,是政府的職責,但不是個人權利的一部分,它僅反映政府對經濟的運作能力而不反應個人的權利是否得到保障或受到侵犯。
對不起,這些都是自由主義最基本的概念,而作者都沒有弄明白,後面的我也不看了。感覺這水平不如美國的初中學生。」

*******

XXX原文:「美国宪法在制定过程之中,它的主要条款是为了限制民主,而不是在推动民主。这个恐怕跟大家的很多观念是完全相反的。在他们看来,民主和自由这两个东西是存在内在的矛盾的。我们想想看,什么是民主?民主的核心是少数服从多数。就经济层面来看,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要求所执行的政策一定会导致财富的平均分配,这是民主最终的必然结果。什么是自由呢?自由就一定是我想怎么挣钱就怎么挣钱,没有任何人来管我。所以自由制度,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定是社会贫富分化,所以民主和自由,在经济发展的意义上来说,是内在矛盾的,是对立的。」

——————

(2)修憲評論:「自由主義在這裏並非"民主黨標榜的自由"而是約翰洛克於1689年發表的政府論第二冊裏面所談的自由,而這個概念可以從美國獨立宣言中得到清晰地確認,那就是"毋庸置疑地每個人天生就有生命權、自由權與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個後來體現在了美國的憲法中,使美國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以自由主義立國的國家。這是美國任何執政黨任何政治領袖都遵守和維護的,而不是任何人聲稱的。但是,現在川普卻是美國240年來第一個否定美國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所確認的自由主義的自由。

這個自由,用約翰洛克的原話來說,指的是個人對於"生命、人身自由與財產"所擁有的天生的權利。而恰恰男女同廁(這是在美國的全封閉式廁所的情況下)、同性戀婚姻、墮胎等等這些都是個人的自由權利,而任何經濟上的政策卻不是個人的自由權利,例如匯率操縱、全球化或反全球化、稅收政策等等。經濟政策是一個政府有無運作社會的能力的體現,卻不是自由主義的體現。例如美國經濟有進入危機的時候,中國經濟有低稅收帶來的繁榮的時候,印度、蒙古,經濟雖然一直較落後但現在確實一個自由國家。這個人舉例講的川普所談的恰是與自由主義無關的經濟問題。這個,從中國長期飽受經濟落後與個人經濟狀況不穩定的困擾的視角來說,好像是最重要的,於是作者給他戴上了"自由"的帽子,而那些個人是否有權同性戀婚姻、自主決定墮胎或選擇同廁的權利卻被看作是與自由無關,實際上這些與經濟水平無關,卻是自由主義所關心的個人的權利的一部分。

我在我的群裏曾經多次講過,許多人為了顯得自己的文明,而給自己戴上"自由"的帽子,其實都是騙術(對不起,我用此比較狠,因為我痛恨那些不懂裝懂的人)。馬克思也以"解放全人類"的幌子標榜自己是自由主義者,還有許許多多,不一一列舉。但是有一點,個人權利是自由主義的核心,而"維權"指的就是維護"個人權利",也就是自由主義所說的維護個人自由。」

******

XXX原文「民主党的标榜的自由,其实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哲学、政治学、法学上的自由,而是一种文化上的自由,什么男女同厕,同性恋婚姻,堕胎,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根本不应该成为争论的焦点,实属矫情。反观川普,这种保守主义才真正是我们所讲的自由主义,尽管川普大嘴巴讲话极为夸张,情绪化,比如竟然说rmb被高估,他将迫使rmb升值... 但这些无碍主旨,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一些电影中,其英雄人物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君子形象,而是玩世不恭吊儿郎当,甚至视财如命,但自由的价值观却深植内心,在大义面前嫉恶如仇,勇于担当。川普是有点这个意思的,尽管尚未上台,我们无法确知其政策,但从竞选过程中如果我们抛开他的那些夸张的情绪化言论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其主旨仍然是自由主义的传统,是美国精神的回归,从川普身上可以看到美国人的朴实。

1、孤立主义。之前听说川普要收缩防守,不在参与什么世界争霸,所以中俄都很喜欢他...但其实川普的主张是,美国不应再为盟国的安保买单了,盟国自己的安保,应该自己出钱,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点天经地义。二战后美国的盟友很多都成了废墟,美国人慷慨的承担了盟友们安保的职责,帮助盟国发展经济,这是美国责任心的体现。但二战已经过去了70多年,盟国们很多人均收入甚至已经超过美国,为什么还要美国来花这个钱呢?自己花钱负责自己的事情,天经地义。至于以后盟国们自己花钱,要不要美国走开,我们再看川普如何应对。

2、减税。我很奇怪,民主党要求加税,补贴底层福利,劫富济贫,这也能叫自由主义?这分明是反自由主义的嘛,怪不得被称为白左,这分明是在向欧洲学习,欧洲的福利主义已经让欧洲沦为没落。福利主义看似天堂,实则是毁掉一个国家健康经济秩序的猛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川普尽管没有什么政治经验,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价值观可以说是典型的美国式价值观,那就是倾向于市场的自由,而减少zf的事权。所以必须是减税。税减一分,老百姓可自由支配的钱就多一分,市场就多发挥一分的资源调配的作用。如果继续按照左派的主张走下去,大搞福利主义,那么欧洲的今天就是美国的明天。

3、医保改革。奥黑搞全民医保,尤其是照顾底层穷人,看似很美好,但一样的要加税,问题与第二点一样,不赘述。川普是个商人,他经营着自己的公司,经营公司就必须尽量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现在他要经营美国zf这个公司了,思路是一样的,必须要降低成本,节约开支。节约一分钱,纳税人就多一分钱可以自由支配。

4、货币政策。民主党仍然在宣传宽松的货币政策...我晕,货币超发的结果只能是中产及以下老百姓的资产缩水,而巨富们、金融资本华尔街们赚大钱....最终导致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川普明就是要限制货币超发,这才是自由主义经济啊。

5、反全球化
这一点是川普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全球化意味着金融资本大企业得利,而同时带来的就是本国底层的劳工阶层失业或薪资水平下降。问题是这种全球化带来的社会财富分配的结构恶化,必定带来消费萎缩,需求下降,对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并非好事啊。何况,全球化的本质不过就是把产业转移到人力、环境等成本更低的地区去,但这种模式并不是可以永远玩下去的增长方式,中国如此之大的体量,在进入wto仅仅十几年之后,成本已经飙升。
6、反移民
希拉里要给一千万移民合法身份,看似圣母,其实不然。须知,美国是全体美国公民的财产(尽管对于每个具体的美国公民来说,美国是公共财产,但对于“美国公民”这个群体来说,美国却是美国公民的私产),而不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的财产,要求把美国这个产业分给其他人一杯羹,这是对美国公民财产权的侵犯,所以说,民主党的这种政治正确其实是一种道德绑架。而川普反移民,尽管川普这个大嘴巴讲了很多情绪化的狠话,但其实他才是真正摸到了自由主义的脉门,保护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就是保护自由。

7、对我影响
川普当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我官方与做派一片欢呼...连周小平带鱼都支持川普...奇哉怪也... 以他们的逻辑,希拉里对华强硬,搞tpp,搞战略遏制,南海...而川普却讲孤立主义,这回世界第一不跟我争霸了,我多高兴!到时候我核九合诸侯、争霸天下、下一盘大棋那可多爽!未来的世界是中国的世界!

但事实根本不是如此。希拉里在国际战略上或许会遏制中国,但经济上必定继续与中国合作,中国经济尽管已经满眼疲态,代工业务转移、外贸萎缩,但不会呈现断崖式下行;而川普上台,即使不是像他宣称的给中国45%的关税待遇,但哪怕只是提高个5%,影响也会十分巨大,而且预期将成,如果再配合其他政策促使美国产业回流,我国经济信心或许崩溃,资本外流暴增,届时中国或许会真的迎来L形增长。川普获胜后,rmb不升反降就说明问题了,一天之内rmb已破6.8。而同时川普在国际事务上,至少在面子上可能给我d更多的发挥空间,我国经济下行与争霸全球并举,只会加快崩溃,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反而是希拉里的遏制可能会对我d有利,重面子而轻里子的我们就像一个缺乏自制力的孩纸。——自由主义启蒙者『牧猪人』 写于2016-11-12。」

————————

墮胎爭議與法律原則
修憲

對於墮胎的態度在西方一直是有爭議的,許多中國人理解反對墮胎的原因來自於宗教信仰,即,基督教義反對墮胎。然而這是誤解。涉及到立法時,對墮胎問題的態度並不因宗教信仰而產生,而是體現了立法部門對人權的不同理解。

自由主義定義的人權包括每個個人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保護人權是政府成立的目的也是政府獲得合法性的基礎。這一點在中國是極為不同的,在中國,政府成立的目的是要維護政府的存在(國家利益),所以,自由國家的法律是保護個人的權利的(法治),而中國的法律是懲罰觸犯政府法律的個人的(法制);自由國家的政府合法性基礎是選民的認可而中國中國政府合法性基礎是強權("槍桿子')。

以此為基礎,自由國家對墮胎的法律規定以對權利的保護為出發點,也就是一種世俗的而不是宗教的考量。由於人權表現在三個方面,而三個方面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當生命權、自由權與財產權之間發生沖突時,就出現了選擇上的困難,即法律究竟需要優先保護哪一種權利。

就墮胎本身來說,其中包含著兩種個人權利的沖突,一個是婦女按照自己的個人意志作決定的自由權;一個是未出世的胎兒的生命權。如果生命權和自由權是關系到同一個人的情況下,我們都清楚,生命權必須在優先位置,但如果生命權與自由權不是關系到同一個人的情況下,立法者就會面對二難選擇,因為面對墮胎問題婦女的自由權與未出世的胎兒的生命權是對立的。

這裏的考量核心並非是生命權與自由權哪個優先的問題,而是胎兒算不算人。它是一個生命體,那麽對於生命體來說,生命權無疑是極為重要的,例如在西方虐待動物是違法的,因為動物也有生命權,雖然動物不是人,沒有人權,但是它們的生命權不容侵犯。有人認為胎兒也是人,所以應當適用人權保護,但是我們知道人權保護針對的是活在世上的人,而不包括未出世的或死去的人。例如人口統計就只可統計在世的人,而去世的或未出世的人不可以納入統計範疇,也就是說,其生命權雖然得到保護,但是法律不認可其它權利,也就是說,不屬於法律的人權保護範疇(再強調一下,中國提到法律總是說調整範圍,因為中國法律以懲戒為目標,自由國家提到法律總是說保護範圍,因為法律以保護個人權利為目標)。

那麽,墮胎問題就變成了一個生命體的生命權和一個在世的婦女選擇墮胎的自由權之間只能夠保護其中一個的二難選擇問題。就此問題,不同的個人會作出不同的選擇。例如,婦女若因個人健康、意外懷孕、妊娠反應或其他原因而希望終止懷孕,她的個人選擇權即個人的自由權究竟要不要得到保護?若保護,則胎兒的生命權將不受保護,而如果要保護胎兒的生命權,則婦女的個人自由權將受到損害。

按照立法的原則,通常法律要保護弱者。雖然婦女通常因為歷史原因和身體素質原因成為法律的保護對象,但是面對一個更加弱的弱者,即無法自己作任何決定的胎兒,法律是否需要優先於婦女的權利受到保護?原因是,胎兒可能變成人,而胎兒卻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保護自己的生命權。然而,人的自由權和非人的生命權之間,究竟要如何選擇與如何衡量則成為一個難題。應該說,胎兒的生命權比其他動物的生命權更加需要保護,因為胎兒是準嬰兒,但是胎兒畢竟不是嬰兒。因此,立法部門的議員們對這一一個二難選擇所做出的決定往往是不可能完美的。

至於宗教信仰的影響,只能說,對於立法部門的議員的個人傾向有影響,但是自由國家都是世俗國家,也就是說,不能將特定的宗教道德規範強加於開放的社會。從國家立法層面看,法律原則也不允許將屬於特定宗教或道德的規範納入法律,因為它不具備普遍性。舉例而言,飲酒或跳舞原本屬於個人的行為,其行為本身不影響其他人的自由權利,但是,根據有些宗教信仰,這是違反宗教信仰的規範的行為,那麽,如果將禁酒或禁舞列入法律,則該法律成為基於道德的立法,就是說,這樣的法律禁止的出發點是因為這樣是要求人成為好人,但是卻阻止了個人的自由選擇權,也就是禁令違背了自由權利。因此,若以宗教信仰為原則選擇禁止墮胎,則明顯是違背人權的。所以,至少在進行立法辯論的時候,這種以特定的宗教信仰或道德為基礎的觀點是不會得到支持的,也不會變成自由國家的法律,正如成人飲酒或跳舞不會被法律禁止一樣。就此我們也可反觀中國法律,當法律將“子女必須回家探望老人和子女必須照顧老人”確立為法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將道德法律化從而侵害了個人的選擇權。自然我們也知道,這表面的原因是“孝道”,但背後的真實原因是政府拒絕承擔社會撫養照顧老人的社會責任,而強行將它推給個人去承擔原本應當由政府承擔的社會義務,從而將國家負擔轉嫁到納稅人身上,變成二次納稅。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4 14:42 , Processed in 0.0635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