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從朦朧詩說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4:3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詩是語言運用的最高境界。古體詩是詩中的最高境界。寫得最好的新詩也不能與寫得最好的古體詩相比。這當然指語言﹐不是指內容。據說現在寫古體詩的人越來越少了﹐但從網上及出版物上看﹐寫古體詩的人還是不少的。就是寫的質量不能盡如人意。

寫新詩與寫古體詩完全不同。這不僅是個詩的形式不同問題﹐還是個思路不同的問題。但“詩言志”應該是一樣的。詩總是把詩人要讓讀者知道的事件﹑感情﹑觀點等以詩的形式表達出來。據說詩可分成敘事詩﹐即以詩的形式來敘述一件事﹐講一個故事﹐而且肯定是長詩。當然也包括所謂的“史詩”。還有寫感情的詩﹐包括愛情詩﹐也包括寫仇恨的詩。仇恨也是一種感情。還有寫徬徨苦悶的詩也不少。這怕也是普遍的感情。詩人也可以用詩的形式來表達對某些事物的看法。英國詩人拜倫有不少政治諷刺詩。詩人也可以寫景﹐來描述自然之美或各種事物之美﹐並可以寓情於景。這也不失為一種好詩。總之﹐一個詩人總得讓讀者知道他想說什麼。但現在居然有些稱作詩人的人﹐讀者讀了他寫的所謂詩卻不知道他想告訴讀者什麼。這就是所謂的朦朧詩。

有人說新詩是分行的散文。這句話有些道理。不信的話﹐把一首新詩串起來讀讀看﹐是不是像篇散文。但好的散文又被稱作散文詩。這樣看來﹐新詩與散文關係密切﹐只是分行不分行的問題。而古體詩串起來卻不能構成一篇古典散文。這也是古體詩與新詩的不同之處。其實好的詩不應該串起來後像散文。像散文的詩肯定沒有用詩的語言來寫﹐沒有融入詩人的澎湃感情﹐所以平淡得像散文。這種人就不配叫詩人。詩人就是在敘事或表達觀點時也會帶著激情。這就是真正的詩人。

新詩因為沒有格律的束縛﹐寫的人可以任意發揮﹐當然比寫古體詩容易得多。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寫古體詩不但要熟悉格律﹐還要講究對仗。在古代的私塾裡﹐學生還要經過一定的訓練。這也是寫新詩所不可比擬的。所以說新詩在語言創作方面不及古體詩﹐是一點也不過份的。另一個事實是﹐古詩中有許多名句千百年來在民間傳誦不絕﹐婦幼皆知﹐而有多少新詩的詩句能在人們口頭上傳誦﹖這也是新詩不及古體詩的地方。寫古體詩經常要用典﹐這就需要有學問。而寫新詩沒聽說過要用典。只要認得幾百字的人﹐得到一點意思﹐就可以寫新詩﹐而他決不可能寫出古體詩。所以說新詩比古體詩低一個檔次﹐決不是偏見﹐而是說明一個事實。而現在的新詩﹐不但不往優美的詩的語言方面發展﹐卻背道而馳﹐向著低級趣味方向墮落。新詩到了下半身詩階段﹐已經是垂死了﹐如果再不改絃更張﹐新詩就走到了頭﹐因為下半身再往下去﹐就到了腳底﹐如果不回頭往上跑﹐只能鑽入地底﹐再也見不了陽光。

詩的語言讀上去必須有節奏﹐有韻律﹐才能有詩的美。古體詩因為已經有格律的限定﹐所以正規的古體詩本身就具備了節奏﹐而不合格律﹐亂寫的所謂古詩當然不在其中。但現在許多新詩往往沒有節奏感﹐有的句子過長﹐正像是散文分了行。這或許是因為現在的詩人文學根底太差﹐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語言的節奏﹐當然他們也不可能在寫詩時考慮節奏問題。新詩中最令人厭惡的是做作。他們不肯好好地一句句寫﹐卻是二個或三個字一行﹐甚至一個字一行﹐不知在玩什麼花樣。如果他們想告訴讀者應該二個字三個字一唸﹐那就是多餘的。讀者完全知道該在哪裡斷句﹐並不需要他們用這種形式主義的東西來教讀者如何唸他們的所謂詩。這種分行法對他們內容的表達毫無關係。新詩好壞主要也在內容﹐而不在寫成什麼形式。

而新詩中的朦朧詩是舶來品。筆者曾讀過幾首英文的﹐是美國人所寫。為了要弄懂這些詩究竟要告訴讀者什麼。筆者化了幾個夜晚﹐損傷了許多腦細胞﹐結果仍是一無所獲。因為是自願去損傷腦細胞的﹐所以也無法起訴作者﹐獲取賠償。以後決定再不做戇大﹐去讀那些無聊的朦朧詩。

有人說讀朦朧詩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就像一堆鐵條橫七豎八地放在那裡﹐就是藝術品一樣。觀者可以把它想像為一座小山﹐也可以想像成一幢歪斜的高樓﹐還可以想像為一個人的肋骨﹐根根戳出體外﹐交錯斜臥在那裡。它給觀者以充分想像的餘地。至於作者究竟是什麼意思﹐恐怕連作者自己也說不出來。這種創造究竟有多少藝術價值﹖有多少社會價值﹖有多少道德價值﹖如果作者要人們去解一個謎﹐總得有個謎底。沒有謎底的謎又何必去猜。朦朧詩之類的東西如果說是創新的話﹐是吃飽了飯而實在沒有更有意義的事情去做的人所創造出來的﹐是社會頹廢思潮的反映。朦朧詩不但浪費了作者的青春和精力﹐也浪費了讀者的青春和精力﹐實在是對人類對社會毫無貢獻。詩是思想的滋養品﹐性情的陶冶物﹐也是戰鬥的武器。而朦朧詩卻什麼也不是﹐或者說生活的逃避所﹐精神的麻醉劑﹐起的只是消極作用﹐對社會沒有積極意義。

自朦朧詩傳入中國以後﹐有些沒出息的人去學著寫﹐寫了還要出版﹐居然還冠以朦朧詩人的稱號。按道理說﹐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東西﹐應該藏之暗室﹐自我欣賞。現在居然有人支持出版﹐竟然使所謂的朦朧詩人出名。這就奇怪了。朦朧詩這種“封資修”的東西在中國能大舉出版﹐不僅是好奇心驅使的問題﹐還在於轉移人們對現實問題的注意﹐讓大家沉浸在虛無飄渺中。而作為一個所謂的朦朧詩人﹐卻不能用語言來表達正常人的意思﹐使人們都明白﹐而拾起這麼一種新式玩具﹐造出一些什麼都不是﹐也可以說什麼都是的東西﹐是不是自感驕傲﹖還是因為這些東西對人類對社會毫無貢獻而覺得自我慚愧﹖或者就是統治者要某些御用文人寫這種朦朧詩來痲痺人民群眾。這就更可怕了。人們啊﹐你要警惕﹗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28 02:56 , Processed in 0.0393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