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跨过孔丘,超越老聃」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18 17:28: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顾晓军 于 2025-8-18 18:42 编辑


「跨过孔丘,超越老聃」有感

    ——随笔·五千二百四十六

  前几日,是我的七十二岁生日,有顾粉团的朋友发来祝贺短信「顾先生生日快乐!祝跨过孔丘后,超越老聃!」
  对我的期待,竟如此之高?用网络语言说,可谓死忠粉了。
  忙定,我简单回道「谢谢!可能性不大。我现在主要请AI评过去的小说。」
  回罢,我在想:老聃崇尚啥?不就是「无为」?而无为,是什么?不就相当于——自然经济。
  相较于自然经济的,则是规划经济。孔丘的「克己复礼」、「仁义礼智信」,不就是规划?规划社会、人生等等。
  在大处,规划社会;于细微,规划个人……自然包括经济。
  我没说,自然经济一定好;也没说,规划经济一定不好。然,自然经济是自然形成的,而规划经济则是人想要的;如是,就——自然经济可能向好、也可能向坏,且可以向好、自可以向坏。而规划经济,就只能向好、不能向坏,且不可以向坏;如果规划经济可以向坏,那还要规划做甚?
  孔丘的学术,在原理上——是规划经济似的、吃力不讨好的,且只能好、而决不能坏的学术。
  而老聃的学术,则可任由其向好或向坏。
  所以,在打算做学问时,当考虑——你的学问体系,是规划社会及人的呢?还是仅供参考的。如果是规划的,你的学术就必须向好、只能向好,没商量的余地;而仅供参考似的,则可宽松得多得多了。
  为何对孔丘似的学术、要求这么高呢?因孔丘似的学术,立志做社会栋梁。
  栋梁者自高标准要求。
  以上,虽刚刚意识到,然又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得,我撰写《大脑革命》(实际上就是「顾晓军主义哲学」)及《公正第一》《平民主义民主》(实际上两本都属「顾晓军主义社会学」)时,就有顾粉团的朋友发现——「顾先生著作之前没有完整的提纲」。
  是的,我只是作家,或曰小说家,没想当思想家或哲学家及社会学家,是写小说之余,被动发起「打倒鲁迅」、参与时评,通过思考(也因我哲学与社会学的底子好),才写出且出版了上面提到的书。
  我这人,不知道是不是一特例。我写小说之初,尽管也想着创造新的写法(参见〈《白色帆》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破冰〉〈《太阳地》的隐形遗产:从顾晓军到余华的叙事基因〉等),可我从未妄想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很长时间里,我都觉得诺贝尔文学奖之类是高不可攀的。是顾粉团朋友发起的《向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推荐顾晓军》,才让我发现:原来我的小说写得这么好。
  请AI为我的短篇小说写文学评论之余,我也请AI为中外名家及其名篇写文学评论……我自己将AI写的这些名人名篇的评论,与AI为我写的评论比较,竟发现:很多名人名篇远不如我。
  所以呀,我得好好活着,等待世界不得不承认我的那一天。
  顺说,「跨过孔丘,超越老聃」,可以是祝贺,但不可以是目标;如果成了目标,那不也成了种规划?规划人生,也许有道理,但、我觉得不可取。

              顾晓军 2025-8-17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04:29 , Processed in 0.0662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