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去工业化的程度严重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9 04:2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郭满天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就一直一蹶不振。

日本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到现在已经失去了三十年。

2023年日本的GDP总额只有4.21万亿美元,首次被德国反超位居全球第四。

图1:日本经济总量回到30年前

500

1992年日本的经济总量就已经达到3.91万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30年后日本的经济总量仍然只有4万亿美元左右,在全球的排名也已经跌至第四位。

日本几乎错过了整个信息化时代,在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兴产业中毫无建树。

日本经济仅仅是停滞的问题吗?

日本能够守住原有的优势产业吗?

日本去工业化的程度严重吗?

一、日本去工业化的程度严重吗?

图2:日本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

500

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规模与能源消费总量密切相关:

在经济扩张时期能源消费总量必定增长,而在经济衰退时期能源消费水平必然会下降。

日本能源消费总量早已结束了持续增长阶段,进入到衰退时期。

日本能源消费总量在2005年达到7.81亿吨标煤的顶峰,全球排名第三。

此时日本的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大幅超过七国集团中的其他发达国家,也明显高于发展中大国印度。

从2006年开始日本的能源消费总量开始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还有点快。

到2020年日本能源消费总量首次低于6亿吨标煤,2023年日本能源消费总量水平只有5.95亿吨标煤,相当于2005年最高峰的76.2%,少了1.86亿吨标煤。

从2005年到2023年,日本能源消费总量减少了将近四分之一,这是一个不小的幅度。

图3:日本能源消费总量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500

500

2023年日本能源消费总量水平位居全球第四,排在中国、美国和印度之后。

日本的能源消费总量水平仍然高于美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高于除中印两国之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

印度的能源消费总量在2009年首次超过日本,到2023年印度的能源消费总量已经是日本的2.2倍。

日本的工业规模仍然显著高于欧洲发达国家:日本的能源消费总量至今仍是英法意的两倍以上,比德国也高了2亿吨。

日本和欧洲是难兄难弟,日本和欧洲的英法德意等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2000年后都持续减少,英国和法国能源消费减少的幅度甚至超过日本。

图4:日本发电量变化

500

日本的发电量在2008年达到11837亿千瓦时的顶峰,当年发电量排名全球第三。

此时日本的发电量水平同样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大幅超过七国集团中的其他发达国家,也明显高于印度。

从2009年开始日本的发电量开始减少,但是下降的速度比较缓慢。

2023年日本的发电量是10133亿千瓦时,相当于2008年最高峰的85.6%,少了1704亿千瓦时。

图5:日本发电量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500

500

2023年日本发电量同样位居全球第四,全球各国的发电量呈阶梯式分布:

第一级:中国9.46万亿千瓦时;

第二级:美国4.49万亿千瓦时;

第三级:印度1.96万亿千瓦时;

第四级:日本1.01万亿千瓦时;

第五级:巴西7100亿千瓦时,加拿大6332亿千瓦时,韩国6179亿千瓦时。

日本的发电量规模稳居全球第四,既不可能向上前进暂时也不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

印度的发电量在2013年首次超过日本,到2023年印度的发电量接近日本的2倍。

日本的发电量显著高于欧洲国家:是德国和法国的两倍左右,是英国和意大利的3倍以上。

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的发电量都已经进入到下降阶段,但欧洲国家发电量下降的速度显著快于日本。

2023年日本发电量比最高峰(2008)减少了14.4%,德国发电量比最高峰(2017)减少了21.2%,法国发电量比最高峰(2005)少了9.8%,英国发电量比最高峰(2005)减少了28.3%。

图6:日本制造业增加值变化

500

日本制造业增加值在1997年就已经达到10490亿美元,此后维持在9000~12000亿美元附近波动,一直持续到2021年。

在2011和2012年两年,日本制造业增加值一度超过1.2万亿美元,这也是日本制造业规模的顶峰时期。

2022年日本制造业增加值大幅减少至8184亿美元,随后在2023年小幅反弹至8593亿美元。

实际上如果考虑通货膨胀,日本制造业增加值下滑的幅度更大。

图7:日本制造业增加值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500

500

2023年日本制造业增加值排名全球第四,排在中国、美国和德国之后。

日本制造业的规模仍然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高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

从制造业增加值来看,日本经济最大的问题是自90年代以来没有增长,甚至不如去工业化程度更严重的英国和法国。

从1997年到2023年,美国和德国的制造业规模几乎都扩大了一倍: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近1.5万亿美元,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4000亿美元。

中国制造业规模增长的速度最快:2000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只有3690亿美元,2023年则增长至4.7万亿美元,扩大了十几倍。

与此相反,日本制造业规模则基本没有增长,日本制造业规模在全球的排名也从第二下滑至第四。

图8:日本商品出口金额变化

500

日本商品出口金额同样经历了停滞和下滑。

日本商品出口金额在2006年首次超过6000亿美元,此后一直到2024年基本维持在6000~8000亿美元之间波动。

日本商品出口金额2011年达到8232亿美元的最高值,在2024年下滑至7070亿美元。

从2006年以后,日本商品出口金额基本上就停止了增长。

图9:日本商品出口金额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500

500

2024年日本商品出口金额已经彻底远离了全球领先位置,沦为第二梯队了

中国、美国和德国的商品出口金额都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的商品出口金额更是高达3.6万亿美元,美国的商品出口金额也高达2.1万亿美元。

在商品出口上,日本已经完全无法和中美两国竞争,也显著不如背靠欧盟的德国。

从商品出口金额来看,日本经济停滞的程度更加严重。

从2006年到2024年,即使是欧洲的英国和法国,他们的商品出口金额也增加了20%以上。

同期美国商品出口增加了50%左右,中国商品出口增加了2倍以上。

只有日本的商品出口金额基本没有什么增长,日本商品出口在全球的排名也从第二下滑至第五,甚至很可能被韩国超过。

从能源消费总量、发电量、制造业增加值、商品出口金额等指标来看,日本经济经历了长期的停滞甚至早已衰退。

日本经济在2020年以前去工业化的程度还不明显,但是从2021年开始显著加快,这是为什么?

二、日本经济停滞的根源是产业竞争的失败

日本经济停滞的根源,简单来说就两个方面:

一是是原有的优势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不断败退;

二是新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没有能发展起来。

图10:日本电子产业国际收支

500

以家电产业中的彩色电视机为例,在显像管时代日本品牌的电视风靡全球,是日本制造业的代表。

日本各家电视企业都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牢牢占据了全球电视的高端市场,索尼“特丽珑”单枪三束显像管技术是典型代表。

在从显像管时代向液晶时代过渡时,日本企业依旧保持了领先,日本液晶面板企业一度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

但液晶显示技术的迭代速度极快,日本企业在液晶面板产业的领先只是暂时的领先。日本企业未能专注液晶显示技术的研发和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最终在液晶面板产业的竞争中落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除了夏普、日立和三洋继续对3.5 和4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之外,其他日本企业都停止了对液晶面板的投资。

日本液晶面板企业中只有夏普继续参与了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竞争,而韩国的三星和LG却采用逆周期投资策略加大了对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最终成功反超了日本。

图11:液晶面板市场份额

500

由于韩国企业持续的逆周期投资,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在2001年首次超过日本,韩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国。

韩国企业在液晶面板产业上的成功,也带来了电视产业的成功,韩国三星电视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图12:中国彩电品牌在日本市场份额超过5成

500

500

但韩国的领先也只是暂时的,2009年开始以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为代表的中国液晶面板企业开始加入市场竞争。

通过持续的研发和投资,中国液晶面板企业完全掌握了液晶生产技术,并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液晶面板产能。

2020年后中国企业在全球液晶面板的市场份额超过50%,到2025年连韩国企业都彻底退出了液晶面板市场。

由于液晶面板产业的成功,中国彩电企业在全球市场同样大获成功,中国彩电品牌在日本市场的份额都超过50%。

图13:造船市场份额和日本船舶进出口

500

彩色电视产业只是日本原有优势产业在中国和韩国竞争下丧失全球市场的一个代表,同样的产业还有造船工业。

日本在国际市场的造船份额一度超过50%,但是随着韩国和中国造船业的崛起,日本造船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下降。

1995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国首次超过德国,成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

2008年,中国造船完工量突破3000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面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2021年日本船舶出口金额低于100亿美元,并且下滑的趋势并未止住。

在中国和韩国的竞争下,日本原有的优势产业无法保持竞争优势。

图14:MRJ支线客机

500

日本无法保住原有的优势产业,在开拓新兴产业上又接连失败。

上世纪90年代末,涡桨客机开始被喷气式支线客机所取代,日本经济产业省希望抓住技术发展带来的市场机会,决定由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和富士重工等日本知名企业共同研制MRJ。

2008年,在中国的支线客机ARJ21首飞的同一年,三菱重工正式启动MRJ项目。

从一开始MRJ项目的进展就十分不顺,延期成为了家常便饭。

2015年11月MRJ原型机在名古屋首飞,从2016年开始到美国进行试飞。

在试飞过程中,MRJ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修改项目超过900个。

更为可怕的是不断疯涨的研发经费,截至2016年已经达到3300亿日元,到了2020年甚至涨到了近8000亿日元,是最初估计研发费用的16倍。

最终在2022年三菱公司冻结了MRJ项目的研发,而MRJ原型机则被拆解。

日本进军民用航空工业的努力失败了。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466519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6-29 04:24:26 | 只看该作者
日吹可以剖腹明志去了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4 10:57 , Processed in 0.06272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