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产芯片迎来资本“及时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7 04:2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观察者网

近期,DeepSeek等大模型爆火催生海量算力需求,叠加英伟达等国际巨头高端芯片出口受限,国内数据中心加速卡市场中,国产算力占比已达34.6%,国产芯片迎来替代窗口期。但芯片产业毕竟是长周期、重投入,需求火热的同时,国产芯片企业仍面临产能瓶颈和大额亏损,生存问题尚未解决。

在这个当口,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6”新政恰如“及时雨”:设立“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将AI芯片、商业航天等纳入支持范围,同步试点资深机构投资者制度与IPO预先审阅机制。

这种制度创新正推动科创板向“中国版纳斯达克”加速迈进,不仅为企业搭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资本桥梁”,解决生死存亡的燃眉之急,更通过市场筛选机制引导资源向核心技术领域集聚,最终形成“政策赋能资本—资本反哺技术—技术驱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闭环。

2025年6月1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了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1”即是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证监会网站

这一系列新政被视为对科技创新,特别是“硬科技”领域的重大利好,旨在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更精准地服务于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且持续投入研发的优质科技企业,为芯片企业开启了一扇通往资本市场的“绿色通道”。

新政不仅允许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叩开上市大门,还将AI芯片、商业航天等硬核科技领域纳入重点支持范畴,而沐曦、摩尔线程等国产GPU企业IPO进程加速,成为政策效果的直接体现。

在英伟达等国际芯片巨头因出口管制受限,导致国内企业面临“卡脖子”困境的当下,这场政策“及时雨”能否助力国产芯片牢牢抓住替代窗口期,实现发展的弯道超车?



新政“拆墙”:给未盈利芯片公司“递梯子”

过往,芯片企业若想登陆资本市场,首先要跨越“盈利门槛”。但芯片研发是一场漫长且烧钱的“马拉松”:先进设备购置、高端人才团队搭建、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每个环节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往往数年都难以实现盈利。

此次科创板新政直击痛点,通过“一个增设”和“六项举措”的政策组合拳,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并特别设立“科创成长层”,为这类企业的股票打上“U”标识,既提示投资风险,也明确传递出“允许创新试错”的积极信号。

具体而言,“一个增设”指的是在科创板内部设立“科创成长层”,科创成长层将汇集科创板所有未盈利的企业,包括已经上市但尚未盈利的公司,并在其股票简称后统一添加“U”作为特殊标识,以便投资者识别风险。

这一举措的核心导向在于,通过差异化的制度安排,为不同类型的科创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融资支持,在把投资选择权从监管下放到市场的同时也强化了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力求在支持创新与控制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而相比更加针对市场参与者的“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则是对于芯片企业的核心利好支持。



禾元生物系首家上会的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企业。上交所网站

科创板设立时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其中,第五套上市标准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且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即便在无盈利的状况下,只要预计市值达到40亿元门槛便可上市。这一标准主要适用于那些产品技术复杂、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的企业,是当年科创板制度创新的一大亮点。

自科创板成立以来,累计有39家企业采用了第五套标准申报,并最终成功上市20家企业,且均为生物医药企业,ipo募资合计428.71亿元。

但2023年6月20日智翔金泰上市后,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的未盈利企业的IPO进程进入实质性暂停。在2023年尝试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里,超60%因研发失败或市场遇冷等原因折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对“关键核心技术”的认定更为严格,要求企业必须提供国家级科研背书或产业链验证,以此确保企业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原先的第五套上市标准并未明文表示这是对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的定制规则,但是在实操上,芯片企业很难去匹配这套标准进行申报,第五套标准也成为了医药企业的准专属通道。

而在这次的科创板六项举措中,则明确给予了芯片企业科创板“入场券”。

首先,科创板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在原有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的企业纳入适用范围,这直接利好包括高端芯片在内的更多硬科技企业,为国产芯片行业的资本市场融资重新打开了大门。

除了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外,在上市流程优化方面,新政引入国际通行做法,推出“预先审阅机制”,让优质企业提前与监管部门沟通流程,大大减少上市过程中的阻碍;同时,积极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资金,还能凭借自身资源优势,为企业对接上下游产业链,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堪称企业发展的“资本导师”。

六项措施中的允许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向老股东增资扩股,则为企业提供了在IPO审核期间仍能获得持续资金支持的途径,确保了研发活动的连续性,避免了因资金链紧张而影响核心技术攻关的风险。

这套改革组合拳允许那些具有高成长潜力但短期内未能盈利的科技企业,特别是处于“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的芯片企业,能够更早地进入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支持。这不仅解决了这些企业的燃眉之急,也为它们提供了持续投入研发、实现技术突破的坚实基础,从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这些改革措施共同作用,旨在构建一个从“入口端”到“出口端”的全周期服务体系,覆盖企业从初创、成长到成熟的不同阶段,从而更有效地引导资本流向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和优化,科创板正努力打造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成为培育和支持中国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壮大的关键平台,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升级贡献更大的力量。

https://www.guancha.cn/haoping/2025_06_27_781034.shtml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4 15:26 , Processed in 0.0651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