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跑路后,中东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5 02:5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 丁毅超

2025年6月13日,随着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伊朗违反了核不扩散,以色列再次对伊朗发动了全面的空袭。这次袭击的规模甚至超出了去年的大规模袭击。包括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和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在内的多名高级将领和核科学家在袭击中丧生。伊朗的军事基地和核设施也同样受到了不少损害。

500

一时之间,正如乌克兰对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的偷袭一样,我国网民对伊朗的吐槽不绝于耳,背后颇有种“菜就多练”的政治情绪隐喻。随后,伊朗对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还击。大量的无人机和导弹对以色列高密度防空系统进行了测试。除了造成两名平民死亡和部门民用设施损毁外,伊朗的袭击尚未产生太多实质意义的影响。

笔者无意停留在描述情绪层面上的变化。这是一个有趣的互联网问题,但不是一个严肃的地缘政治问题。笔者也无意分析伊朗宣称击落F35是不是雅利安赢学的最新版本。可以预见的是,鉴于以色列没有停止空袭的现状,伊朗将发动更大规模的空中还击。在以色列较为充分的准备面前,袭击的实际效果大概率与伊朗去年的还击类似。(泽连斯基在前几天公开抱怨本来应该运往乌克兰的两万枚防空导弹被以色列截胡)

500

美国政府的态度变化是另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与去年拜登政府全力支持以色列不同,本届特朗普政府积极为以色列提供防御保护的同时,拒绝为以色列的空袭提供直接支持。考虑到特朗普不顾以色列反对与伊朗直接谈判的事实,以色列的空袭实际上是美国日益退出中东这一大前提下,中东地区权力结构再平衡的最新表现。在这种再平衡的过程中,中东地区的不稳定程度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缓解。

伊拉克战争后日谈

谈论当代中东地缘政治问题就必须先谈美国。今日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是冷战的产物,但其直接格局的变化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结果。美国军队暴打伊拉克的现实直接促使各国军队开始了快速转型。

没有人希望自己坐拥庞大而拥挤的机械化陆军却被先进的海空军打成狗头。当然,俄乌战争则再次告诉我们,庞大的步兵团才是占领阵地的有效答案。历史总是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将回旋镖砸在后人身上。

从今日的角度看,新保守主义的战争奇观最终让美国深陷中东的地缘政治泥潭中,从而错失了打压我国的黄金期。但在当时看来,这是Pax America的又一例证,美国以其压倒性的胜利向世界炫耀“世界警察”的威严。除了伊朗以外的中东主要地缘政治实体,不是沦为废墟就是成为美国的盟友。甚至如果不是小布什的邪恶轴心主张,连伊朗也想加入美国统治下的中东新秩序。

这些中东区域强国之间自然矛盾重重。以色列想要打击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的支持;沙特则想要削弱伊朗保持对波斯湾的控制;土耳其则对库尔德人心心念念。但一切的矛盾都在美国绝对的强权面前保持沉默。毕竟以新保守主义的民主标准看,即便当时的土耳其也是一个经常发生军事政变的不稳定民主国家。忤逆的代价不仅是被指定为“朝敌”,更有可能让自己沦为萨达姆第二。

很快,新保守主义者就为自己的普世梦想付出代价。残酷的治安战不仅让新保守主义从此由盛转衰,更让伊朗拓展了自己的地缘政治空间。八年的两伊战争让伊朗人可能拿稳固的萨达姆政权没什么办法;但在一个中央政府权威破碎且什叶派人口占据大多数的伊拉克,伊朗人显然有许多的手段。

大量由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不仅成为对抗伊斯兰国和前萨达姆政权的重要力量,更成为伊朗煽动伊拉克民族自觉反对外国军事干涉的重要武器(当然伊朗人没有想到,这些什叶派民兵中十多年后开始将伊朗视为外国干涉)。其他的中东地缘政治实体也嗅到了美国力量的极限,蠢蠢欲动和暗流涌动成为了中东政治的常态。

更为麻烦的是,奥巴马政府虽然没有新保守主义者的军事狂热,但对普世制度的迷信同样深入骨髓。新保守主义者的狂妄想法暴露出的只是美国的虚弱,阿拉伯之春则显示出美国的精神分裂。正如上文所说,美国是以其绝对实力压制中东国家的相互分歧。这种压制是以维护现政权的稳定性为隐形基础。

换言之,美国人“你不听话就推翻你”的威胁是建立在“你听话就不推翻你”这一心照不宣的许诺中。

然而奥巴马政府在阿拉伯之春的表现彻底摧毁了这一基本前提。即便是埃及这样数十年来的地区盟友,也如同路边一条被奥巴马政府弃之如弊履。

500

各种阳奉阴违成为了美国在中东政治中不得不平常的苦果。美国更多是一个相互争夺正统性的旗号,而非对美国意志的共同服从。各国在伊斯兰国和叙利亚内战中的勾心斗角就是最典型的表现。奥巴马最终只能承认中东问题确实一地鸡毛,在自己成为坡脚鸭总统的情况下,迅速签订伊核协议想为美国谋一个体面退场。

中东新格局

特朗普对中东的地缘政治细节缺乏了解,但这不妨碍他清楚发现美国中东战略的不可持续性。对美国而言,中东只有两件事最重要:海湾王爷们的钱很重要,把以色列牢牢钉在中东很重要。反伊朗是两者共同的诉求,那么推翻奥巴马那几乎对伊朗核武器没有约束力的协议也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这才是特朗普一方面与伊朗谈判,一方面宣称坚定保护以色列的底层原因。

自冷战以来,以色列不是什么民主盟友,也不是新保守主义和福音派的渴望之地,它就是一枚相当好用的钉子,协助域外大国影响中东局势。所以以色列的生存权非常重要,美国政府绝不会允许任何国家毁灭以色列。但反过来说,只要不会毁灭以色列,美国也无意被以色列捆绑加入任何进一步的中东冲突之中。反应到本次袭击中,特朗普在为以色列提供大量防空导弹的同时,第一时间表示美国没有为以色列的空袭提供支持。

特朗普的中东跑路计划固然方向极为明确,但对中东区域强国而言这则是乱世的开始。阿美利加的中东旧秩序再糟糕也是一种秩序,新秩序的构建是机遇也是风险。对海湾君主而言,他们虽然有钱,但军事能力确实捉急。沙特的中东联军在也门胡赛武装面前都碰的个灰头土脸,结果乏陈可善。

对以色列而言,美国的逐渐撤出意味狐假虎威效果的削弱,以色列必须为自己寻找出新的战略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和中东阿拉伯国家才真正拥有了关系正常化的地缘政治基础。从这一点看,特朗普的亚伯拉罕计划反而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将巴以问题从两国论的陈旧主张中解脱出来,适应地缘政治变化的新事实。

500

从最近公开的文件看,哈马斯内部显然对此心知肚明。甚至破坏以阿关系正常化就是10月7日袭击的目的之一。尤其是考虑到伊朗是哈马斯现下最大单一资金来源支持者这一事实,我们可能很难排除10月7日袭击背后伊朗因素的影响。毕竟除了巴勒斯坦之外,伊朗也将成为以阿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受损方。

必须承认,哈马斯的计划暂时成功了。沙特也无意在巴以问题如此暴躁的情况下推动与以色列关系迅速的正常化。但这种计划又不是那么成功。在很多具体领域,以阿关系确实依旧走在不断正常化的道路上。

沙特对以色列民用航空公司开放空域就是很典型的表现。诸多已经确定下来的细节也没有因为10月7日的袭击而取消,它们反而被进一步低调地安排在幕后,不为大众所感知。这就是地缘政治结构的影响力,也是笔者不看好哈马斯长期未来的原因。它没有足够的实力推翻这种结构,只能尽可能延缓这一进程。

甚至更残酷地说,哈马斯已经在这场博弈中让自己加速陷入更不利的局面。正如笔者以前的文章指出的那样,和谈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战后如何处置哈马斯的问题。以色列要求哈马斯像当年的巴解组织一样从加沙地带完全驱逐出去,由中立的国际委员会代管加沙地区;哈马斯则坚持认为自己可以在放弃统治权的情况下留在加沙。阿拉伯国家则同意只有在哈马斯主动离开加沙的情况下它们才会承担起治理责任。如果这也能称为哈马斯即将获得胜利,那只能说印欧赢学无所不能。至于以色列极右派的加沙军事占领计划并没有成为真正严肃的谈判方案。

在上述谈判现实上,特朗普的加沙度假海滩计划实际上是一种施压,毕竟比起驱逐哈马斯而言,迁移两百多万加沙民众是一个更不可能的方案。但这种极限施压显然能够迫使阿拉伯国家改变自己的底线,往更不利于哈马斯的方向倾斜。

500

以色列本次空袭也带有同样的效果。正如去年的空袭一样,以色列的军机显然需要飞跃某些阿拉伯国家的上空。阿拉伯国家的默许和纵容实际上暗示他们乐见伊朗实力的削弱。以色列则以自己的打击效果证明以阿关系正常化是一桩更有利可图的事业。继续支持已沦为伊朗代理人的哈马斯还是押宝能够削弱伊朗的以色列显然是地缘政治上不那么复杂的算术题。

空袭之后

鉴于伊朗和以色列陆路无法相连的事实,本次双方之间的空袭最终大概率会如同去年一般各自宣布胜利。毕竟在真主党损失惨重和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倒台的情况下,伊朗缺乏将冲突升级为地区战争的能力。更有可能的是长达数月的低强度冲突。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463727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9 01:47 , Processed in 0.0561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