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3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吹哨人"李文亮之死促中国公民挑战中共的言论控制(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07:4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之音







被誉为吹哨人的武汉医生李文亮遗像




中国数百名公共知识分子日前签署一份网上请愿书,要求中国人大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权。武汉医生李文亮之死被认为是加快中国公民言论自由觉醒的催化剂。

武汉医生李文亮去年12月底曾在社交媒体上警告周围的同事同学,武汉出现了类似萨斯的传染病。李文亮的警告非但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反而遭到当地公安部门的训诫。李文亮不得不在训诫书上签字画押,承诺今后不再传播类似的信息。

中国当局不去查明传染疫情,采取果断的防控措施,而是禁止李文亮发声,扼杀他的言论自由权利,其惨痛的代价是目前传播到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并且波及到全球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019年冠状病毒病”。目前,中国报告的死亡病例111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4653例。

这个尚未看到防控尽头的疫情,已经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民众也再次丧失了对各级政府官员应对疫情能力的信任。政府的公信力再次受到高度质疑。更重要的是,李文亮医生因为“吹哨”受罚,后来感染他警告人们注意的病毒,最终以身殉职。李文亮医生以他的死再次唤起中国公民对言论自由权利的渴望。

这封“惟有改变,才是对李文亮医生最好的纪念”的公开信说,“新冠病毒在湖北和全国范围的凶猛扩散,是扼杀言论自由导致的又一次‘人祸’”,“堵住李文亮的嘴,放开病毒肆虐的路,中国乃至世界为中国人丧失言论自由买单”。

公开信引述李文亮生前说过的一句话,“我觉得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强调“此次国难向我们每个人显示,不让人说话会死人的!对言论自由的压制是社会的最大灾难。”

公开信指出:“言论自由,人权尊严,理当是每个同胞安身立命之基,也理当是立国之基,压制言论就是公权犯罪。这一点,应该成为每一位合格公民都明白的宪法常识和自愿遵行的社会契约。”

公开信呼吁湖北、武汉当局向被警方错误处理的8名医生公开道歉,厚葬李文亮;定于每年2月6日为言论自由日,尽快废止压制言论自由的“口袋罪”;开放媒体自由报道和网络自由言论,进而开放报禁,兑现出版自由。

这封2月8日给中国当局的公开信在网上联署以来,一些参加联署签名的人已经受到当局的打压。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郭于华,法学教授许章润的微信账户被封。

另外一名联署人、学者郝建说,他所在单位最近警告他,要求他以后不让参加这类行动。

另一方面,被认为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亲信的陈一新2月8日空降到湖北武汉,担任中央指导组副组长。陈一新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曾经担任武汉市委书记,后来调任中共中央政法委秘书长。

作为习近平的亲信,陈一新被认为持有“尚方宝剑”,来稳定武汉的局势,控制疫情的蔓延,并严格控制媒体和民众在网上表达言论和看法。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0-2-12 08:07:50 | 只看该作者
扯淡!醫生把病人和醫院情況發到網上,這不叫言論自由!完全違反醫生的職業規範,在美國肯定遭到開除吊消執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0-2-12 10:00:22 | 只看该作者
wy10002001 发表于 2020-2-12 08:07
扯淡!醫生把病人和醫院情況發到網上,這不叫言論自由!完全違反醫生的職業規範,在美國肯定遭到開除吊消執 ...

美国公布病例包括年龄,性别,所属地区。wy10002001 不懂装懂。李医生没有把病人信息放在网上。你这种人是中华民族的败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2-12 10:05:40 | 只看该作者
砍习近平脑袋挂你裤裆里,你wy10002001再把习尸放厨房烧了,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可大致推算出役区死亡了多少民众。。。这比谈医生违反道德更有意思
wy10002001 1 小时前
扯淡!醫生把病人和醫院情況發到網上,這不叫言論自由!完全違反醫生的職業規範,在美國肯定遭到開除吊消執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2-12 11:09: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小w现在人在哪儿呢?思维方式怎么老是怪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1 13:58 , Processed in 0.0640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