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一个女性朋友,辞掉了干了近10年的体制内媒体工作,一个人环游世界去了。
她说要给自己一年的时间,作为一个间隔年去看看世界,也让自己的30岁过得更有意义些。
看她发回来的照片,黝黑的脸上带着几粒明显的小晒斑,笑得格外开心。
曾一度觉得,30岁对于女生来说,是一个诅咒,再从容的女人,过了30岁,也开始变得焦虑。
一方面,是出于自身的不安全感,“我都三十岁了,我的卵子没剩多少了,我的子宫也开始老了”。
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的压力,“30岁就没啥好折腾了,找份差不多的工作,找个差不多的人,差不多就行了”。
没结婚的被催婚,结婚的被催生孩子,生完的一个被催生二胎.......
不管是自身,还是社会,都赋予30来岁的女性太多压力。
30岁的女性,可能是母亲、女儿、员工、老板、妻子、甲方、乙方,扮演着各种角色……
以至于让30岁的人生太过拥挤,拥挤到失去自我。
可是,你的人生不是输卵管,你的身份也不是一个子宫。
你才30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 01 -
一个人真正的衰老,是从认命开始的
“过了30岁的女人,就不好嫁人了。”
“女人30岁不生育就是不孝。”
“过了30岁你就开始身价下跌,所以别挑了,差不多得了.......”
这个社会对女性来说,从来都不太仁慈。
柏邦妮曾在一期《奇葩说》上说:
“我们活到现在,有无数人跟你说,你要找一份靠谱的工作?否则你老了以后怎么办?你要忍受你那个糟糕的伴侣,否则你老了以后怎么办?你一定要现在有一个小孩,否则你老了以后怎么办?
不荒诞吗?我们为了人生最后的二十年,那个基本上生活质量最差的二十年,就付出了我们的整个一生。
要去过一种极其保守,极其小心翼翼的缩紧成一团,像一把收回的雨伞一样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些人在为改变世界而努力,钻研怎么治病救人,怎么飞天探月,怎么用诗与远方,抵抗眼前的蝇营狗苟。
也永远有另一些人,只关心你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30岁,本是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年纪,很多人却在别人的催促下早早地“认了命”。
不管30岁还是40岁,年龄从不意味着衰老的开始,真正的衰老,是从认命开始的。
- 02 -
你不是中年危机,你只是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曾有个读者在后台跟我留言说:
“我36岁了,结婚十年,现在和老公基本没有话说,越来越感觉到了中年危机。
曾无数次幻想30岁以后的自己,可从来没有想到会是这样,平庸的男人,平庸的收入,平庸的人生。
平庸到让你自己都不甘心,可还是只能这样过完这一生。”
我回复她说:“你不是中年危机,你只是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很多人以为中年危机就是穷,就是衰老。
其实没这么简单,真正的危机是你活到中年,才发现你越来越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瑟夫· 坎贝尔有一句话:
中年危机,好比是当你爬到梯子顶端,忽然发现梯子架在错误的墙上。
为了迎合别人的目光,为了不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很多人盲从着。
以为只要“道路正确”,按照多数人的活法,就不会出错。
可是到后来才发现,爬在别人递过来的梯子上,活成了一个陌生的自己。
一个女人只要足够喜欢自己,年纪是伤害不了她的。
就像电影《奇迹男孩》里,朱莉娅·罗伯茨扮演的妈妈说的那样:
“我的皱纹,我的白发,它们就像一张张地图,告诉别人我去过哪儿,经历过什么。”
所谓中年危机,真正让人焦虑的,不是孤单,不是贫穷,更不是衰老。
而是人到中年,你才发现,你从来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过。
- 03 -
你才30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不久前,看过一个泰国的广告:
女孩从小时候起,父母就告诉她“不要怕”。
所以女孩不管是打雷的时候,摔倒的时候,还是被同学排挤嘲笑的时候,都勇敢地面对。
女孩30岁的时候,决定辞掉高薪稳定的工作。一个人去尼泊尔做个摄影师,却得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我不会让你去的。”
最终女孩还是选择成为想要成为的人,在去机场的路上,女孩跟父母说:
从小时候起,你们就告诉我“不要怕”,不要怕黑,不要怕摔倒,不要怕做自己,不要怕追逐梦想。
现在你们却在担心我,怕我孤身一人,怕我没有一个稳定的未来,怕我这个年纪从头开始。
但是我选择走自己的路,爸爸妈妈,这次我想告诉你们“不要怕”........
人是观念的产物,你觉得自己老,20岁就可以放弃人生。
你觉得自己年轻,50岁也有新事业等你。
- 04 -
闻名全球的风俗画画家摩西奶奶,76岁才开始画画,80岁时在纽约举办个展引起轰动。
在二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她共创作了1600幅作品 ,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展出.......
罗曼罗兰说:
大半人只活到二十岁和三十岁就已经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不过变成了自己的影子。
此后的余生不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你才30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真正的美,不是在你最好岁月里第一眼的惊艳。
而是在你用力诠释岁月后,把每一个年龄都活成了最想成为的自己。
王朔在《致女儿书》中说:
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
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腰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希望不管是30岁,还是40岁的你,都有一颗如“混蛋般”强大的内心。
有高跟鞋也有跑鞋,喝茶也喝酒。
不管是在时光面前,还是在别人的目光面前,永远都特别美丽,特别平静,特别凶狠,也特别温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