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推不动两种先进战斗机的平行研发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 02:0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观察者网

在最新的国防预算中,美国国防部决定优先研发空军的第六代战斗机F-47,该项目获得35亿美元的拨款。而与此同时海军的第六代战斗机FA-XX只得到象征性的7400万美元的拨款,处于实际上被搁置的状态。据报道,FA-XX原先获得拨款中的5亿美元也将被转给F-47项目。

在中国南北六代双飞的现在,美国这样的“一抓一放”格外显眼。

点击查看大图

在六代机时代,美国对空军的F-47和海军的FA-XX采取“一抓一放”策略

美国在五代机时代是领先的,但决策错误和国防经济现实使得美国的优势失色:美国人认为F-22“太过先进,不需多造”;然后以为F-35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和风险控制显著降低成本,结果让F-35成为过去20年里“最有故事”的战斗机;美国海军则根本没有专用的五代舰载空优战斗机,F-35C是舰载战轰。

另一方面,中国歼-20出乎美国意料地横空出世,并且在东海上空对美国F-35A悄悄“骑脖围观”,很是吓了美国一跳。而歼-35不仅隐身,还要上舰。这将是世界上第一种五代舰载空优战斗机。

更加使得美国坐立不安的是:中国南北六代已经飞起来了,两型飞机很高的试飞强度则说明了其技术的成熟程度。谁都说不好南北六代是否会双双服役,以及什么时候服役,但中国在战斗机技术领域决定性地领先美国,无疑令美国感到陌生和惊恐的现实。

歼-20的产量据说已经超过300架,并已经转入生产第二代歼-20。最初的歼-20量产型急于解决有无问题,所以整个飞机并非没有遗憾,但经过十几年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随着国产涡扇15发动机和氮化镓有源电扫雷达就绪,全规格歼-20顺势而出。双座型歼-20S更是进一步融合战斗机和指挥控制节点的作用,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五代半的功能。

歼-35在设计时避开F-35走过的歧路,同时得益于来自歼-20的技术转移和先进电弹技术,可能对F-35形成可观的优势。这不仅对美国海军造成了巨大压力,也“由海到陆”地对美国和其盟国空军造成了巨大压力,毕竟F-22只有那一百多架,还需要应对来自歼-20的压力。

点击查看大图

博物馆中的F-119发动机 编辑自摄

F-35自己也不争气,本身各种设计上的短板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现在还需要考虑升级和战备率问题。

F-35是一种高度软件化的战斗机,在设计的时候就预留了大量升级空间和规划了明确的升级路线。根据规划,其Block 3型是初始量产标准,要求全面达到2001年启动工程研发(EMD)时规定的所有目标。

为了避免研发中出现目标蠕升导致对设计、试飞、定型产生干扰,Block 3的标准早在EMD开始时就冻结了。当前升级目标是Block 4,要求将EMD以来新增的要求和新技术一网打尽,实际上使F-35“与时俱进”到当前,需要安装包括氮化镓主动电扫雷达、增强电子战系统,并提供更多的武器选择。

升级雷达和武器选择不意外,但是安装电子战系统则是偏离以前美国空军对隐身战斗机的运用思路。从原理上说,隐身战斗机在本质上是依靠被动隐身进行突防或者逃遁。而电子战系统则是依靠主动欺骗或者压制来提供自卫或者掩护突防,两者是矛盾的。看起来,美国空军对F-35的隐身不放心,电子战掩护能力成为刚需。

Block 4的研发严重拖延,超过预算的老问题就不谈了。从今年5月开始,洛克希德就信誓旦旦:Block 4的研发已经完成,但美国空军还是没有签收。可能双方对“完成”的认知不同。

更加要命的是,F-35采用“开放架构”,可以容易地插接新的硬件、软件,但再开放的架构还是跳不出基本IT架构的限制。PC是“开放架构”的始祖,但20年前,老PC刚刚从并行口进化到用USB-A,但是现在各家都用USB-C或者无线了。也就是说,不管老PC是如何“开放架构”,新键盘和打印机已经接不上20年前的老PC了。

F-35也面临一样的问题,需要在“第三阶段技术刷新”(Technology Refresh 3,简称TR3)的IT架构才能运行Block 4。理论上说,新下线的F-35都需要达到TR3标准,但实际上这些飞机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所以出现了美国空军在2024年几乎全年拒绝接收新下线F-35的事情。

https://www.guancha.cn/ChenFeng3/2025_07_01_781341_s.shtml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8 23:47 , Processed in 0.0543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