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AQIM,该组织的前身叫“萨拉斯宣教中心”,后来被基地组织收编,成为基地组织在北非和撒哈拉地区的直属分支。该组织广泛活动于大马格里布地区(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影响波及大半个撒哈拉沙漠,并和尼日尔河中下游豪萨人聚居区(尼日尔、尼日利亚北部和布基纳法索)一些极端组织(如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Boko Haram ”)有密切关系,是整个非洲最有实力和活动能量的极端恐怖主义组织,其负责人阿布.赛义德(Abou Zeid)更是赫赫有名的顶级恐怖头目。
马里处于地中海-几内亚湾和大西洋-西非腹地两大“非洲走廊”交界处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就是阿拉伯文明和黑人文明的交汇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分离武装”和“恐怖武装”合流,又扬言在当地实行“教法治国”,国际社会普遍担心,一旦“马里走廊”被打通,北非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就将毫无滞碍地南下挺进西非,和声势浩大的“博科圣地”(Boko Haram )沆瀣一气,并东进与苏丹、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的极端组织相呼应,如此一来,北至地中海,南至几内亚湾,西至大西洋,东至红海和阿曼湾,“基地”等原教旨势力将连为一个整体,武器、毒品和人员的交流畅通无阻,将成为半个非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噩梦。
两派、三大反政府组织间的主要分歧是目标不同:MNLS的政治目标是“阿扎瓦德独立”,而“阿扎瓦德”只包括加奥、通布图和基达尔三大区,也就是说,目标业已实现,他们当然希望尽快停火,消化“胜利果实”;“伊斯兰后卫”的目标一如其首领加利(Iyad Ag Ghali)所言,是在马里全境(而非“阿扎瓦德”)实现“教法治国”,因此表面同意和谈,实则不过为南下掩人耳目;更“国际化”的AQIM则意在配合“基地”,在整个非洲乃至全球进行“圣战”,马里不过是其实现“远大目标”的一个落脚点,加上他们早就成为各国公敌,自然连谈也懒得谈。
最初法军投入的兵力为750人,主力为曾驻乍得的陆军“食雀鹰”部队,该部队曾在当年乍得-利比亚之战中大显身手,也曾干预过中非政变,是熟悉沙漠作战经验、有非洲作战传统的部队。这支部队在乍得时总兵力为825人(最多时1200)。1月15日法国国防部长迪朗(Jean-Yves Le Drian)宣布,法国承诺将在乍得投放的兵力扩充至1700人,其中地面战斗部队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