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磅好文】人工智能时代,战争形态是否会彻底改变?——俄乌冲突中的认知战(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27 06:0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观察者网

编者按:俄乌冲突三年来,在战场硝烟的背后,一场无形的认知战也在悄然展开。美西方与乌克兰联手,通过信息操控、舆论引导和心理战术,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塑造对俄罗斯的负面印象,削弱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关乎战场上的胜负,更是一场关于真相、信任与意识形态的较量。也让我们看到:认知战——已成为现代冲突中不可忽视的新维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察者网特别推出“俄乌冲突中的认知战”系列文章,多角度解读这一新型作战方式,提供借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孟宸】

面对泽连斯基的不合作,美国开始动用各种手段,持续施压乌克兰。据路透社2月22日报道,如果美乌双方未达成矿产协议,美方可能切断星链服务——对于乌克兰来说,这将是致命的。尽管这一消息随后遭到马斯克的辟谣,但已经足以暴露出乌克兰在这场现代化战争中的脆弱性。

但在一年前,西方媒体可不是这么说的。2024年2月,《时代》周刊曾撰文指出,欧美科技巨头将乌克兰变成“人工智能”战争实验室。彼时大批学界和媒体分析师都得出判断:乌克兰将凭借西方提供的先进装备和技术,在战场上彻底压倒俄罗斯。

一年过去了,俄乌冲突对装备研发和国际军援军贸市场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在诸如阿布扎比防务展这样的国际军贸展会上遍地开花,人类对未来战争的想象,已经从铺天盖地地战机、坦克和炮弹导弹变成了遮天蔽日的巡飞弹、机器狗甚至是无人艇。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战场和市场,就会发现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无人化这些概念并没有让“坦克”“飞机”“大炮”们失业,反而是成为了他们的能量放大器,也许War Never Changed。

旧瓶新酒,信息为王

没有任何一项技术、任何一种武器,是在战场上凭空出现的,从冷兵器时代的弓、矛、斧、锤到如今的坦克、火炮、战机、军舰,无一例外皆是“转职”“跨界”而来。我们很难想象自己从没见过的东西,总得有些现实基础。

俄罗斯Shturn实验室项目顺理成章地拿出了无人驾驶版本的T-72和BMP步战车;美俄也开始研发和测试全无人化地间瞄火力单元,过不了多久,无人化的自行火炮和火箭炮就可能支援其他空中和地面无人作战平台,让战线上彻底变成“无人之地”。

随之而来的是,战场透明度已不再完全取决于前线侦察兵的数量,当乌克兰农民用手机拍摄俄军车队位置上传至Diia政务App时,当美国太空军通过AWS云平台实时分析亚美尼亚上空的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时。算力集群对各种渠道搜集而来的TB乃至PB级异构数据的自动清洗能力,决定了战场信息的获取能力上限。这种数据驱动的战争模式,正将传统军事优势的定义权从钢铁洪流转向比特洪流。

https://www.guancha.cn/baimengchen/2025_02_26_766334_s.shtml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23:25 , Processed in 0.0552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