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首次面對面接觸,於美東時間四月六日,在佛羅里達州的海湖俱樂部(Mar-a-Lago)隆重登場。雙方只有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可以彼此探底,即鬥勇也鬥智。究竟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後續影響如何,整個國際社會都在關注。
「很榮幸能夠邀請兩位來到美國。我們下午已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但截至目前為止,我還沒有任何收穫。一點都沒有。但我們已建立起友誼。我感覺得出來。相信長期而論,我們會發展出非常、非常棒的關係。我非常期待。」美國總統川普說。
打著「美國優先」的旗幟,川普在競選期間數度點名中國大陸是掏空美國製造業的元凶,是匯率操縱者,還揚言上任後將對中國大陸進口貨品,施加百分之四十五的關稅做為懲罰。如今習近平真的出現眼前,川普反而變得收斂柔軟。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川普和習近平之間,從北朝鮮到南中國海,兩人幾乎不曾存在過任何共識。不論這場會議談了什麼,川普心裡應該有數,兌現擴張基礎建設,更新機場、公路、橋樑和鐵道,重振製造業的這張重大競選支票,日後可能得靠習近平助他一臂之力。
「這些年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接連中標美國軌道交通項目。今年年初,中國中車再次成功中標洛杉磯地鐵紅線和紫線項目。有評論認為,跨越太平洋,登陸美國市場的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讓隔洋相望的世界兩大經濟體,不斷在新的領域實現互利雙贏,也創造了中美合作的新典範。」央視新聞。
中國大陸在美國市場贏得的首張訂單,是由中國北車集團在2014年十月得標,獲准建造麻州首府波士頓紅橘兩線地鐵共284節車廂。2016年十二月,麻州政府又向中國最大的鐵路設備製造商、中國中車集團(CRRC)訂購120節車廂。2017年一月,中國中車在西岸拿下洛杉磯地鐵紅紫兩線標案,並在三月底完成總金額六點五億美元的合約簽署。中國中車還積極進攻中西部,而且勝券在握。
「最近我們準備去芝加哥進行建廠路演(Roadshow),推介中國中車的產品。我想在國家大的宏觀政策的推動下,中國中車的國際化進程,一定會走得更快更好。」中國中車集團董事長劉化龍說。
中國大陸企業攻破美國市場,震驚全球鐵路設備製造業。分析認為中國大陸廠商能在激烈的國際競標中勝出,除了不惜血本削價促銷,願意接受客製化訂單外,更重要的關鍵在於「本土化」承諾,不只向當地製造商採購所有零件,還索性將整個裝配廠搬到春田市(Springfield),為當地創造龐大就業機會。
英國金融時報統計,中資企業對美投資不斷增長,自2000年以來共投資1090億美元,其中2015年達150億美元,2016年更暴增到450億美元,並且首次翻轉,出現中國大陸對美投資超過美國對中投資的情況。最佳範例是在俄亥俄州岱頓市設廠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公司,因投資六點五億美元設廠,活絡當地衰敗萎縮的製造業而名震一時。
從傳產到建設工程,中資企業目前在美雇用員工超過十四萬人,全美435個國會選區中,只剩下十個選區,尚未吸引到中國投資者的青睞。
「中國大陸企業在美國從事巨大投資。我們採購本地零件材料,我們雇用本地員工,我們讓市場變得活絡,因為有了競爭。如果沒有競爭,市場就會出現浪費,這些商業行為會利益美國。此外所賺的錢也會留在美國,因為變成員工薪水,獲利盈餘也會用來再投資。」中國建設公司美國代表Xin Bowen說。
除了透過中國大陸積極參與投資基礎建設創造工作崗位,習川會後,讓川普耿耿於懷的鉅額貿易赤字也可能出現轉圜。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赤字在2016年達到3470億美元。根據彭博新聞調查,加州「貢獻」了其中三分之一,電子設備和零件是主要的採購品項。其次是德州和伊利諾州,主要是化學產品和穀物。
至於賺最多中國大陸錢的地區,由路易斯安那州奪冠,2016年對中出口額達68億美元,以化學製品為主。其次是華盛頓州的46億美元,波音公司是大功臣。往下排分別是奧瑞岡、阿拉巴馬和阿拉斯加。這些州很多都是川普票倉,在中國大陸採取由下往上籠絡、地方包圍中央的經貿策略下,川普威脅報復,下手前恐怕還得三思。更何況中國大陸又多了一項秘密武器。
「加拿大過去一直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美國原油的最大進口國。但今年二月份,這個數據首次出現變化,中國大陸取代加拿大,躍升美國最大原油貿易夥伴。中國大陸在二月份進口了超過八百萬桶輕原油,採購量比較一月份成長了四倍,也讓美國原油出口創下每月三千一百萬桶的歷史紀錄。」彭博記者。
換句話說,習近平在出門前,有意無意送了川普一份貿易厚禮。除此之外,中國官員日前釋出善意,表示願意創造更多國內市場對包括農畜和汽車品項等美國產品與服務的需求,藉此和緩美國在經濟和對台政策上的敵意。
「我認為我們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有了巨大的進展。我的代表們各自與來自中國大陸的代表們進行了一對一會談。我認為我們達成了實質進展,額外的進展,習主席和我本人培養了非常卓越的關係。我們期待日後許多共處的機會。很多潛在的嚴重問題都煙消雲散。我要謝謝習主席來訪美國,能夠接待習主席和代表團是我們莫大的榮耀。還是那句話,我們達成了進展。」川普說。
謙卑、謙卑、再謙卑。在主張對中國大陸採取溫和務實態度的國務卿提勒森,和財政部長努勤陪同下,川普最終還是展現柔軟商人本色,對中美化解爭議、進一步合作展現期待。根據白宮會後發布的聲明,美方對習川會成果感到滿意,認為不論氣氛和默契都十分積極正面。一向對中國大陸批評不遺餘力的商務部長羅斯表示,習近平同意一項以提振美國出口、減少對中貿易逆差為目標的新貿易談判百日行動方案。
「(習近平希望引導美國維持兩國現狀完整,並確保過程不受辱,無衝突,沒有會後放馬後砲的推特文出現。所以他一定對會談感到相當滿意。)他此行來美,從會後結果看來,中美兩國現狀依舊,沒有出現任何改變。儘管期間美國空襲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完全遮掩了會談的風采,但就我們所知,在會談期間的中美雙邊關係,並沒有因為任何事情而曾被惹毛過。」記者 vs CNN主持人。
全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領袖的歷史性會面氣氛融洽,讓投資人鬆了一口氣。過程中三大股市表現持穩,但週五終場收盤因川普空襲敘利亞、加上新公布就業數據不如預期而以小跌收盤。中國大陸將在今年十一月舉行十九大。此事攸關政治權力核心重組,可想而知習近平會希望在這之前的國際舞台風平浪靜,只要能把善變不可測的川普安撫好,就算功德一件。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俄恐攻頻傳 40年來800餘起逾3500亡 莫斯科劇院挾持事件 對峙57小時129亡 車臣黑寡婦四出 恐怖自殺炸彈攻擊 2004年兩名車臣黑寡婦 炸兩架客機89死 2004年車臣恐怖分子占學校 1200人淪人質 對峙3天遭血洗 恐怖分子掃射逾330死 俄地鐵人多殺傷力大 多次成為恐攻目標 車臣文化宗教不同於俄 自古爭取獨立 俄數千人赴敘利亞 加入ISIS行列 ISIS炸俄客機 堅定普丁轟炸敘利亞】
俄羅斯這一次恐怖攻擊的自殺炸彈客,來自於吉爾吉斯,也就是中亞地區。中亞地區現在是從原來的ISIS再擴散出去的極端主義的溫床,這使得俄羅斯未來可能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恐怖攻擊。原來的車臣、中亞,還有因為介入敘利亞內戰,它可能是一個完全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且它的情況只會越來越糟。這是《Foreign Affairs》美國外交事務期刊,對這一起恐怖爆炸所提出來的評論。
俄羅斯地鐵,再次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
對這個人口一億四千萬的北方國度而言,恐怖攻擊並不陌生。1970年起,俄羅斯發生超過800次恐怖攻擊,死亡人數多達3500多人。
自1999年普丁上台以來(當時是總理),恐怖攻擊也從未斷絕。
2002年10月23日,歌唱一半時,武裝分子突然衝上舞台,綁著炸彈的女炸彈客包圍觀眾。他們的要求是俄羅斯大軍立刻撤出車臣。
女炸彈客、車臣黑寡婦說「我們在這裡也是死,在車臣也是死,我們寧可死在這裡,拉幾百人陪葬。」
恐怖主義專家杭特說,「那次不是只有一位,而是所有炸彈客都是女性。」
俄羅斯稱她們為黑寡婦。
這些典型炸彈客都是女性,她們的家人在戰火中喪生,促使她們接受訓練,發動自殺炸彈攻擊。
劇院裡850多人淪為人質,3天的對峙,等來的是一個不完美的結局。
2002年10月26日清晨6點,在對峙57小時之後,俄方展開攻堅行動。俄方並不是直接持械攻入,而是先行施放一種從未用過的神秘氣體,將人質和自殺炸彈客都迷昏,使炸彈客無法引爆炸彈。
短暫的開火,在警方沒有一人受傷之下完成任務,本來應該是一場完美的勝利,但此時要慶祝,還太早了。
最終,129人死亡(包括人質),絕大部分是死於俄國安全部隊,用來迷昏恐怖分子的氣體。
2004年8月,兩架自莫斯科起飛的客機,幾乎同時爆炸墜毀。
犯案的,又是兩名車臣女子。
兩架客機總死亡人數 89人。
一個月後,便是那場震驚全球的血腥屠殺。俄國近代史上最慘痛的恐怖攻擊,發生在2004年9月1日。
32名全副武裝的蒙面男女,突然闖進吉爾吉斯北部Beslan一所學校,強迫所有人進入體育館,一開始官方公布人質約350人,事實上,遭挾持人數超過1200人,從恐怖分子拍攝的影帶可以看到,他們在籃球框上綁了威力強大的炸彈。人質事件以俄國部隊強行攻堅學校告終。
對峙第三天,體育館傳出巨大爆炸聲響,沒有人確定爆炸因何而起。
那是地獄的場景,一場大屠殺,半裸且嚇壞了的孩子和家長,從體育館往外衝,恐怖分子就從背後開槍,掃射人群。
最終超過330人死亡,其中包括186名學童。
倖存者 Marina Misikova說,「在那場慘劇之後,我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我看到好多孩子死掉,多可愛的孩子,但我還是要堅強,為其他孩子活下去。」
人潮擁擠,而且空間封閉的地鐵,可以輕易造成強大的殺傷力,很快地,就成為伊斯蘭激進組織攻擊的目標。
莫斯科地鐵也曾是自殺炸彈的目標,2004與2010的兩次恐怖攻擊,造成80多人喪命。
2009年11月27日 一列由首都莫斯科,開往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的特快列車,因炸彈攻擊而出軌,28人死亡。
2011年1月25日,又有36人死在莫斯科Domodedova機場,遭到自殺炸彈攻擊。
在此次聖彼得堡地鐵爆炸案之前,最近的一次恐攻是在2013年,發生在俄羅斯南部大城伏爾加格勒。
不到24小時之內,伏爾加格勒接連兩起自殺炸彈攻擊。
首先,是車站遇襲,18人遇害,一天之後,一輛巴士遭自殺炸彈引爆,又死了16人。
絕大多數的恐怖攻擊,都來自車臣分離主義分子。
車臣在18世紀時,曾經是活躍於中亞地區,最會打仗的伊斯蘭國家,過去兩個世紀以來,歷經鄂圖曼,帝俄和蘇聯的統治。它所在的高加索地區,是俄羅斯最貧窮落後的地區,文化和宗教信仰,也和俄羅斯人格格不入,爭取獨立自決的聲浪始終不曾中斷。
1991年蘇聯解體前後,相關聯邦紛紛獨立成立新的國家,唯獨車臣,俄羅斯不放。
車臣的教義傾向伊朗遜尼派,俄國不能讓擁有石油、領海、核子資源的國度,落入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手中,美國帶頭的西方勢力更不樂見。
波羅的海三小國1990年獨立時,引起美國的同情,代表著冷戰時期美國對蘇聯的掣肘。但1994年的葉爾欽,已不是赫魯雪夫或史達林,他是美國積極交往的朋友,當冷戰時期的兩大霸主合作,車臣的悲劇正全面展開。
1994年為了鎮壓車臣叛變,當時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出動四萬大軍,造成一場十萬人死亡的屠殺慘劇。車臣首都格洛茲尼幾乎被夷為平地,聯合國的報告中形容它,「是地球上被摧毀的最徹底的城市」。
蘇聯解體後,車臣和莫斯科一共爆發兩次戰爭,其中一場,正是由現任總統普丁發動。
普丁上台後,對伊斯蘭激進份子展開無情掃蕩,成功把要求獨立建國的分離派勢力,驅離車臣。
車臣叛軍為了躲避鎮壓,流竄到鄰近的共和國,反倒讓分離勢力,擴散到達吉斯坦和印古什塔。他們和俄羅斯的衝突不曾平息,車臣獨立分子相信,獨立的路「是用血鋪出來的」。而現在,俄羅斯又多了來自ISIS的威脅。
情資顯示,俄國境內有數千人前往敘利亞,加入伊斯蘭極端組織。
2015年10月 ISIS的炸彈,炸毀一架自西奈半島起飛的俄國客機。
這一炸,224人死亡。
俄羅斯總統普丁說,「在西奈半島發生的謀殺,是對我俄羅斯最血腥的犯罪。我們會上天入地,無論你們這些凶手躲在何處,我們會找到你們,無論你們這些凶手藏身何處,我都會消滅你們。」
普丁總統告訴全國人民,這就是為什麼他會在2015年下令空襲敘利亞,就是為了在恐怖分子回到俄國犯案前,將其全數殲滅。
《華爾街日報影音網站》附上英文視頻連結:
49歲史上最年輕大法官戈薩奇宣誓就職最高法院大法官 Gorsuch Sworn In as Supreme Court Justice (3:44)
週一,戈薩奇在白宮宣誓就職最高法院大法官,遞補因前大法官Antonin Scalia辭世,而空出將近14個月的懸缺。戈薩奇的就任,使得九人最高法院,成為保守派佔大多數(5:4)的局面。
http://www.wsj.com/video/gorsuch-sworn-in-as-supreme-court-justice/9E83BA19-C7C6-425D-B097-E0612107BEDA.html
《文茜的世界周報》歐洲危機年系列:英國執政黨大老揚言不惜為直布羅陀和歐盟一戰
【英國脫歐首相梅伊內外交迫 對外歐盟立場強硬要求付清高昂賠償後才談貿易 對內無法交代自由市場與移民管控的美好願景 現又冒出與西班牙淵源深厚的英屬直布羅陀管轄權爭議 歐盟與西班牙要求日後直布羅陀事務都應與西班牙協商 西班牙軍艦更在上週進出直布羅陀海域 英國出現學習柴契爾夫人福克蘭戰役”不惜一戰”聲音 以民族主義戰爭解決英國困境】
3月29日,倫敦才剛剛寄出離婚協議書,墨水都還沒乾,雙方已經開始為了小孩子的監護權,鬧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裡,一共6頁,梅伊首相依里斯本條約第50條規定,正式來函啟動英國脫歐的談判,」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說。
這個面臨家長分居風暴的小孩,是個身高體重橫豎6.8平方公里,3萬人口,硬生生戳在西班牙胸口的一塊石頭,大搖大擺插著英國國旗的直布羅陀,高傲地俯瞰著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船隻的穿梭,是無心還是蓄意,在英國首相梅伊長達6頁的信裡,完全沒有隻字片語,提到這個寄養在西班牙懷抱裡的領土。
「完成談判之後,當英國與歐盟建立起新的貿易關係時,這裡將會繁榮起來,我們將看到首相為一個真正的,全球視野的英國進行談判,我們也將看到直布羅陀,成為一個真正全球性的英屬直布羅陀,」直布羅陀總督Fabian Picardo說。
自從1713年割讓給英國之後,三百年來,西班牙從來沒有放棄拿回直布羅陀的希望,直布羅陀也曾經是雙方外交衝突的焦點,多年來之所以相安無事,正是因為西班牙在1986年,加入歐洲共同市場之後,布魯塞爾一直扮演者居中調停的角色,雖然直布羅陀在2016年以96%高票反對脫歐,但是也在2002年以99%比例拒絕歸屬西班牙,英國脫歐讓情況更為尖銳,直布羅陀面臨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難題,如何繼續以英屬殖民地的身分,享受歐盟人才物流和資金的市場。
是好心還是多事,四月一日歐盟主動表示英國脫歐之後,直布羅陀應該暫時,由英國和西班牙共同管理,英國國防部長不認為,這是歐盟在愚人節開的玩笑,4月2日立刻回應,「我們會照顧直布羅陀,(怎麼照顧),直布羅陀將受到所有的保護,因為直布羅陀的主權,絕不會在沒有直布羅陀人民同意的情況下改變,而且他們非常清楚地表示不想生活在西班牙統治之下,而且歐盟的指導原則草案很有趣,歐盟認為西班牙說的不是全盤的主權轉移,」英國國防部長 MICHAEL FALLON VS記者。
在盧森堡參加會議的英國外交部長,也發表聲明,「我認為政府的立場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直布羅陀的主權是不變的,也不會改變,如果沒有直布羅陀和英國人民明確支持和同意,就不可能改變,未來也不會改變,謝謝,」英國外交部長BORIS JOHNSON說。
但是在懷念大英帝國,輝煌殖民歷史的保守黨鷹派元老眼裡,這兩位面對脫歐,內外壓力的內閣閣員顯然不夠強硬,「我不擔心,現在如果我們先處理直布羅陀,我認為毫無疑問,我們的政府將會捍衛直布羅陀,三十五年前,在同一週,另一位女首相派出了一個戰鬥團隊,繞過大半個地球去,捍衛另一小群英國人的自由,和另一個西班牙語國家的抗爭,我絕對相信我們的現任總理,以同樣決心來捍衛直布羅陀人民,」前任保守黨國會黨團主席LORD MICHAEL HOWARD說。
這些「不惜一戰」的談話,令人想起1982當年,面臨全國工會抗爭的英國首相柴契爾,當時四面楚歌,倫敦滿地垃圾,正如今天脫歐災難中的梅伊,然後她如何藉由福克蘭戰爭,站穩鐵娘子的歷史定位,並且一舉化解國內政局危機。
是的,1982年春天,阿根廷獨裁的軍事政權,為了掩飾內政問題,出兵佔領外海的英屬福克蘭群島,面對國內蕭條的經濟,衰落的工業,低迷的人氣聲望,執政第三年的柴契爾夫人,出其不意的在4月2日,決定出兵捍衛福克蘭群島主權,向另一個西班牙語系國家宣戰,歷時兩個月,犧牲了649名阿根廷和258名英國士兵,再度在阿根廷外海的福克蘭群島,插上英國國旗,鐵娘子一戰成名,且外交戰果轉至國內支持度,成功化解危機,她贏得1983年大選,順利連任。
梅伊從來沒有隱藏,她對柴契爾夫人的崇拜,面對英國脫歐,她有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內在壓力,但沒有人會覺得,曾經擔任保守黨國會黨團主席的,Lord Howard是在開玩笑,愚人節已經過了,比利時的七七日報4月3日的頭版頭條質問,"直布羅陀--英國和西班牙可能開戰嗎"。
第一次國際外交語言這麼明白直接,不需要琢磨推敲,也毫無模糊空間,「重置到過去式福克蘭群島這樣的劇情,實在是離譜了,我坦白地認為,英國某些人正在失去他們的幽默感,實在沒有理由,」西班牙外長ALFONSO DASTIS說。
唐寧街10號也不得不透過發言人,出面緩頰,因為發言緬懷福克蘭戰爭的,不是民粹大咖法拉奇,而是執政黨的元老爵士,「我對英國脫歐談判的重點,在於確保我們在貿易和其他事項上,包括與歐盟在英國和直布羅陀的未來合作,我們將與直布羅陀政府緊密合作,就像我們近幾個月一樣,我們將繼續這樣做,以確保我們得到這些符合我們最大利益的會談的結果,」英國首相梅伊說。
但是另一方面,西班牙從來不掩飾,可以利用冗長的邊境檢查,和直布羅陀對外聯絡的機場,來報復不准西班牙漁船,在其海域捕魚的種種新仇舊恨,目的不在捕魚的西班牙海軍,選擇在風和日麗的4月4日,進出直布羅陀海域。
「我們目前所獲得的是指示成員國給予理事會的指導原則,理事會將一起與所有成員國討論這些指導原則,並在4月29日,我們將確認這些準則,我們要聲明,在馬德里,布魯塞爾和歐盟其他首都,直布羅陀不會是這些談判中,討價還價的籌碼,直布羅陀屬於直布羅陀人民,我們希望隸屬英國,這一點不會改變,沒有人能透過剝奪我們屬於的英國主權,來毀滅我們的靈魂,」直布羅陀總督Fabian Picardo說。
4月5日歐洲議會以516張贊成票,166張反對票,50張廢票,通過強硬處理英國脫歐的決議,是的,直布羅陀沒有選擇脫歐,但是口口聲聲號稱,尊重在地居民意向的各方勢力,顯然無法杜絕自己,淪為脫歐談判籌碼的命運。
這個歐洲最後殖民地,就像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沒有權利在離婚風暴裡,選擇靠哪邊站。
《文茜的世界周報》歐洲危機年系列:英國執政黨大老揚言不惜為直布羅陀和歐盟一戰
【英國脫歐首相梅伊內外交迫 對外歐盟立場強硬要求付清高昂賠償後才談貿易 對內無法交代自由市場與移民管控的美好願景 現又冒出與西班牙淵源深厚的英屬直布羅陀管轄權爭議 歐盟與西班牙要求日後直布羅陀事務都應與西班牙協商 西班牙軍艦更在上週進出直布羅陀海域 英國出現學習柴契爾夫人福克蘭戰役”不惜一戰”聲音 以民族主義戰爭解決英國困境】
3月29日,倫敦才剛剛寄出離婚協議書,墨水都還沒乾,雙方已經開始為了小孩子的監護權,鬧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裡,一共6頁,梅伊首相依里斯本條約第50條規定,正式來函啟動英國脫歐的談判,」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說。
這個面臨家長分居風暴的小孩,是個身高體重橫豎6.8平方公里,3萬人口,硬生生戳在西班牙胸口的一塊石頭,大搖大擺插著英國國旗的直布羅陀,高傲地俯瞰著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船隻的穿梭,是無心還是蓄意,在英國首相梅伊長達6頁的信裡,完全沒有隻字片語,提到這個寄養在西班牙懷抱裡的領土。
「完成談判之後,當英國與歐盟建立起新的貿易關係時,這裡將會繁榮起來,我們將看到首相為一個真正的,全球視野的英國進行談判,我們也將看到直布羅陀,成為一個真正全球性的英屬直布羅陀,」直布羅陀總督Fabian Picardo說。
自從1713年割讓給英國之後,三百年來,西班牙從來沒有放棄拿回直布羅陀的希望,直布羅陀也曾經是雙方外交衝突的焦點,多年來之所以相安無事,正是因為西班牙在1986年,加入歐洲共同市場之後,布魯塞爾一直扮演者居中調停的角色,雖然直布羅陀在2016年以96%高票反對脫歐,但是也在2002年以99%比例拒絕歸屬西班牙,英國脫歐讓情況更為尖銳,直布羅陀面臨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難題,如何繼續以英屬殖民地的身分,享受歐盟人才物流和資金的市場。
是好心還是多事,四月一日歐盟主動表示英國脫歐之後,直布羅陀應該暫時,由英國和西班牙共同管理,英國國防部長不認為,這是歐盟在愚人節開的玩笑,4月2日立刻回應,「我們會照顧直布羅陀,(怎麼照顧),直布羅陀將受到所有的保護,因為直布羅陀的主權,絕不會在沒有直布羅陀人民同意的情況下改變,而且他們非常清楚地表示不想生活在西班牙統治之下,而且歐盟的指導原則草案很有趣,歐盟認為西班牙說的不是全盤的主權轉移,」英國國防部長 MICHAEL FALLON VS記者。
在盧森堡參加會議的英國外交部長,也發表聲明,「我認為政府的立場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直布羅陀的主權是不變的,也不會改變,如果沒有直布羅陀和英國人民明確支持和同意,就不可能改變,未來也不會改變,謝謝,」英國外交部長BORIS JOHNSON說。
但是在懷念大英帝國,輝煌殖民歷史的保守黨鷹派元老眼裡,這兩位面對脫歐,內外壓力的內閣閣員顯然不夠強硬,「我不擔心,現在如果我們先處理直布羅陀,我認為毫無疑問,我們的政府將會捍衛直布羅陀,三十五年前,在同一週,另一位女首相派出了一個戰鬥團隊,繞過大半個地球去,捍衛另一小群英國人的自由,和另一個西班牙語國家的抗爭,我絕對相信我們的現任總理,以同樣決心來捍衛直布羅陀人民,」前任保守黨國會黨團主席LORD MICHAEL HOWARD說。
這些「不惜一戰」的談話,令人想起1982當年,面臨全國工會抗爭的英國首相柴契爾,當時四面楚歌,倫敦滿地垃圾,正如今天脫歐災難中的梅伊,然後她如何藉由福克蘭戰爭,站穩鐵娘子的歷史定位,並且一舉化解國內政局危機。
是的,1982年春天,阿根廷獨裁的軍事政權,為了掩飾內政問題,出兵佔領外海的英屬福克蘭群島,面對國內蕭條的經濟,衰落的工業,低迷的人氣聲望,執政第三年的柴契爾夫人,出其不意的在4月2日,決定出兵捍衛福克蘭群島主權,向另一個西班牙語系國家宣戰,歷時兩個月,犧牲了649名阿根廷和258名英國士兵,再度在阿根廷外海的福克蘭群島,插上英國國旗,鐵娘子一戰成名,且外交戰果轉至國內支持度,成功化解危機,她贏得1983年大選,順利連任。
梅伊從來沒有隱藏,她對柴契爾夫人的崇拜,面對英國脫歐,她有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內在壓力,但沒有人會覺得,曾經擔任保守黨國會黨團主席的,Lord Howard是在開玩笑,愚人節已經過了,比利時的七七日報4月3日的頭版頭條質問,"直布羅陀--英國和西班牙可能開戰嗎"。
第一次國際外交語言這麼明白直接,不需要琢磨推敲,也毫無模糊空間,「重置到過去式福克蘭群島這樣的劇情,實在是離譜了,我坦白地認為,英國某些人正在失去他們的幽默感,實在沒有理由,」西班牙外長ALFONSO DASTIS說。
唐寧街10號也不得不透過發言人,出面緩頰,因為發言緬懷福克蘭戰爭的,不是民粹大咖法拉奇,而是執政黨的元老爵士,「我對英國脫歐談判的重點,在於確保我們在貿易和其他事項上,包括與歐盟在英國和直布羅陀的未來合作,我們將與直布羅陀政府緊密合作,就像我們近幾個月一樣,我們將繼續這樣做,以確保我們得到這些符合我們最大利益的會談的結果,」英國首相梅伊說。
但是另一方面,西班牙從來不掩飾,可以利用冗長的邊境檢查,和直布羅陀對外聯絡的機場,來報復不准西班牙漁船,在其海域捕魚的種種新仇舊恨,目的不在捕魚的西班牙海軍,選擇在風和日麗的4月4日,進出直布羅陀海域。
「我們目前所獲得的是指示成員國給予理事會的指導原則,理事會將一起與所有成員國討論這些指導原則,並在4月29日,我們將確認這些準則,我們要聲明,在馬德里,布魯塞爾和歐盟其他首都,直布羅陀不會是這些談判中,討價還價的籌碼,直布羅陀屬於直布羅陀人民,我們希望隸屬英國,這一點不會改變,沒有人能透過剝奪我們屬於的英國主權,來毀滅我們的靈魂,」直布羅陀總督Fabian Picardo說。
4月5日歐洲議會以516張贊成票,166張反對票,50張廢票,通過強硬處理英國脫歐的決議,是的,直布羅陀沒有選擇脫歐,但是口口聲聲號稱,尊重在地居民意向的各方勢力,顯然無法杜絕自己,淪為脫歐談判籌碼的命運。
這個歐洲最後殖民地,就像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沒有權利在離婚風暴裡,選擇靠哪邊站。
《經濟學人雜誌》好文選讀
「安於現狀的美國已經活力不再?| 書評」
〜〜美國向來被視為一片充滿機遇的土地:多樣性是她的優勢所在,也寫入了“合眾為一”的國家格言 。美國人擁抱變化與再創造,並為此自豪。但經濟學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在新書《自滿階級》(The Complacent Class)中戳破了這種自大的幻想,他指出:美國正在失去激情,國民漸漸安於停滯,美國的創業精神也陷入了困境。生產力和生活水準增長緩慢,多元化被小圈子取代,正在帶來更深遠的後果。美國要想恢復元氣,路途似乎更加遙遠和坎坷。
有人說,美國是一片充滿機遇的土地。美國人在開國元勳們的雄心鼓舞下盡情揮灑自己的活力。多樣性是美國的優勢所在,也寫在了美國的國家格言——E pluribus unum(“合眾為一”)中 。美國人擁抱變化與再創造,而他們也樂意認為這一點將美國與歐洲或亞洲國家區別開來。
經濟學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認為這種完美之說是洋洋自得的無稽之談。他說,美國正在失去激情,美國人也漸漸安於停滯。在他的新書《自滿階級》(The Complacent Class)中,考恩表明,美國人搬家比以往更少,穿越州界的頻次是1948年至1971年間平均頻次的一半。他們持續做一份工作的時間更長了。美國的創業精神也陷入了困境。市場正變得越來越集中。新創立的公司更少了,許多創業公司為了增長而苦苦掙扎。即使在志得意滿的技術行業,新公司創建和擴張的數量已在2000年達到了頂峰。生產力和生活水準增長緩慢讓美國變得更像歐洲和日本了。
從表面上看,美國人享有的選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從音樂流媒體服務Spotify上提供的超過1400種音樂類型,動動手指就可挑挑揀揀的約會人選,到點一個按鈕就可閱覽的絕版書籍,消費者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優越過。但是,能夠選擇完美的產品、居住地或伴侶也有其陰暗的一面。自由選擇意味著人們從來沒有像這麼容易地與同類人結婚、聚居或把孩子送入同一所學校。在南部,白人占多數的學校在1988年時黑人學生的比例為44%,而2011年這一數位為23%——比1968年時還低。因收入造成的隔離在過去幾十年裡急劇上升。美國的精英們在餐桌上交談時可能會歌頌多元化,但實際上美國人正在把自己封閉在志同道合者的小圈子裡。
隔離會抑制增長、阻礙創新。貧窮的州以前還能夠通過提供有前途的就業機會加之更便宜的住房來吸引優秀人才。但現在,沒有人覺得路易斯安那能趕上矽谷。考恩說,過去幾十年間,較貧窮的州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人們不期望它們能夠趕上,這使得它們更難翻身。
就經濟隔離而言,市場力量幫不上什麼忙,至少在許多仍限制建造更多廉價房屋的市場裡是這樣。將最好的住房分配給出價最高者的住房市場將不可避免地把窮人推到視線之外——於是眼不見心不煩了。受過良好教育的富裕人群希望相互比鄰而居,高房價很方便地防止了窮人在旁邊煞風景。
考恩說這會帶來嚴重後果。在大蕭條時期長大的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有一套理論,認為金融穩定會滋生過度自信,撒下未來不穩定的種子。他不認同高效市場能保護資本主義社會免受災難這一流行觀念,因而他生前很大程度上被忽視。直到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機證實了他的理論,他的思想才得到了廣泛的承認。自滿的金融家、監管機構和央行行長聽任風險累積起來,將整個體系置於危險之中。
儘管如此,考恩的診斷,即美國的優勢被分裂和保護強者的意願所削弱仍有一定的道理。考恩說,美國富人的錢袋,以及被錢袋拒之門外者缺乏機會是一個不斷惡化的問題。在危機時,體制的腐朽會讓它沒有能力應對。他在最後一章中揭示了他的擔憂,即過去15年中最重要的事越來越可能是“歷史的週期性模型的預測能力比持續進步模型更強” 。
但在這些美好的情景中,他的分析仍然不安地表現出了悲觀的情緒。更有可能出現其他形式的混亂,如民粹主義政客播撒分裂的種子甚至是跨國暴力。要從這樣的狀況回到一個恢復元氣、充滿活力的美國,路途似乎更加遙遠和坎坷。在週期中,上升之前往往要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