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甲午战争——清帝国的溃败(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5 14:0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26
120年前的今天,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开战以前,清帝国以四亿人口、总数上百万的军队和号称“亚洲第一”的海军,占据东亚霸主的交椅。开战后,清帝国却在与“后进国家”日本的初次交锋中就栽了大跟头。这场战争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清帝国从制度到人心的全面崩溃。 ​图片来源 综合供稿​​图片编辑 Cerberus

​腾讯图片 编辑出品

1/28
120年前的今天,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开战以前,清帝国以四亿人口、总数上百万的军队和号称“亚洲第一”的海军,占据东亚霸主的交椅。开战后,清帝国却在与“后进国家”日本的初次交锋中就栽了大跟头。这场战争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清帝国从制度到人心的全面崩溃。


2/28
1894年初,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主张征讨日寇、驱逐权奸,一时全国多地揭竿起事。起义军的反日倾向给了日本出兵的理由。1894年6月12日,日本军队在仁川登陆。


3/28
清朝为维护朝鲜王朝而卷入了与日本的战争。那么清国为之作战的朝鲜王朝又是怎样的呢?19世纪末的朝鲜统治层,以高宗为代表的维新派和其父兴宣大院君代表的保守派长期争权,双方把清国和日本当成政治筹码,所谓亲华亲日之间的立场转换没有节操可言。图为朝鲜国王高宗一家。​


4/28
这种政治墙头草以高宗的正妻闵妃(她在韩剧中有个更为人所知的称号“明成皇后”)最具代表性,起初她谋划引入日本势力打压大院君,后因被维新派疏远转而亲华,多次靠清军扫除政敌。甲午战后,失势的闵妃又欲联俄抗日,因败露而被日本人杀死。​


5/28
早在1887年,身为清朝驻朝鲜特使的袁世凯就已注意到当地局势的危险性,上书李鸿章,建议清政府或彻底吞并朝鲜;或联合西方列强共同控制,使日本不敢下手;但他的上书受到朝廷冷遇。​


6/28
战争一开始,日清两国间就在开战目的上显示了差异——清政府应藩属国请求出兵助剿,以镇压农民起义为目标;日军有备而来,目的则是扩张。1894年7月25日,日军不宣而战,在丰岛海域袭击向朝鲜增兵的清军船队,甲午战争爆发。​


7/28
丰岛一战中,运载清军的英籍商船高升号被日舰击沉,舰上八百余名清军连带部分欧洲船员溺毙。英国法庭审判高升号一案时,日本利用暗中行贿等手段成功渲染其行动的合理性,最终日方被判无过错,此案至今仍是国际海事法经典判例。图为法国报纸版画描绘的高升号幸存清军。​


8/28
7月28日,日本陆军袭击驻牙山清军,清军迅速败退。败将叶志超却谎报称战胜,受到蒙在鼓里的清政府嘉奖。随后,汉城、平壤相继失守。图为日军占领平壤后捕获的清军战俘。​


9/28
清军面对日军一触即溃,数据说明一切:整场甲午战争,日军人均仅发射8发子弹。追击千里的日本士兵连开枪的机会都难觅。​


10/28
入朝清军与日军数量相仿,出征时每枪带150发,后增发50万发。即使是朝鲜境内最激烈的平壤战役,清军也仅打死了180名日军。多数时候,清军上阵胡乱射击,打光子弹就逃回禀报我军已奋勇战至弹尽,以伪造战果。​


11/28
清军败兵沿途劫掠平民,与强盗无异,在朝鲜人中激起强烈反感,众多朝鲜军民反而协助入侵日军抓捕清军。​


12/28
日军战胜使当时立场亲日的兴宣大院君得势。牙山战后,朝鲜官方在万里仓临时修建“凯旋门”,欢迎日本进军。​


13/28
随着清军败走朝鲜,战场逐渐推移至大清国境内。1894年9月17日,日清爆发黄海海战。黄海海战让北洋舰队主力受重创,退入旅顺,制海权彻底被日军掌握。​


14/28
可笑的是,参加海战并被日军俘虏的广丙,其舰长曾致函乞求日军放还军舰,称广丙属广东水师,而非北洋水师。​


15/28
1894年10月9日,日军登陆大连湾,向旅顺进攻。旅顺要塞坐拥德国工程师设计的完善堡垒体系、充足的弹药,面对日军进攻却没有能坚持过一天者,甚至有要塞完整落入日军之手,巨炮反被敌所用。10月25日,旅顺陷落。​


16/28
日军在旅顺城内进行了相当血腥的屠杀,全城仅36人幸存。日军的罪被在场的西方记者记载下来并登上报纸,旅顺事件给日本造成了开战以来国际舆论上的空前危机。​


17/28
日本政府宣称西方报道不实,再次全面动员进行危机公关——宣称旅顺清军屠戮日军战俘,并在随军记者面前大秀如何优待清军俘虏,操纵国际舆论倾向对日方有利。​


18/28
在战争中,随日军行动的日本和西方记者达114人;相比下,清军不仅不许记者随军,还砍了两名误入清军战线的西方记者的头,任由日本把战争包装成了文明对野蛮的较量。​


19/28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檄文《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为入侵清帝国本土打出驱除鞑、虏的旗号。其拿捏中国人心之准,以至于有民众追崇日军,日军在中国境内也把扮演“解放者”的门面功夫做足,图为日军在占领区设立的施粥点。​


20/28
对接受了数千年封建统治的多数中国民众而言,占领者是日本人还是别人没多大区别。为日军工作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一个的工作机会。​


21/28
1895年1月,日军登陆山东荣成,围攻北洋水师最后的基地威海卫。2月17日,威海卫守军投降,日军在众多随军记者的见证下为清军俘虏治疗。图为威海卫清军降兵被日军运上岸等待遣散。​


22/28
日军还礼送自杀殉国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灵柩离开。而清政府将北洋水师覆灭归罪于丁汝昌的无能,光绪下旨“抄没家产”。丁的遗体还被清廷穿上囚衣,不准入土。直至1910年,清廷才为丁汝昌平反。图为日方描绘的威海卫清军向日军投降场面。​


23/28
日方总动员24万人,死亡13488人。其中战死者共1132人,而病死却达11894人,10倍于战死者。可以说,日军最大的敌人不是清军,而是疾病。​


24/28
与清朝的战争还在进行中时,1894年12月,日本就流放了兴宣大院君,重扶此前向清政府乞兵的高宗上台。1895年4月,清日《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从此,朝鲜在日本主导下开始近代化改革。​


25/28
1895年1月,朝鲜高宗宣告断绝与中国千年的宗藩关系,1897年,高宗称帝。接受大清使节递交国书时,“西装戎服,握手为礼,立受国书”俨然已跑步迈入了先进国家。但仅仅几年后,1910年,朝鲜即被日本完全吞并。​


26/28
战争的尾声富有戏剧性。1895年5月,日军登陆台湾准备接管,他们遭遇了意料之外的大麻烦:曾长期与清军作战的高山族原住民同样敌视日本人,展开激烈的抵抗。​


27/28
在征服台湾的过程中,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642名日军阵亡,直至当年11月8日,日军才宣告基本控制台湾。​


28/28
正是这些手中仅有弓箭、鸟枪这类兵器的高山族原住民,给日军造成了空前的损失,甚至高于与清军作战中阵亡的日军人数。​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5 16:45 , Processed in 0.0659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