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的人都知道,1968年左右,中国的国际环境极端的恶劣,1969年中苏发生的边境冲突,而且事态非常严重,苏联打算对中国进行核手术,苏联百万大军屯兵中苏边界,中苏的力量对比苏联的力量是压倒性的。针对当时的严峻的形势,毛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方针,对苏联采取示强而有准备的策略,加上中国拥有原子弹和氢弹,使苏联不敢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因此中国躲过了苏联遭受德国进攻式的悲剧。现在想起来真是有点后怕,在这一点上,毛主席比斯大林更英明更伟大。假如当时的苏联对德国示强,并且有准备的话,也许德国不敢主动地进攻苏联,给苏联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尽管后来苏联战胜了德国。 中国当时示强而有准备的策略是什么呢?知青上山下乡就是一个有准备的措施。试想一下,如果当时遭到苏联的进攻,首先遭受损失的必然是城市和城市人口,把成千上万的知青部署到农村去本身就向苏联表明中国准备同苏联开战,同时成千上万的知青也是中国的一个巨大的优势,所以说知青上山下乡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的一部分,对阻止苏联对中国的侵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落实“深挖洞”的战略,全国各地确实挖了很多防空洞,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同时在全民思想上也“深挖洞”,做好战争的准备。全国各地的防空洞虽然在实际当中没有应用,但是对阻止苏联的侵略起到了心里上的巨大作用。谁还会说,由于没使用核武器而说核武器在战争中不起作用?核武器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在侵略者的心理上起着威慑作用,阻止日本再一次侵略中国,是中国永不倒的长城,中国从此永远不会被侵略,对全国人民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两弹一星一艇都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建成的,所以说文化大革命在历史上拯救了中华民族。 我当时也是知青一分子,到农村吃了很多苦,而且失去了应届高考的机会,但是想到祖国没有遭受被侵略的历史劫难,我的那点苦难算什么?算是我对祖国的一点报答吧,没有国,哪有家?评价历史要看主流,不会有人因为苏联卫国战争的巨大损失而诋毁苏联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历史意义,除非站在对立的立场。同理,不应该由于文化大革命有一点非主流的表现而否定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就是建成了两弹一星一艇,如果没有文革,中国会失去造出核武器的历史机遇。中国现在如果没有核武器,只能屈辱地接受美国的讹诈。正是中国有了核武器,才有反制美国贸易战的底气。不要以为现在的和平和幸福生活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的民主资本家们为什么没有成功地发展民族工业?是因为日本侵略打断了中国发展的历程,同样道理,如果没有原子弹的保护中国可以和平的建设中国的经济吗?清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据说占世界的30%,为什么还是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可靠和强大的国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