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垃圾婚姻,不如单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17:5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 -


  结婚3年


  陌生人变仇人


  有一期访谈节目《透明人》很火,里面一位离婚律师,一共处理过超过400起离婚案件。她说,现在的婚姻,从七年之痒,变成了三年之痒。


  一段婚姻,以前的恩爱期是7年;而如今的恩爱期,已经缩短到了3年。


  结婚之前,他们是陌生人;结婚之后,他们是夫妻;可是结婚三年之后,他们就变成了仇人。


  有人问离过婚的女人:“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嫁给现在的老公吗?”


  她们的回答怒火冲天:“下辈子,我希望在一个互不相识的场景下遇到老公,然后一板砖把他打得生活不能自理,扭头就走,希望是监控盲区,他大爷的。”


  以前离婚,讲究个好聚好散,现在离婚,是仇人之间的对决,“离婚是吗?好!钻戒还给我。”“我们还有一卷卫生纸,分不分?”“分!”


  这让我想起电影《心花路放》的片头,黄渤饰演的耿浩,和袁泉饰演的康小雨离婚,为了分家,耿浩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一分为二:


  沙发用锯子锯成了两半;电冰箱用锯子锯成了两半;电视也用锯子锯成了两半。多年的夫妻,没有了一丝情分。


  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


  新婚时,在一起时的美好承诺和憧憬,为什么会落得个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的结局。


  曾经想和你一起终老,现在只想赶快和你终了。这就是很多人婚姻中的现实。  


  《透明人》节目


  - 02 -


  垃圾婚姻


  有一种婚姻,我想称之为垃圾婚姻。


  这个词虽然刺眼,但用来形容很多人的婚姻现实,一点不为过。所谓垃圾婚姻,完全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没有感情基础,没有经营意识,结婚之后都受折磨;只有对对方的期待,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需要改变。


  结婚之后都在苛求对方;遇到问题只会吵,吵起来就控制不住,最终不分出个谁对谁错一定不会结束。


  都希望对方付出、妥协,都希望对方能多考虑自己,谁都不愿意让步。类似这样的婚姻,必然会离婚,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也许你会说,谁的婚姻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啊,难道都是垃圾婚姻吗?


  是的,其实每一段婚姻,都会或多或少出现这种情况,但垃圾婚姻之所以垃圾,就在于两个人都不愿意努力,让婚姻一直停留在垃圾状态。 


  《心花路放》


  - 03 -


  垃圾婚姻定律一:0交流


  作家桌子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妻子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捡到了之前丈夫不慎掉落的录音笔。录音笔是打开的,记录了她和丈夫两个人在家里的状态。


  妻子好奇,打开了录音笔。“她从里面听到了打哈欠的声音,翻书的声音,开关电视的声音,椅子拖动的声音,就是没有听到两个人的交流声。”


  妻子也试图和丈夫聊天,但所有的询问都被丈夫用“嗯,哦,是吗”带过,随后,一切风平浪静,整个家,又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后来,妻子实在忍受不了这种可怕的安静,她问丈夫:“你听到什么声音了没有?”


  丈夫:“什么声音啊!”


  妻子流着泪说:“就是什么声音都没有,好安静啊!”


  这是很多人婚姻生活的日常:“零交流”,垃圾婚姻定律之一就是“零交流”。


  回了家,你玩你的手机,我看我的电视;你玩游戏,我追韩剧。即使坐在同一张沙发上,也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0交流”对于婚姻的杀伤力有多大?所谓“至亲至疏夫妻”,世界上最亲密的,是夫妻;世界上最疏远的,也是夫妻。


  情感作家婷一说:


  “如果夫妻之间连基本的交流都没有,那你只是孩子他妈;他只是孩子他爸。你不是他妻子,他也不是你丈夫。” 


  - 04 -


  垃圾婚姻定律二:


  不平等的付出


  有读者给我们留言,婚姻最大的杀手,不是出轨,甚至不是家暴,而是那种差距太大的不平等付出。他爸妈离婚了,离婚的原因就是“不平等付出”。


  他妈妈是教师,爸爸是医生,两个人都性格开朗,都喜欢音乐和电影,似乎是天作之和,他怎么也想不到,爸妈会这么快离婚。


  那天,妈妈正在厨房做菜,爸爸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后来,爸爸问:“菜做好了吗?”妈妈回答:“做好一个了。”爸爸随即翻身起来,跑到餐桌上吃饭。


  妈妈做一盘菜,爸爸就吃那一盘。等到妈妈做完菜,从油烟满面的厨房解下围裙出来,爸爸吃饱了,留下剩饭残羹,又回到沙发上睡觉去了。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妈妈一直在隐忍。”


  那是一种令人心疼的心寒。一年后,妈妈提出离婚,没有发火,没有争吵,有的只是彻彻底底的绝望。


  爸爸一直不清楚离婚的真实原因,妈妈说:“我值得更好的,即使没有更好的,我一个人,也比现在好。”


  婚姻本是两个人平等的组合,需要共同的付出、妥协、理解和支持。


  而“不平等付出”状态持续时,就意味着另一方把婚姻的全部义务和责任,都扔给了你。 


  是啊,那还不如离了算了,说好的你要为我遮风挡雨,结果你就是我生命中最大的风雨。


  - 05 -


  垃圾婚姻定律之三:


  做别的事情有时间,


  陪伴总是没有时间


  2016年8月9日,在上海街头,双人沙发依次排开,40多为穿着单薄睡衣的年轻女白领,她们站在沙发上,举着白色牌子,进行无声抗议。


  这个场景,很像她们在家中,整宿等待下班归来的丈夫一样。每名女性都手举一块白色牌子,上面写着自己的心中语录:


  “做了一桌子你爱吃的菜,只有我一个人吃。” 


  “我不要名牌包包,我只要你抱抱” 


  “再贵的烛光晚餐,比不上你回家吃饭。” 


  “没有你抱着入睡,我天天失眠。” 


  “你知不知道,我已经怀孕4周了。”  


  有这样一份数据:72.6%的丈夫每周都会超时加班,60%的丈夫一周和妻子孩子待在一起的娱乐时间,不超过3小时。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妻子见隔壁老王的时间,比见你的时间,多多了。


  或者,你老公见隔壁小李的时间,比看到你的时间,多多了。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如果你的爱人一天连陪你吃晚饭的时间都没有,那就是不重视,不在意。


  再懒的人,如果第二天早上7点有面试或者要赶飞机,他一定会把闹钟设置在6点,而且连续设置很多个。


  因为重视,会想方设法去做到。


  一天一顿晚饭的陪伴时间都没有,任何借口都是不重视这段关系的体现,如此缺乏陪伴的婚姻,一定是垃圾婚姻。


  - 06 -


  垃圾婚姻定律之四:


  注意力稀释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你觉得你的婚姻快走到尽头了?”


  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半年没一起好好吃个饭了,周末软磨硬泡,叫他陪我出去吃饭。他答应了,找了一家西餐馆。点了都是他爱吃的菜。结果没想到人家一顿饭的时间,接了15个电话,我一句话没插上。”


  另一个回答是这样的:“每天加班到深夜回家,即使不加班,也会玩到深夜回家。我威胁他,如果再这么晚回家,我们就离婚。


  然后接下来一周,他早早回家。两个人坐在客厅看电视,人家躺在沙发上玩了几个晚上王者荣耀。”


  情感心理学家道夫尔·杰妮提出“注意力稀释”,指的是:“你虽然花时间在某个东西上,但你的注意力并不在其上。”  


  注意力稀释在婚姻中很可怕,杀伤力不亚于夫妻零交流。想想,你的妻子抱怨你陪伴她的时间太少,于是你每天准时下班。陪她吃饭,陪她看电视。


  表面上你人在她身边,可是你时时刻刻在玩手机,在打电话安排工作。


  人在,心不在。这就是注意力稀释。造成的错觉就是:好不容易出去看场电影,你却接了15个电话,你把这场婚姻当成什么了?!


  - 07 -


  垃圾婚姻定律之五:冷暴力


  香港男演员余文乐结婚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纷纷祝福。半年后,她妻子就遭到了冷暴力对待。


  妻子怀孕,一起去吃饭,余文乐在旁边一声不吭地玩手机,沉迷游戏不能自拔;明明知道妻子怀孕在身,还走在她身边抽烟,丝毫不顾二手烟对孕妇的影响。


  婚姻中有一种行为,看起来无关痛痒,例如明知爱人不喜欢烟味儿,还在家里抽烟;明知爱人不喜欢满嘴槟榔味儿,还天天回家嚼槟榔,这就是冷暴力。


  暴力的另外一种形式,无须拳打脚踢,也不会带来肉体疼痛,但能让你的心灵千疮百孔。


  冷暴力的可恶之处就在于,你最亲近的人,会像死人一般对待你,冷冰冰的,没有丝毫气息,婚姻仿佛掉进了冰窟窿。  


  余文乐结婚


  - 08 -


  作家周周说的好:“婚姻是一场以爱情为起点的长跑,这份爱情,能否一直推着你们跑到终点,除了爱情,还要看你们的坚持,还要看你们的节奏。”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说:“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不劳而获,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任何成功的婚姻,都是努力经营而得。


  其实垃圾婚姻状态,或多或少,会出现在每一个人的婚姻中,但有心人,会努力改善,一定不会让这种状态持久;当无法改善,会选择离婚。


  好聚好散未必不是好的选择。


  真正的失败就在于,你发现了婚姻处于垃圾状态,但依然拒绝改变,因为害怕失去,也同样拒绝离婚。


  这样的婚姻,带来的不会是白头偕老,也不会是好聚好散,而是反目成仇。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12:45 , Processed in 0.0611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