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母子连心是有科学依据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7 18:5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母子连心,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当宝宝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他(她)就能接收到妈妈的情绪,与妈妈同喜同悲。

  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和他们的母亲实现彼此的心跳同步。研究人员让40对母婴面对面相处,并在每个人的心脏部位配备了能够检测心跳的电极。结果发现,随着母亲充满爱意的面容或是欢乐笑声的出现,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步调一致”了。

  “母子连心”的科学依据假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女性大脑中经常会发现一种非常特殊的细胞——微嵌合细胞,接近2/3的女性被发现在她们的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存在她们所育男性胎儿的DNA,而且拥有的时间持续很长,拥有者中年龄最大的有94岁。

  这种现象说明胎儿的细胞进入了母亲的大脑。但这种现象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还没有被证实,却足以说明母子的相互关联,在大脑里有“根基”。

  我相信母子连心,因为每次睡觉我都是在儿子醒的前三秒就醒了。好多次都能在半夜他准备掉下床的前一秒抓住他。”

  “当妈的真是不容易!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了超人!女儿翻身没踢被子我不会伸手,要是她踢被子了,我不自觉的伸过去给她盖好,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我都能感应到。”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个性心理发展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母亲与孩子近10个月的共生生活造就了彼此心理上的无比亲密,“母子连心”,这是父亲和任何看护人都无法取代的。只有母亲能本能地觉察孩子的需要和面临的危险;

  只有母亲才能本能地给孩子安全感和满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尤其需要母亲不间断地关怀。而一岁半之后,父亲的作用又在于引导孩子独立探索外部世界,形成独立安全感。所以,不管你现在采用的是何种抚养方式,都应该更多地参与孩子的身心成长和教育。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07:05 , Processed in 0.0600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