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子的骄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08:4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孔子的骄傲

经纬草


  一

  自由人士批判儒家,有一条罪名叫道德骄傲,而一些儒者则以《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言论证明孔子不骄傲。其实孔子的谦虚多表现在学问上,表现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上。对儒家之道、自己的德,则往往充满自信自尊。用自由派的话说,那是相当“道德骄傲”的。

  体现道德骄傲的孔子一生言行很多(骄傲与自尊自信有异,道德骄傲一词不确,姑借用之),兹不一一详举,只举被人忽略和错解的一言。

  二

  《论语-学而》中有一句“无友不如己者”,古今聚讼纷纭,多数学者们以为是孔子表示谦德的。曾琦云《〈论语〉微言大义溯源》:“没有哪个朋友不如自己”;李泽厚《论语今读》:“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南怀谨《论语别裁》解释作:沒有一個朋友不及自己的。透着满肚子的谦虚。

  都解反了。

  孔子的原意,就是“不跟不如己者交朋友”。周公旦也说过类似的话。《吕氏春秋-观世》:“故周公旦曰: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也。”

  李零在《丧家狗》中说:“孔子的意思,其实很清楚,用不着拐弯抹角。他老人家说,要向道德高、本事大的人学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没什么不对。”

  李零说得对,但仍然不确,多了“本事大”三个字。这里只论道德高不高,不论本事大不大。我在《东海草堂读经札记:无友不如己者》一文已指出:我认为“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应结合上一句“主忠信”去理解,不如己者就是忠信度不够、不如自己的人。整句解译为“为人当以忠实诚信为主,莫去结交不象自己那样(忠信)的人”比较符合孔子原意。

  以文交友,以友辅仁,不忠不信者,无辅于仁,有害于人,不可交也。孔子真话直言,哪会象世俗学者理解的哪样,一味假惺惺、伪兮兮的装谦虚。

  三

  另外《论语》中孔子有大量言论,被后人深文周纳胡乱引申,反将孔子欣赏自己、“赞叹自己”的真意埋没了。试举一例: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后世解读者都将注意力集中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句,大讲孔子的人生修养为学精神。这当然没错,但他们都忽略了孔子充分的自我肯定。“女奚不曰”,为什么不这么说?为什么不敢这么说?这是孔子对子路的责备。是怎样的人就怎样说,扭扭妮妮干什么?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是孔子的自我画像。子贡曰:夫子自道耳。王阳明曰:“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真无有已时。乐以忘忧,是圣人之道如此,真无有戚时。”很显然,孔子在这里是实事求是地以得“圣人之道”者自许的。这里有儒家的真精神在。

  四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在儒家诸多“道德集群”中,“级别”并不高,要受仁义礼智信五常道的制约。

  很有人将谦德的“道德级别”和适用范围无限拔高扩大,让它凌驾于五常道之上,用谦德衡量一切言行,如在思想批评时也把谦德当作棒子使用,戓者随随便便地将正常批评纳入“不谦”的范围,又将“不谦”等同于严重的道德缺失,还有将虚谦、虚伪视为谦虚,诸如此类,都是对谦德的误解和乱用。

  “道上之人”该谦虚就谦虚,该骄傲就骄傲,既不装谦虚也不乱骄傲,说到底,无所谓谦虚戓骄傲。仁义至高,中庸至上。

  2008-3-7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14:14 , Processed in 0.0550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