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老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共内战(1945-1950)历次重要战役全集(附作战地图)--- 连载

[复制链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9-17 12:42:35 | 只看该作者


胶东保卫战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9月至12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山东省胶东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的一次反击作战。
8月上、中旬,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5个整编师,先后进占明水、益都及胶县、高密等地区,主力集结于潍县。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为迅速结束山东战事,转用兵力于其他战场,制定了进攻胶东的“九月攻势”计划:以整编第8、第9、第25、第54、第64师和整编第74师第57旅共17个旅的兵力组成胶东兵团,由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兼胶东兵团司令官,在海空军支援下企图先取平度、莱阳,后取烟台,逐步将解放军压缩在胶东半岛,加以消灭。另以4个整编师守备滨海、鲁中、鲁南地区主要点线。
此时,华东野战军奉命以第2、第7、第9、第13纵队组成华东野战军东兵团,许世友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兼政治委员,并以第9、第13纵队于内线,采取半歼灭半击溃进犯军于运动中的作战方针,逐次抗击进攻之国民党军,由许世友率领;以第2、第7纵队及独立师、第10师等部于诸城地区作战,实行内外线密切配合,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由谭震林率领。中共中央华东局要求胶东党政军民充分认识当前的严重情况,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并从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援前线部队;同时组织后方机关、学校、工厂、医院人员,一部分向渤海等地区转移,一部分就地疏散隐蔽,以减少损失。
9月1日,国民党军胶东兵团的整编第8、第9、第25、第54师分别由潍县、高密、胶县东犯;另将整编第64师控制于高密、平度附近,相机策应渲髁ψ髡健V?8日,国民党军占领灵山、掖县、莱阳等城。第9、第13纵队在广大民兵配合下,于沿途节节抗击,给进犯之国民党军以一定杀伤后,于19日反击进至招远县城西南道头之整8师第166旅,歼其一部,并乘势于22日夜转出外线,进入掖县东南大泽山区。范汉杰错误地判断解放军是失却战斗力而“溃逃”,即令整9师掉头尾迫,以整64师(欠156旅)由高密向北堵击。其余部队继续向烟台、蓬莱进犯,于30日侵占烟台。至此,敌虽占领了胶东解放区的10余座城镇,但已付出了伤亡1.4万余人的代价,兵力更加分散。
在范汉杰兵团主力进攻胶东的同时,其整64师第156旅于9日南犯诸城。华东野战军第2、第7纵队等部于当晚至11日发起诸城战斗,歼灭第156旅大部。继于24日挥戈北上,在高密以西朱阳地区,与由大泽山地区南下之第9纵队会合。
东兵团首长许世友为扭转胶东战局,调动进入胶东内地之国民党军主力回援,于10月2日发起胶河战役,当日,第2、第9纵队由朱阳地区北上,拟歼击整64师主力于饮马地区。当整64师先头部队进至饮马时,我军误认为系该师主力,当即全线出击,致使敌主力得以退守胶河东岸范家集、三户山地区。我连攻三天,歼灭三户山等地之敌两个团,残敌固守范家集待援。5日,范汉杰除令整9师增援外,并抽调第21l、第212、第156旅分别由潍县、高密等地多路驰援。我军立即改变决心,以一部兵力围困整编第64师主力,并阻击整编第9师西援;而以主力分别迎歼由潍县、高密出援的整编第45师于运动中。8日,第2纵队将第211旅歼灭于山阳庄地区,第7纵队等部将第212旅及第156旅包围于薛家集、郑家庄地区,并歼其一部。第9、第纵队各一部将整9师阻于红石山以东地区,并歼其一部。范汉杰被迫又从胶东内地调整编第8、第54师由蓬莱、牟平回援。10日,东兵团首长许世友鉴于调动国民党军的目的已达成,即主动撤出战斗。在此期间,第13纵队攻克掖县城,策应了主力作战。胶河之战,是我东线兵团在保卫胶东作战中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歼敌1.2万余人。从此,山东我军开始转入反攻,而范汉杰兵团则因戍守要点,防广兵单,逐步陷入被动。
胶河战役后,国民党军统帅部令整25师由烟台海运上海转用于大别山地区,令整9师经潍县空运中原。为了配合中原战场的作战,东兵团奉命截歼或阻止整9师他调。11月6日,当整9师由高密进至丈岭地区时,东兵团第7、第9纵队突然出击,歼其一部。13日,整9师在整“师接应下,回头向大沽河以东撤退。东兵团发起追击,先后收复高密、胶县、平度等城镇和广大地区,使胶东、滨海、鲁中三区再度连成一片。
胶高追击战后,国民党军范汉杰兵团被迫退守青岛、龙口、蓬莱、福山、烟台、威海等沿海点线;位于胶东腹地的莱阳县城仅以整54师一部及土顽5000人困守。东兵团于12月4日,以第7纵队发起莱阳战役,至10日歼灭国民党守军大部,残部为第13纵队第37师全歼,在此期间,第2、第9、第7纵队先后击退由青岛出援的国民党军8个旅的攻击,并予以重大杀伤。莱阳攻克后,海阳国民党守军在第13纵队围困打击下,于11日从海上逃跑,海阳遂为第13纵队收复。
点评:持续4个月的胶东保卫战,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62720人,其中俘敌26300人,毙敌36420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胶东的进攻,收复胶东大片地区,从根本上改变了山东战场的形势,有力地配合了中原战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9-17 12:41:43 | 只看该作者


豫西战役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8月至16日,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向豫陕边区之国民党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是年8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率第4、第9纵队和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等部(亦称陈谢集团)由晋西南南渡黄河,创建豫陕鄂根据地,以策应西北野战军作战,和协助刘邓大军“经略中原”。此时,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主力被西北野战军吸引于陕北米脂以北,原在豫西的国民党军整编第10师等部则已尾追刘邓大军南下豫皖边。沿孟津至潼关间黄河南岸国民党军只有5个保安团担任河防;洛阳至潼关间,仅有正规军3个旅依托铁路进行机动防御,陇海路南鄂豫陕广大地区则更加空虚。陈赓、谢富治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和当面敌情,以第4纵队为左路,第9纵队随后跟进;以第38军为右路,于8月22日盼和23日晨分别从邵源以南和茅津渡,采取偷渡与强渡相结合的手段,渡过黄河,并乘胜向陇海路发展。至31日,相继攻占会兴、渑池、新安、宜阳,并以一部包围横水,威逼洛阳。此时,国民党军统口巾部为阻止陈谢集团南进,急忙从尾追刘邓大军南下的部队中抽调6个旅,连同驻洛阳地区守军共8个旅组成第5兵团;以位于陕州、潼关间的4个半旅组织陕东兵团,企图东西对进,夹击陈谢集团。另令胡宗南集团抽兵从陕北南撤,拱卫西安。中共中央军委鉴于兰州以东、长城以甫、平汉路以西,汉水以北的广大地区主动权业已转入己手的情况,遂令陈谢集团于9月2日转兵西进。至12日,陈谢集团连克虢略镇、卢氏、灵宝;接着,以一部兵力进逼潼关,一部兵力回师东进,配合第38军一部于17日攻克陕州。至此,将“陕东兵团”大部歼灭。留置于洛阳以西地区的第9纵队主力,解放嵩县、伊阳等城,并牵制了第5兵团。在陈谢集团逼近潼关时,国民党军统帅部从汉口、晋南、榆林等地空运兵力,以10个半旅在西安潼关地区布防,防止解放军西进;而洛阳地区的第5兵团兵力较弱。26日,陈赓、谢富治奉命率第4纵队主力隐蔽东返,10月2日,在铁门地区歼灭整编第15师师部及第64旅大部,仅师长武庭麟和少数人逃脱;整编第3师惧怕被歼由洛宁逃回洛阳。陈谢集团因天降大雨,不利再战,乃转入休整。
点评:陈谢集团1个半月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31000人,其中俘敌2万人,毙伤11000人,解放县城12座,并建立了3个军分区,为豫陕鄂根据地的建立和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14:17:33 | 只看该作者


挺进大别山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8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为堵住其黄河防线的缺口,乘刘邓所部集结在鲁西南休整之机,调集8个整编师共18个旅、14万人的兵力,分别由菏泽、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进合击,企图围而歼之。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既定方针和当面敌情,以及国民党军企图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堤放水淹没解放军等情况,当机立断,决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别—山。7日晚,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于黄河渡口进行佯动,以及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于郓城以东地区钳制国民党军整编第5、第85师等部西进的配合下,刘、邓率4个纵队经巨野、定陶间先期跳出合围圈南进。11日,越过陇海路,以第1纵队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右路,第3纵队为左路,第2、第6纵队掩护中共中原局、野战军指挥机关为中路,向大别山疾进。这时,蒋介石错误地认为刘伯承、邓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即以12个旅为第1梯队、以8个旅为第2梯队,先后尾追刘邓大军;另以4个旅在许昌、漯河等地侧击,以2个整编师及1个交通警察总队布防于柘城、鹿邑地区,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18日,又渡过沙河。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至23日,第3、第l、第2纵队在击退国民党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均渡过汝河,逼近淮河。当第6纵队和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85师已占据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后有迫兵3个整编师仅距20余公里。据此,刘伯承、邓小平亲自察看渡口,指挥部队强渡汝河。24日夜,第6纵队一部在炮火掩护下,渡过汝河,夺取子渡口,掩护纵队主力及领率机关安全渡河。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分别占领固始、潢川等县城,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象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此战共歼敌8500人,其中俘敌4400人,毙伤4100人。
点评: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面三刀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14:16: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杨 于 2012-9-15 14:18 编辑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役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6月至12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进击中原国民党军的战略性进攻行动。
人民解放军经过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作战,取得了有利于已不利于敌的变化。但国民党军统帅部仍企图继续向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以打击人民解放军和破坏解放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主席毛泽东依据全国的形势,制定了“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战略方针,决定以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山东和西北解放军坚持内线作战的配合下,南渡黄河,进击中原,以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开创中原解放区,从而使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在上述方针指引下,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4个纵队(后称刘邓大军),于1947年6月30日夜,从鲁西南强渡黄河,至7月10日,攻克郓城、定陶,收复曹县,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55师(欠1个旅)及援兵第153旅。随后,挥师东进,至14日夜,歼灭国民党援军整编第70、第32师共4个旅于六营集地区,并将整编第66师(欠第199旅)包围于羊山集。19日,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仓皇从西安、山东、汉口等地抽调8个整编师又两个旅再次驰援。22日,刘邓大军于万福河以北诱歼自金乡北援的第199旅。随后,乘国民党援军尚未赶到之机,于28日歼灭固守羊山集的整编第66师主力。鲁西南战役中,刘邓大军歼灭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军)部、9个半旅,共6万余人,打乱了国民党军战略部署,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鲁西南战役后,蒋介石纠集14万人的兵力,企图合击刘邓大军,以堵住南线中央被打开的缺口。刘、邓为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进击中原的任务,毅然结束休整,在已转入鲁西南地区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的掩护下,于8月7日跳出国民党军的合击圈,挥师南下。11月越过陇海路,通过黄泛区,渡过沙河、汝河和淮河,于28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参见挺进大别山战役),并立即乘虚实施展开,使蒋介石20多个旅的“追堵”计划落空。
9月上旬,蒋介石以23个旅的兵力,进入大别山区进行追歼。刘邓大军先后在商城、光山地区打了3仗,歼灭国民党军一部。10月初,又以主力向空虚的山南展开,先后于张家店、高山铺等地歼灭追击军1个整编师又2个旅。至11月底,刘邓大军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和群众工作,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解放县城24座,建立了33个民主县政权,成立了鄂豫、皖西两个区党委和军区,完成了在鄂豫皖的战略展开。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协助西北野战军击退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的进攻,同时协助刘邓经略中原的指示,于8月22日、23日率第4、第9纵队及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又1个旅(又称陈谢集团),由晋南、豫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至8月底,攻克新安、渑池、洛宁等城镇,歼灭国民党军一部,迫使胡宗南部主力由陕蹦铣罚?⒌鞫?俗坊髁醯舜缶???竦尘?徊炕卦??月2日,陈谢集团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除留第9纵队在洛阳东南地区阻击国民党军第5兵团,并以一部开辟伏牛山北麓外,主力乘虚西进。至17日,攻占芦氏、灵宝、陕州(今陕县)等城,全歼国民党军陕东兵团,威逼潼关。当国民党军调集10个半旅于西安、潼关间加强防御,而洛阳以西第5兵团兵力分散时,陈、谢奉命以主力于26日隐蔽东返,10月2日于铁门歼灭整编第15师师部和第64旅大部。接着,于10月下旬以一部向陕南发展,主力向伏牛山东麓宝丰、方城等县展开。至11月底,陈谢集团经3个月作战和开辟地方工作,共歼灭国民党军5万余人,解放县城36座,建立了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和39个民主县政权,建立了豫陕鄂军区和8个军分区。
为协同刘邓、陈谢两军创建中原解放区,并配合山东、苏北部队作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率3个纵队于9月2日由山东省寿张地区渡过黄河,会合已在鲁西南的4个纵队(后称陈粟大军)并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于7至9日在沙土集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57师(参见沙土集战役),迫使国民党军统帅部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回援。26日,陈、粟除留2个纵队继续在鲁西南钳制国民党军外,率主力越过陇海路,挺进豫皖苏,实施展开。至10月底,歼灭国民党军保安团队万余人,克城24座,恢复与扩大了豫皖苏解放区,新建了3个专署和军分区。11月8日至17日,发起陇海路(天水至连云港)徐(州)汴(开封)段与津浦路(天津至浦口)徐蚌(埠)段破击战,共破路150余公里,歼灭国民党军及保安团队1.1万余人,威逼徐州,迫使国民党军匆忙抽调15个旅应援。
至此,三路大军在中原已形成了“品”字形阵势。蒋介石为确保中原,调集33个旅的兵力围攻大别山区刘邓大军,并分别以第5兵团和整编第5军等部钳制陈谢、陈粟两军。针对这一情况,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三路大军采取内外线配合的方法,寻机歼敌,彻底粉碎国民党军对大别山区的围攻。
12月上、中旬,刘邓以3个纵队(内2个纵队是刚进入大别山区的)分别向江汉、桐柏、淮西地区实施再展开,创建新区,并调动国民党军;留在大别山区的3个纵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法,经1个月反围攻斗争,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挫败了其多次围攻与清剿。陈粟、陈谢两军于12月中旬发起平汉陇海路破击战,至月底共破路400余公里,歼灭第5兵团部及整编第3师等部,迫使国民党军先后从大别山调出4个整编师应援,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大别山区的围攻。
点评:三路大军依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多打胜仗和争取群众的指示,在内线各战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协同下,经5个月英勇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19.5万余人,解放县城100座,创建了江淮河汉之间新的中原解放区,调动与吸引了国民党军90多个旅,完成了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任务。
三路大军在外线实施展开,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的主要经验是:正确运用“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原则,适时地分遣和集结部队。分遣,主要是为了广占地盘,开展地方工作,调动分散敌人;集结,主要是为了形成拳头,寻歼分散之敌,打开局面,掩护地方工作。主要做法有:①在我先敌进入预定地区后,以纵队、师(旅)为单位,广泛分兵,分片负责,歼灭敌保安团队,从事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等地方工作;待敌重兵将要到达时,即适时集中一部分主力,以应付敌人。②部分主力从事发动群众,部分主力集中作为机动,掩护地方工作的开展。③抽调一部分野战部队和干部为骨干,尽快地组建军区和分区武装。组建民兵,以形成地方武装、民兵配合野战军作战的体制。④在初步展开以后,既要大力巩固已开创的地区,又要视情况继续分遣一部分部队,在更广阔的地域内展开,繁殖游击战争,调动和分散敌人。⑤在敌人实行重点围攻时,除以少部兵力坚持内线外,主力作更大的分遣,转至敌之侧后广泛活动,以撕破敌人的合围阵势,并在敌人被迫分散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孤立之敌。
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实行“打仗、作群众工作、筹款”三大任务,创建新的解放区,并以此为基地,继续把战争向蒋管区推进,这是我军实施战略进攻的特点和独创,它完全符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客观实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14:1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杨 于 2012-9-15 14:19 编辑



石家庄战役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1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及地方部队对国民党军占据的具有坚固设防城市的攻坚战役。
石门位于石德(石门至德州)、平汉(北平至汉口)、正太(正定至太原)三条铁路的交会处,是华北战略要地,虽无城垣,但构筑有坚固的设防工事,从市郊到市中心,以外市沟、内市沟和市区主要建筑物为骨干设置三道防御阵地。在市郊和市内各重要街巷路口构筑有钢筋水泥工事,共有大、小碉堡6000多个。各防御阵地之间还有交通壕和地道相互联系;环市修有20多公里铁路,装甲列车昼夜巡逻。守军为国民党军第3军之第32师及两个保安团、一个独立团、19个县的保警队,另有1个坦克连及6辆装甲列车。
清风店战役后,晋察冀军区决定乘胜发起石门战役。经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亲莅参加研究制定战役计划和作战部署。野战军决定以第3、第4纵队分别由市西南和市东北实施主要突击,以冀晋军区、冀中军区分别于市西北与东南实施辅助突击;以第2纵队及冀中部队一部置于定县地区,准备阻击保定援军。
11月6日拂晓,攻城部队对石门发起攻击;当日占领大部分外围据点。7日至8日晨,冀晋军区部队占领飞机场,断绝了守军空援;第4纵队占领云盘山制高点;野战军炮兵击中发电厂,中断了内外市沟电网的电源。8日16时,各突击部队在炮火掩护下,以连续爆破和连续突击的手段,迅速突破外市沟。至9日晨,攻占了外市沟与内市沟间的西兵营、范谈村、槐底村、中庄等大部分据点。接着,继续向内市沟推进。
10日16时,各突击部队向内市沟发起攻击。在炮火掩护下,第3纵队第7旅、第4纵队第10旅先后爆破成功,各部队迅速攻入市区,随即采取破墙连院、小迂回、小穿插的战术,与守军展开激烈巷战,多次打退守军的反扑。冀中、冀晋军区部队也全歼元村、彭氏、北店守军。11日,第2梯队第11、第9旅投入战斗。在解放军猛烈攻击下,国民党军第32师残部退守大石桥,坚守核心阵地。12日晨攻城部队对大石桥守军发起总攻击,至11时30分全歼守军,战役遂行结束。
点评:此战共歼灭国民党守军24280人,其中俘敌21130人,毙伤3150人,拔除了国民党在华北的一个战略要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为尔后进行城市攻坚作战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宝贵经验,朱德总司令曾誉为“是夺取大城市之创例。”石家庄攻坚战的主要经验是:充分周详的攻城准备,包括统一高级干部的作战思想;集中数倍于敌的兵力,控制有连续突破敌几道阵地的裕余力量,攻城部署上采取多路、多面而有重点的突击;通过挖掘交通壕,确保隐蔽接敌,火力、爆破、突击的紧密结合,巷战中采取破墙跃进,用小迂回、小包围分割歼敌;在强大军事压力下,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14:14: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杨 于 2012-9-15 14:20 编辑



  清风店战役

春秋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0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在河北省保定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
是年9月14日,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迫使晋察冀战场的国民党军5个师出关应援。为寻机歼灭国民党军,并配合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集中第1、第2、第4纵队、炮兵旅和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等部,在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罗瑞卿率领下,再出保北战场,围攻徐水,寻机歼灭涿县或保定来援之敌。
10月11日,徐水外围作战开始。至14日第3纵队拔除丁北河店至徐水间的国民党军据点;第2纵队攻占徐水南、北两关,围攻城垣。国民党军保定绥靖公署急忙以第94军之第5师、独立第95旅、北平行辕战车第3团及第16军之第94、第107师等部,分别自涿县、霸县向固城、容城推进,企图解徐水之围。
晋察冀野战军按预定计划,除以一部兵力继续围攻徐水,以另一部兵力钳制容城之第16军外,集中主力求歼由固城南援之第5师等部。17日双方形成对峙,胶着于徐水、固城、容城之间地区。这时,国民党军第3军军长率第7师及第16军1个团已开始由石家庄北上,企图协同北平出援之国民党军夹击晋察冀野战军主力于徐水地区;晋察冀野战军抓住有利时机,于17日令第2纵队统一指挥该纵队第5旅,第3纵队第7、第8旅,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伪装主力继续围攻徐水,并抗击北面援军;令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和民兵尾第3军主力北上,钳制与迟滞其前进和后撤;野战军率第4纵队、第2纵队第4、第6旅及第3纵队第7旅共6个旅,于18日秘密兼程南下,以一昼两夜120公里的速度至19日晨赶至方顺桥、阳城镇附近地区,隐蔽待机。19日午后,国民党军第3军1.3万人进至清风店地区。当晚,晋察冀野战军主力就势将其包围。20日拂晓,发起攻击,至21日晚将其压缩于西南合村。22日3时40分,发起总攻,激战至11时30分将其全歼。此战,敌共出动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等共124架次支援作战。
与此同时,第2、第3纵队各一部及独立第7旅在保定以北地区阻击南援之国民党军第94、第16军等部的多次进攻,并歼其一部,保证了清风店战役的顺利进行。
点评:清风店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17250人,其中俘敌11100人,毙伤6150人击落击伤国民党军飞机各一架,开创了晋察冀歼灭战的新纪录,对扭转华北战局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有力地配合了东北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同时为尔后我军攻取石家庄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战役获胜的重要原因是:我军在保定以北攻城打援均未奏效而可能陷入被动的情况下,当机立断,迅速改变决心,以主力隐蔽快速南下,一昼夜行军100余公里,出敌意外地抓住并迅速歼灭了由石家庄北进、并处于运动中的敌人,使我军始终保持了战役的主动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14:14: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杨 于 2012-9-15 14:20 编辑



正太战役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据守正太铁路和石家庄外围的国民党军举行的一次战略性反攻战役。
是年1月保(定)南战役后,华北战场的国民党军9个军26个师,分别据守在乎汉路(北平至汉口)北平(北京)至石家庄段,平绥路(北平至绥远)北平至张家口段,同蒲铁路(大同至风陵渡)北段,北宁铁路(北平至沈阳)北平至山海关段,并置重兵于北平、保定、天津三角地区,石家庄地区及正太铁路<正定至太原)一线仅有正规军3个师及地方团队担任守备,形成“南轻北重”的战略态势。
为大量歼灭国民党军,改变华北战局,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决定集中主力第2、第3、第4纵队,在冀中、冀晋等军区的配合下,举行正太战役,首先扫清石家庄外围,随后沿正太路西进,歼击沿线及可能由太原方向东援之国民党军。
4月8日,第一期作战开始。第2、第3、第4纵队在冀中、冀南军区部队配合下,分两路向石家庄外围守军发动进攻,战至12日攻占正定、栾城,并肃清石家庄外围守军据点90余处,破袭正太路石家庄至获鹿段,歼国民党军1个团和地方团队一部。
14日,第二期作战开始,主力按原定计划西进,连续攻克井陉、娘子关,并扫清阳泉以北白土坡、上下荫莹等大小据点40余处,25日逼近平定、阳泉。晋察冀军区主力这一猛烈行动,对国民党军太原绥靖公署阎锡山部构成严重威胁。24日阎锡山急令第33军主力分由太原、祁县等地乘车东援,25日进入阳泉;随后又于28日以第8、第10总队主力进入阳泉,企图阻止解放军西进。在此情况下,晋察冀军区乃以一部兵力监视包围阳泉、平定守军,以一部继续西进,先后占领测石驿(今测石)、芹泉、盂县等车站、城镇,切断援军的退路,并构成对外阻击正面。29日,第33军主力西撤,被阻于测石驿。5月1日阳泉守军在晋察冀解放军的围攻下,除以由日军改编的第5大队留驻狮脑山担任守备外,其第33军之第46师、独立第10总队突围西撤,当即被晋察冀部队分别包围于寨鱼、测石驿两地。5月3日,在解放军的强大政治攻势下,驻守狮脑山的第5大队500人投降。4日寨鱼、测石驿之国民党军在晋察冀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分路突围,大部被歼。同日,寿阳守军亦全部撤至榆次。
为扩大战果,晋察冀军区主力一部继续向西推进,直逼榆次城下,战役遂结束。其间,冀中独立第7旅和第10分区部队,在大清河北胜芳地区抗击了国民党军7个师13个团的进攻。随后又于4月27日连克霸县堂二里、安次县、徐胜口等重要据点。
点评:此战,共歼灭国民党军3.5万余人,解放县城7座和井陉、阳泉、黄丹沟等矿区控制获鹿至榆次间铁路180余公里,孤立了国民党军的战略要点石家庄,对扭转华北战局起了重要作用。正太战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我军主力不为敌人所钳制、调动,而是按既定计划坚定地指向石家庄外围及正太路敌之薄弱部分,置保定南援之敌于无用武之地,从而自始至终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9-13 08:34: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rank 于 2012-9-15 14:22 编辑



宜瓦战役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2月至3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陕西省宜川城、瓦子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攻城打援战役。
是年初,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方确保延安、洛川、宜川各要点,阻止解放军南进,采取“重点机动防御”的方针,以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率整编第27、第90师于洛川、黄陵、宜君地区机动,以整编第17师等部防守延安,以整编第76师之第24旅主力防守宜川,一部于韩城及禹门口,控制黄河渡口。
针对胡宗南集团的布署,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向延安、宜川线出击,得手后再向该线以南、渭水以北进击,以建立渭北根据地的指示,决心以一部兵力首先围攻宜川,诱调黄陵、洛川守军来援,集中优势兵力于运动中歼灭之,然后攻歼宜川守军,进而解放黄龙山麓各城镇,收复延安,使陕甘宁与晋南解放区连成一片。
2月22日,西北野战军各部队按预定方案向宜川城开进。23日,第3纵队占领云岩镇、平陆堡;第6纵队攻占鹰尔窝、秋林镇等地;第1、第4纵队进至瓦子街以北地区待机打援;第2纵队从禹门口西渡黄河,给予陕西保安第6团以歼灭性打击后,即向宜川之圪台街集结待机。24日,第3纵队独立第2旅和第6纵队包围了宜川,至27日攻占宜川守军外围各据点,将国民党军整编第76师之第24旅(欠第72团)压缩于城内。
宜川城被围后,胡宗南急令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率军部及整编第27、第90师共4个旅,于26日由洛川、黄陵一线,沿洛(川)宜(川)公路轻装驰援,27日进至瓦子街地区。此时,西北野战军除第3、第6纵队各一部继续围攻宜川守军外,已集中9个旅的兵力,在瓦子街以东之南北高地设伏,并以一部兵力采取机动防御诱敌深入,至29日将援军一部诱到宜川西南预设阵地。第1纵队从瓦子街以西向整编第90师侧背发起猛攻,攻占了瓦子街,歼整编第90师师部一部。刘戡发觉其陷入解放军合围,即令部队向瓦子街以南高地收缩,企图突围。这时,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58旅一部占领瓦子街南山,封闭了刘戡部之退路。3月1日上午,西北野战军发动总攻,激战至17时,全歼该部,整29军军长刘戡毙命。2日晚,西北野战军攻城部队对宜川守军发起总攻,至3日晨,全歼国民党整编第76师之第24旅两个团,攻克宜川。
点评:此战,西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主力1个整编军部、两个整编师部、5个旅10个团,计29480人,其中俘敌21960人,毙伤7520人。是西北野战军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后,转入战略进攻的第一个大胜仗,取得了西北战场上的空前大捷,迫使蒋介石将位于陇海铁路潼关以东地区的裴昌会兵团及郑州的整编第38师调往西安,策应了中原解放军的作战。这个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一是在正确判断敌情的基础上,定下了正确的决心,即暂不打坚固设防的延安,而选择敌右翼孤立暴露的宜川守敌作为第一步攻击目标,争取歼灭援敌;二是部署周密,先敌控制了瓦子街以西各高地,待敌进入我预设战场后拦头截尾,逼敌处于极为不利的地形条件下;三是经过新式整军,我军士气高昂,干部积极主动,当第二纵队因路程较远未及到达预定位置时,第一纵队主动抢占瓦子街南山,最后封闭了敌西撤道路。作战中,涌现出著名战斗英雄刘四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9-13 08:34: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rank 于 2012-9-15 14:22 编辑


蟠龙战役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对陕西省蟠龙镇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
是年4月羊马河战役后,西北野战兵团主力撤至瓦窑堡至清涧大道以南,隐蔽待机。此时,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获悉中国共产党中央及西北解放军主力在绥德附近,并已开始陆续渡黄河。遂令第1战区胡宗南部由蟠龙地区北上,并令榆林国民党军南下,企图聚歼中共中央机关及西北野战兵团于葭县(今佳县)、吴堡地区。胡宗南即令整编第1、第29军共9个旅向绥德急进,仅留第167旅(欠1个团)及陕西人民自卫军第3总队守备其补给基地蟠龙。西北野战兵团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指挥下,以小部兵力伪装主力,节节抗击胡宗南部(简称胡军)两个军,诱其北上,待其回援不及之时,集中第1纵队第358旅、独立第1旅,第2纵队独立第4旅及新编第4旅共4个旅的兵力攻取蟠龙;以第359旅位清涧以西,阻击可能由清涧、绥德增援之胡军;以教导旅位青化砭以北,阻击可由南线增援之胡军。5月2日,胡宗南部进占绥德。同日23时,西北野战兵团对蟠龙守军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占领蟠龙外围警戒阵地。3日,夺取蟠龙外围主阵地集玉峁高地,随后各攻击部队居高临下对蟠龙镇发起总攻。至4日,攻占蟠龙,全歼守军6700余人,俘旅长李昆岗,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西北野战兵团伤亡1500余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9-13 08:33: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rank 于 2012-9-15 14:23 编辑


羊马河战役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4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在陕西省子长县以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伏击战。
青化砭战役后,国民党军第1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集中11个旅,由安塞、延安等地分三路向延川、清涧前进,企图寻西北野战兵团决战。4月上旬,胡宗南发现西北野战兵团主力的隐蔽位置后,决心以其主力整编第1、第29军向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进攻,以第135旅由瓦窑堡(今子长)南下配合,企图以10个旅的兵力,歼灭西北解放军主力于蟠龙西北地区。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决心吸引胡部主力于蟠龙西北地区,歼灭孤军南下之第135旅。13日,西北野战兵团第1纵队第358旅和新编第4旅一部在蟠龙、瓦窑堡大道以西,以机动防御吸引胡宗南部主力。胡宗南误认为解放军主力在该地,遂以整编第1、第29军共9个旅向西猛进,并急调第135旅迅速南下,企图完成对解放军的合围。14日10时,自瓦窑堡南下的第135旅进入羊马河地区,在此设伏的西北野战兵团第2纵队和新4旅、教导旅共4个旅即发起攻击,将第135旅压缩包围于羊马河西北高地。激战至18时,全歼第135旅4700余人,其中俘代旅长麦宗禹以下2800人。西北野战兵团伤亡429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2 17:10 , Processed in 0.04695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