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蹉跎40年的夫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15:14: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由化精英们大肆宣扬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所谓“信息技术革命”新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而对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却缄口不言,要么就是“停滞不前”、“被耽误了二十年”、“进一步拉大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等等。崇洋媚外的表演无以复加。最粗暴地践踏和涂抹了党和国家的历史。因此,揭露骗子们的谎言,澄清历史的真象,维护党和国家的尊严,是每一个正直的中国人应有的责任。

01



腾飞莫忘奠基人




当全世界的中国人看到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胜利返回、中国己稳居世界第三航天大国和核武大国时;当看到农业上小麦、水稻亩产都达到一、二千斤以上,中国己经自己解决了吃饭问题时;当看到中国制造的远航巨轮己驶向各大洋、电子产品己经推销到全世界时,无不感到无限的荣耀和自豪!



然而人们是否想过,这些科技成就其关键性步骤的攻关、核心技术的研发基本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的,难道能够忘记老一代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们的功绩吗?



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和党中央瞻望世界发展的趋势,就提出了向科学进军、赶超世界先进国家和逐步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伟大号召。



1956年就制定了国家科技发展的宏伟规划。按照国家的规划和部署,一些新兴的高科学技术被放在首要地位。



例如:无线电和自动化技术、半导体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生物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原子能科学技术、核技术、海洋生物科学、农业科技等,在我国起步都是比较早的。



不仅填补了许多科学空白,而且很快取得了重大成果。



例如:电子计算机的研制从1956年开始,到1959年9月,就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1964年中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豪迈的步子登上世界核大国的地位。



1965年9月中国科学工作者用人工合成了世界上第一次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胰岛素。



1964年毛泽东在一个文件中写道:“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长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引自1978年《红旗》第一期第2页)



这是多么豪迈、自信的进军号召,它极大地鼓舞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02



抓革命不忘搞科研



图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共产党曾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并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但是这决不等于说忽视了经济和科技发展;在经济和科研领域的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和群众主要精力和时间还是在工作和生产上。



设想十年期间他们每天都开批判斗争会、搞运动那是十分离奇的。



相反,当时党和国家制定的经济、科研目标和计划、各部门的生产科研任务都是作为“革命”和“反修”的硬任务必须完成的。



正是那时毛泽东发出“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重要指示。



党中央下达了一系列关于制止“停产闹革命”以及一切破坏生产秩序的通知,强调必须坚持“业余闹革命”、“节约闹革命”、“运动搞好搞不好要以生产是否搞上去为检验标准”等。



人们在当时形势下所形成的一种政治激情和革命精神也主要是在投入生产和科研上表现出来。



各个生产和试验岗位上加班加点工作、星期天和节假日不休息、只讲献身而不讲任何报酬的事请更是经常的和大量存在的。每年的国庆节、五一节、新年以及重大政治庆祝,各行各业都是以“超额完成”生产或科研任务为“献礼”。



因此说,尽管在“文革”动乱的某段非常时期曾出现过冲击生产和科研的现象,但其损失足以能够被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枝工作者的大量超时间、超强度的劳动和工作相抵消。从总体上看那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并不缓慢。



在政治运动中确实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受到伤害,其教训是深刻的。



但是还应看到,他们毕竟是少数人,同90%以上的未受迫害和打击的知识分子相比其作用并不能说是决定性的。



根据党中央当时开展“文革”的《通知》,明确规定是以“学术界、教育界、文艺界、出版界”以及党政领导机关、上层建筑领城为重点,而经济、科技、国防部门涉及就较少。



尤其是对于那些关系国家经济、科技、国防建设的重要领域,毛泽东和党中央向来是紧抓不放的,对一些科技工作者还采取特别保护措施。



例如我国一些中外有名的专家骨干:华罗庚、李四光、竺可桢、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袁隆平等等,可以说这样的优秀人才众多,他们在“文革”中受批判、受冲击了吗?



不仅没有,而且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信任、尊重、支持。



难道他们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



正是这些广大的知识分子,在六、七十年代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埋头苦干、不慕名利、无私奉献,创造了各个领域里的奇迹,推动了国家经济、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

03



科技推动各行业领域的建设发展



图片
纵观中国的核技术、卫星发射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历程,其关键性的步骤、主要的科技难题可以说都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解决的。



正是在那个年代里,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一批精兵强将接受毛泽东的重任,奔赴大沙漠开始了自己的试验。



自1964年第一次核爆炸试验成功,到70年代后期,成功进行了16次核爆炸试验,还有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第一次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第一次回收发射的地球卫星成功,可以说成果一颗接一颗,捷报一个接一个,勇往直前,直上云天。



仅国防科技和宇航技术方面就突破了历史上的“八个第一”,成功发射了8颗人造卫星等。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核武和航天大国。如此宏伟的成就都是在那十多年的时间取得的,其快速发展为全世界绝无仅有!



仅从原子弹到氢弹发展历程看,美国用了七年多,英国用了四年多,法国用了八年半,苏联用了五年,而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所谓“发展缓慢”从何说起?



就连邓小平也称赞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然而“两弹一星”的成就是孤立出现的吗?如果没有整个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综合性迅猛发展,“两弹一星”上的成就能够取得吗?其实,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科技发展成就远不只体现在“两弹一星”方面,而是多领域的。



正是在那个年代里,李四光等地质科学家以自己的科学发现改写了“中国是贫油国家”的结论,从大庆油田到胜利、大港、任丘、辽河、中原油田等,十几年时间,使中国石油工业大翻身,实现了基本自给,跃入世界“第八大产油大国”的行列。



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从60年代就开始研究杂交水稻,70年代其成果就运用于我国农业生产,使水稻产量亩产达到2000斤以上。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



有关科研机构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技术培育了几十个农作物新品种,基本上更新了一代农作物品种,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抗病虫害起了很大作用。有些成果推广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很多国家。



正是在那个年代,中国在电子计算机研制,半导体、自动控制、激光技术的研究,光电技术的研究,在人工合成胰岛素、核糖核酸方面的研究,在数学、生物科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在远洋科学调查、天文化观察和考古发现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到七十年代未,中国就由建国时的一个科技落后国家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各个领域门类齐全配套、具有一定攻坚能力、其中有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大国。



正是在那个年代,我国完成了工业化改造的历史任务,基本上建立起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石油、煤炭、电力、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纺织、电子、化工业等各个领域里都创建了大批新的工业基地。同时在铁路、公路、航空、大桥梁、通讯建设等方面都发展迅速,为国家经济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系列建设成就中有哪项不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实现的?



不是充分发挥广大科学工作者和专家的作用实现的?



例如在工业科技方面,独立研制成功了世界上最大的17..5万千瓦低水头发电机组,3000万吨露天采矿成套设备、200吨级电渣重熔炉、五十万伏输变电设备、30万吨合成氨和24万吨尿素成套设备,成功试飞“运十”大型喷气式客机。



电子科学技术,到1979年已发展到100多个研究设计机构,有30多所电子院校,建立了2000多个电子企业,职工队伍达到100万多人。全国建设了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工厂。



自1956年以来,23年间电子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3% ,并拥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和研究装备。初步形成主要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部门。




科研投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为辅”



图片
人们知道,新一代电子计算机的核心技术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中国从小规模集成电路经过中规模集成电路,再发展到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仅用了13年时间(1964—1977年)。



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13年,但到七十年代在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上与国外的差距就缩短到5年。这种技术进步主要是在“文革”期间实现的。



到70年代末,我国又陆续研制出256和1024位ECL高速随机存储器,后者达到国际同期的先进水平;可以生产NMOS 256位和4096位、PMOS 1024位随机存储器;掌握了对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起着重要作用的无显影光刻技术,可用于制造分子束外延设备;中科院上海冶金所还独立发展了制造集成电路所需要的离子注入机,并出口到日本等。



我们知道,进入八、九十年代,中国就逐渐成为一个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目前年产电脑占全球半数以上。在国内,各种类型、系列的计算机广泛地运用于生产、办公领域,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



然而人们应当知道,作为电子计算机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研制却都是在六、七十年代完成的。



到1979年,我国研制的机算机型号就达200多种,专业生产厂有十多家,生产计算机2300余台,主要应用于国防建设和一些尖端项目、仪表、精密仪器等方面。



当时与目前的主要差别,不过是由于条件限至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生产、产品不能大量投入生产以及在各方面尚未广泛应用而己。



生物工程技术,到1980年全国已有2000多名研究人员分布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关。以基因工程为重点,在干扰素、胰岛素等方面的研究生产被公认为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抗菌素和氨基酸生产方面形成工业体系。到1980年已发展到产品100多种,其中抗菌素六七十种,产量达到数千吨;氨基酸产量达五万吨。用氨基酸生产的企业有200多家。从七十年代以来造成的酶制剂工厂已有40多家,生产酶制剂20多种,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科学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在医疗卫生科技方面,许多恶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被消灭或基本消灭,如:鼠疫、霍乱、天花、性病、血吸虫病、疟疾、布氏杆菌病等。



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骨折、断肢再植、治疗大面积烧伤等,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针刺麻醉为我国独创的一项成果,当时被许多国家学习运用。在肿瘤、动胍硬化、老年气管炎等方面的研究,在六十年代就接近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那个时代工作条件之艰苦是现在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而且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奖金、没有物资刺激、没有任何高薪制的条件下取得的。它最充分地体现了人的精神力量,体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工人阶级、知识分子自强不息、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敢为人先的骨气和精神!



他们才真正是值得中国和世界人民所尊重、佩服的!



谁能够说,那时由于共产党犯了左的错误,从而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就精神不振、失去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就没有了人才,科学技术和各项事业都停滞不前?



事实说明,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只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英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二百年走过的路程。



当时的中国无论在科技发展还是在经济发展上速度都超过西方国家,同它们的差距逐步缩小。



然而在某些右派言论中,西方的发展是“突出猛进”、“日新月异”,而中国却成了“发展缓慢”、“停滞不前”,试问这是何种思维逻辑?其意图又何在?



在整个毛泽东时代,党和国家对科技发展一直是十分重视的。长期坚持“创新为主、引进为辅”和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模式。



仅从我国对研发经费投入的R&G/GDP值(科技研发的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虽然当时国家经济贫穷,但研发投入平均在1..28%,达到当时几个初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意大利、西班牙)。



到了七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个指标增加到2.32%,达到同期几个发达国家英、法、西德的水平,仅比当时的美国、日本低一些(美国长期为2.8-3.0%,日本在70年代以前是1.6%,进入70年代后与美国接近)。2.32%这个指标如果拿到今天,甚至比2003年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还要高。

05



八十年代后幻想以市场换技术的急功近利



图片
然而人们却看到,恰恰在后来经济条件好起来之后,一种短识的、狭隘的急功近利主张却提出来了。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造船不如买船”、“研究不如引进”以及崇洋媚外思维方式影响下,我国出现一个大量进口汽车、飞机、电子计算机和半导体、彩电、冰箱等国外产品和生产线的现象。



科技发展从过去的“创新为主、引进为辅”和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的模式,转变为只注重引进、急功近利,幻想单纯依靠金钱和市场就能引进和买到国外先进技术。



因而很多科研和生产单位调整了原来的自主创新项目计划,有些就停止了研究开发。



出现了象“运十”大飞机下马、第一代攻击性和战略核潜艇091/092的后续建造计划和改型计划被砍掉之类的现象。

图片

理由是“这些东西目前用不上,研制、建造只能浪费钱。” 这就等于 自废武功,重新跟着外国的脚后根走。



在八十年代中期之后,我国对研发经费投入的R&G/GDP值迅速下降到0.7%以下。不足七十年代的三分之一。



进入90年代,我国仍然延续了研发经费的低投入,除了1993年之前的几年受国际封锁的影响有了点紧迫感,R&D/GDP略微超过0.70%以外,90年代中期再次回到80年代的水平,其中1995和1996连续两年下跌到0.60%。



由于当时对科技研究不够重视,因此也造成科技队伍严重流失,很多科技人员下海经商,有些流到国外。



这就大大削弱了本国的自主研发和攻关能力,再见不到六、七十年代那种愤发进取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志气。



由于盲目引进和对本国的需要缺乏研究,引进的一些设备、生产线基本上都是国外己经过时淘汰的, 绝大多数没有发挥作用,而技术也大多是七十年代之前的技术。

图片

一度出现许多上千万元购买的机械设备变成一堆废铁,上亿元的生产线被闲置的现象,给国家造成很大浪费。其教训是深刻的。



在奖金挂帅、物质刺激的政策引导下,科技领域里“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越来越盛行。在科技人员中出现“一心一意搞创收、凑凑合合搞科研”的现象。在一些科研领域里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



例如在农业科技方面,在1985年前,农业总产值增长中有35%是靠科技进步实现的,而在这之后,逐渐下滑到28%以下 。(《曝 望》周刊1994年第50期》)一些农作物病虫害、家畜家禽传染病等原来已经基本控制,但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又重新肆虐、蔓延;杂交水稻育种枝术早在七十年代就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提高产量25%一30% ,但在八、九十年代长期间再无新突破。



到九十年代,愈加出现一种学术造假的歪风。在职称评聘、文凭授予、科技成果发表和评奖等方面,各种弄虚作假、欺骗、金钱交易行为多有发生。大量假职称、假人才、假文凭、假成果充斥于社会。近些年,不少学界人士不断发出“科学打假”、“抵制学术腐败”的呼吁。



全国政协常委张涛指出:“由于科研活动远离经济与社会实际,以及立项和评估中的问题,出现大量科技泡沫,导致我国在国际科技总体实力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

图片

他还说:目前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有90%无实际价值。大多是为了获奖和晋升职称,因而急功近利、抄抄转转、低层次重复,数量大增而质量下降,有的是抄袭他人或妄立新说。



正如中科院院士陆大道说:“回顾中国科技界,我们除了一大堆垃圾论文,不会留下多少象样的大工程。”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在一些领域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又有拉大的趋势。如此严重局面在毛时代何曾出现过?这种情况对科技发展会耽误多少年?



后来,国家逐渐在科研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方面从总体来说比八九十年代都有了大量增加,专家、科技人员的待迂以及研究、试验条件更是过去所无法相比,各种出国考察、培训、学术交流等极为频繁,花费甚巨。



其中科研经费和项目资金被挪作他用和出境涉嫌“洗钱”的事情多有披露。然而,更重要的是,20多年来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和技术发明上的重大创新究竟比六、七十年代更多了吗?



究竟有多少成就能够同当年诸如“两弹一星”、大规模集成电路、生物科学、李四光的中国石油地质理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论证等科研成就相比?



在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环境条件下,科技攻关成就反而不如过去被有人称为“科学的冬天”的时期。这种状况的出现岂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吗?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1:34 , Processed in 0.0652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