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她是红卫兵的五大头目之一,一生未婚,45岁在痛苦悔恨中走完一生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3 天前
标题: 她是红卫兵的五大头目之一,一生未婚,45岁在痛苦悔恨中走完一生
来源: 半个史观





1966年5月25日,北大的聂元梓在食堂张贴了全国第一张大字报。这张大字报迅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很快被媒体转载,全国各地的造反派纷纷效仿,社会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就在此时,北京师范大学的谭厚兰、清华大学的蒯大富、北京大学的聂元梓、北京航空学院的韩爱晶以及北京地质学院的王大宾等人,迅速崭露头角,被誉为红卫兵的五大头目。



[ad2] [/ad2]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其中一位头目——谭厚兰。她不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造反派领袖,还是最早响应聂元梓的革命行动的那一位。在那个动荡的历史时期,谭厚兰参与了许多过激的行为,直至晚年,她一直活在痛苦与悔恨之中。那么,谭厚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

谭厚兰出生于1937年,湖南省望城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谭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生活逐渐变好,她也在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她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后,谭厚兰考入湘潭一中,成为当时少数的知识分子之一。1958年,她高中毕业并留校任教,成了一名教师。那一年,谭厚兰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参加工作后,凭借优秀的表现和良好的家庭背景,谭厚兰于1961年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深造。1965年,她又调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进修。在北师大的日子里,谭厚兰亲历了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也因此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


谭厚兰走上红卫兵头目之路,与蒯大富的经历颇为相似。最初,学校工作组进驻北师大,目的是稳定校内秩序。当聂元梓张贴了全国第一张大字报后,谭厚兰第一时间响应,并在学校内张贴自己的大字报,要求赶走工作组,争取校园的权力。虽然她最初也受到批斗,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工作组很快被撤销。谭厚兰转而成为反对工作组的“英雄”,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学校的造反派头目之一,也因此成了全国红卫兵的核心人物。

[ad8]  [/ad8]


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谭厚兰做了许多过于极端的事情。1966年11月,她带领200多名造反派前往山东曲阜,与当地造反派合作,对当地的“三孔”文化遗址进行了极其残酷的破坏。她和她的团队在29天内摧毁了超过6000件文物,烧毁了2700多册古籍,砸毁了900多幅字画,还摧残了包括孔子墓碑在内的1000多座历史墓碑。诸多国家级保护文物和珍贵文献在这场劫难中付之一炬。如此浩劫,几乎不可估量。

随着毛主席对红卫兵五大头目进行批评,谭厚兰的势力逐渐衰退。1968年10月,她被下放到北京军区4627部队的农场劳动。1970年,谭厚兰又被调回北师大进行隔离审查,1975年她被送往工厂继续劳动。


在粉碎“四人帮”后,谭厚兰于1978年被捕,进入监狱服刑。在狱中,她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所犯下的错误,并痛苦地悔恨自己的所作所为。

1981年,由于患癌症,她被批准保外就医。1982年,她被免予起诉。最终,谭厚兰回到家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然而,她的一生因悔恨而饱受煎熬。1982年11月,年仅45岁的谭厚兰在痛苦中去世,至死未婚。

谭厚兰的一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她的故事充满了悔恨与反思,也提醒着我们那个动荡岁月中的过错与代价。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