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在受试者之间建立了双向交流,并通过感官刺激(包括触摸、哔哔声和闪光)的方式提出问题。“我们在清醒梦境中向受试者提出问题,他们能够通过眼部运动或肌肉收缩来回答。”西北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论文主要作者之一卡伦·孔科利解释道。
根据《科学》杂志介绍,进入梦境的受试者会利用入睡前被告知的信号,包括微笑或皱眉、多次转动眼睛来表示一个数字,或者,在德国实验室里,按照莫尔斯电码的模式转动眼睛,来回答问题。
研究人员发现,梦境中的人可以按照指示完成简单的数学方程,回答“是或否”的问题,并区分视觉、触觉和听觉感官刺激。孔科利补充道,“这表明,在保持睡眠状态的情况下,人们也可以正确地感知外界刺激,并进行必要的回应。”
▲研究参与者在实验室进入梦境时,大脑和眼睛发出的电信号会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上。图据CNN新闻
[ad] [/ad]
研究小组还发现了研究人员能和所有参与者之间产生双向交流的证据。西北大学认知神经科学项目主任肯·帕勒介绍道,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158次的双向交流尝试中,有18.6%的人给出了正确的回答,团队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布的论文中也列举了几个具体案例。
帕勒表示,这一研究确切证明了与梦中人双向沟通是可能的,且人在做梦的同时可以接收和处理复杂的外部信息。“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做梦的人能够正确理解问题,在工作记忆中保存信息,操纵信息(就像计算数学一样),并且能条理清晰地表达答案。”
开启人类与睡梦中人的沟通之门
有望用于治疗精神疾病
“这项研究挑战了睡眠的基本定义,”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认知神经科学家本杰明·贝尔德说道。因为传统上,睡眠被定义为一种大脑处于断开连接的状态,对外部世界没有意识。
孔科利认为,这一实验为研究梦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方法。他希望这项技术可以在未来用于治疗,以影响人们的梦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精神创伤、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贝尔德则表示,梦境中的对话也可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学习新技能,甚至产生有创意的想法。“梦是一种高度联想的状态,在创造力方面可能有优势。”
不过,帕勒强调,在梦中改变人们的想法仍然属于科幻小说的情节。这次的实验仅仅是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他将其比作第一次实现电话通话。他形容道,梦中人“生活在由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组成的虚构世界里”,而现在研究人员刚找到了一种与虚构世界里的人交流的方式。